在写这篇书评时本书我只看了前十六章,所以本书评就只针对前十六章。
读完本书的前十六章,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啰嗦。行文中充斥着大量陈词滥调,毫无意义的感慨。
作者在杂谈3中谈到自己为什么会给予伊常这么多内心独白,作者想让读者自己揣摩一个刚见面的角色的动机。这就是作者的目的。但在我看来,这很失败。
自古以来,讲故事的人们都在绞尽脑汁地想要如何才能用更少的文字来讲述更多的事,可偏偏作者就要反其道而行之。作者在开头就给予了主角伊常大量的内心独白,用大量的墨水描述了许多毫无意义的事情。我努力在满屏幕的废话中寻找到有用的信息,可找到的只是作者独自一人对这世间吐槽与不满。
在第一章里,本章除了一千字以上的废话以外,就只讲述了主角伊常将要加入社团这件事。而出场的角色也只有一个龙套角色罢了。(还有,这个开头想必是参照了春物?)本章的开头没有任何亮点,除了从一堆废话中突出主角“无聊”的特点外,就没有别的作用了。
这就是废话所带来的结果。用更多的字数讲述了更少的事,任何人都可以代替“海哥”引导主角进入社团,偏偏作者选择了一个并不重要的龙套角色。于是,本章的开头就此落入俗套。
接下来的第二章,除去上半段的废话,就讲了伊常与余天满的相遇。在接下来的十四章中,每一章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本章核心内容,正是因为要点太少,所以才让文章看起来就和本篇书评一样啰嗦。
作者说,自己“更擅长用大白话来直接诉说情感”,可这些大白话大多都是言之无物,令人不知所云;是无病故作呻吟,让本是来消遣时间的读者变成了浪费时间;是陈词滥调,将自身内心所想塞入文中,除引起读者“啊啊,我也是这样想的”的共鸣外,毫无意义。
作者给予主角的内心独白,在通篇文章中均围绕着数个主题,反复反复再反复地诉说,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主角现在如何想,完全忽视读者的感受。作者总在读者不需要主角想的时候为主角加上自己的想法。倘若前面毫无意义的独白还能引起读者共鸣的话,那么这些独白就只能是破坏阅读体验了。
也许作者会说:“这就是我的风格。”但是,作者的风格与我无关,我只在乎本书的优缺点以及技巧性如何。
“删除”是一位合格的作家最好的朋友,但想必作者已经一脚把这位好朋友给踢开了吧。冗余的话语让本就平淡的剧情变得更加枯燥无味。
我以上这么多的废话就和作者许多废话一样只强调了一个主题:请丢弃多余的话语,在写作时多按下删除键,让拖沓的行文变得干净利落,不要再让读者从密密麻麻的文字中寻找那一点点有用的信息。请重视文章中的主要冲突部分,不要过多的文字冲淡冲突,让剧情变得枯燥无味。
请把无意义的文字删除。
还有,作者在文章中很好地做到了“不避俗字俗语”这一点,文章不避俗字俗语这一点并没有错,但“他妈的”、“妈逼的”、“卧槽”这等词在某角色口中常常出现,想要凸显人物性格从语言方面入手自然不错,但这终究是要拿上台面的东西,滥用如此粗口只会给本书泼墨。
关于角色
作者对于角色的刻画想必是下了苦功夫的,但这对于读者来说还差得很远。读者远远比作者想象的要聪明许多,读者仅需要动动手指,就能从文章中的只言片语洞悉角色内心。
每一个角色登场,作者便直接给角色贴上了标签,以至于在后文读者在文中刚刚进入场景之时就已经能预见角色会如何行动了。
而对于角色的刻画主要体现在角色的对白中,角色的对白提供的信息远远要比角色的动作神情等要多得多。这点倒是值得称赞的,但同时作者也把缺点和优点放在了一起,角色的对白直接揭开了角色的面纱,让角色的内心直接暴露出来。
不需要多余的步骤,作者就让角色完全暴露在读者面前。于是角色的神秘感荡然无存。
同时,本书中的角色也常常会做出和自己性格不符的事情,例如直接亲近主角。是这些女孩子的观念比较开放吗,还是说作者有意如此?想必是为了直接切入主题:“倒追”才让角色做出如此不合理的举动吧。
刚刚见面好感就蹭蹭涨,一点微不足道的理由就能让男女靠近。喜欢不需要理由,是吗?可惜,这在恋爱小说中行不通。喜欢是需要理由的,如果不需要理由,那为什么读者还要如此厌恶工业糖精呢?
如果说角色的对白让角色的形象丰满起来,那么角色的行为就让自己跳进火坑自我毁灭了。
关于剧情
作者自己说这就是他想写的日常,平平淡淡的日常,而不是读者想从日常中跳出来想要看到不一样的日常。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也不好多说什么。只能说文章里冲突不够明显,没办法吸引读者眼球。
然后是文章的内核,恕我目光短浅,看不出作者想表达什么。
虽然还有许许多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以上几点就足以让我就此驻足不前了。如果作者能看完以上这些废话并从中挑选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的话,那我相信作者的文章会上升到一个不一样的档次。
毕竟谁不喜欢读一篇行文流畅、文字干净利落、角色形象鲜明、剧情优秀吸睛的有趣文章呢。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建议,并非命令,文章写的好与坏与我无关,我只是的普通的读者而已。
完
感谢你的书评。这边承认开始写的时候比较随意,后续有机会也打算整改,但还是希望再稍微往下看看,然后再对整体设计和内容来重新评估。
部分观点挺赞同的,遣词造句精炼恰当的平实文风,比堆砌词藻的文青风更考验功底。不过,毕竟商业化网文,可能也很难拿文学标准去要求,大伙觉得好看就行吧,哈哈
感谢你,我的互联网嘴替
庆幸坚持看完前面,毕竟后面作业太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