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之前的几篇书评,感觉各位大佬实在是太厉害了,基本上把我想到的和我没想到的都写了……但看完之后总觉得应该留下些什么,不然有点儿对不起自己作为“优先读者(林总在发出来前就已经放在群里给我们大伙看完了)”的身份,想了想,觉得可以通过人物姓名适(guo)当(du)解读一下书中的几个人物形象。会涉及一丢丢剧透,建议没看完全书的人不要看噢!
1.林凡凡:第一章内容里的剧情角色,插班生,就像名字一样,可以说是平凡到了极致,在班里的存在感极其微弱——微弱到连生病了没来上课都没被同学察觉。
2.楚唯:我一度以为这应该是个隐藏大佬,在第一卷中和男主互动极多,我当时对这个角色有两个猜想:要么就是她捅伤了施老师,要么就是他和陈默的死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结果都没有,她就像个润滑剂一样贯穿故事始终,但又好像不起什么作用。这让我觉得这个“唯”应该是“维系”的“维”。当时我就去跟林总提了这个意见,林总却跟我说“你没觉得这是个和‘唯我’的角色嘛”……搜嘚斯内!被林总这么一点拨我恍然大悟,还真是!这个角色一直都是我行我素的,以自己为中心,从头到尾都没为别人着想过,她唯一的一次为别人着想就是赵蕖因为她挨打后,她打电话想李沐阳求助,并且向李沐阳坦白了自己的“偷窃行径”,然后这个角色就被“救赎”了,并且就此从主线故事中基本消失了。
3.赵蕖:他的双胞胎姐姐叫赵芙,芙蕖就是莲花的意思,基本就把含义打在脸上了,分别通过赵蕖的嘴和李沐阳的嘴解释过,这儿就不多说了。
4.刘萤:刘萤,谐音流萤,看完全书后你会发现这个角色这就跟这个名字一样,充满了一种“优雅的神秘感”。特别是赵蕖视角中的刘萤(舔狗视角),那份揉杂了“香水和烟草”的气质,真的太有魅力!此外还有“腐草为萤”这个成语的隐喻,刘萤没有父亲,看起来家庭情况也比较一般,但学习成绩非常好,做事也非常认真,整个人都熠熠生辉,但就是在这样一种熠熠生辉的状态下,却深藏着“腐草般”的阴暗。
5.陈希:陈希,谐音晨曦,和女主李沐阳的沐阳完美对应。同时,希还寓意希望。一般来说大家可能看到的也就是这两层了,但我却在林总的指导下看到了第三层,就是配合他姐姐陈默的名字来看,我问林总,“默”为什么能和“希”对应,这看起来也不像姐弟的名字啊!林总跟我说“因为‘大音希声’”,淦,这就是文化人的力量嘛!
6.李沐阳:这个名字的寓意太显而易见了,以至于文中没有做任何额外的解释。李沐阳的出现让这群孩子如沐阳光之中。除此以外,看过书的人会发现,“沐阳”二字其实是一个组合出来的名字,李沐阳原来单名一个“沐”字,父母离异后跟母亲姓,把名字改成了“李小沐”,而“阳”原来是她双胞胎弟弟的名字,应该是为了纪念弟弟,同时也是为了连同弟弟的那一份一起努力地生活下去,所以她改成了“李沐阳”,然后林总做了一个收尾呼应的设计,在开头,李沐阳和学生们初见时,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让学生们喊自己“阳阳老师”,而在故事结尾,当李沐阳要离职时,她再一次将自己的名字写在了黑板上,但却让学生们喊自己“小沐老师”。通过一个称谓的变化,表现出人物心境的变化,表现出人物从过往的愧疚与背负中走出,选择重新做回自己。
7.陈默:陈默,谐音沉默,就像一位大佬说的,这是一个存在感极强又极弱的角色,说她存在感极强是因为这个角色几乎贯穿了故事的始终,而且是整个故事中最重要的一条隐线剧情,她的死几乎直接成为了这个故事的“基石”;说她存在感极弱是因为关于她的一切形象塑造,都是第三方视角下的塑造,因此是极不真实的,就像又一位大佬说的,故事中的沉默有三种形象,分别是陈希视角的形象;刘萤视角的形象和陈默同学视角的形象……这其中哪一种形象是真实的这谁也说不清,因为陈默没有留下遗书,没有留下日记,没有留下任何表明她心迹的东西。甚至于她最后到底是自杀还是李沐阳猜想的是失足落水,作者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她的存在就像她的名字一样,自始至终都是“沉默”的,而这样一份“沉默”,既让人感到感伤,又让人觉得无奈。
以上内容皆为一家之言,仅供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