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成熟时》
这本书采用了第一人称,写了女主雪在葡萄园生活的故事。这其中来到这里,并且改变了她的一些生活的重要女性角色玲,也是探寻作者创作情感曲线的线索。
从全篇文风上来看,整体叙事节奏舒缓,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繁琐的关键性事件,文章像是一潭平静的湖水,偶尔泛起涟漪。唯一可能是用作伏笔的灯塔,感觉也像是某种隐喻。
我是那种喜欢猜测的读者,也是比较吃情感的。
我就猜测一下吧,那个神秘的灯塔象征理想,而汽车抛锚则是在实现理想中遭遇的困境。
不然质量那么好的日产车咋坏掉了捏?(不是)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着拖车公司这样的好东西,所以实现理想也是有着失错成本……(越解越歪)
这本书还有一个主题线索隐藏着文章之中,那就是城市化和生活节奏加快带来的压抑。
葡萄园外和葡萄园内宛如两种不同的世界,应该说,雪现在的生活才是值得羡慕的吧。
这种作品撰写需要一个很充沛的脑活量,我一般认为很多作者创作会出现吃力而无法继续的情况,但在这本作品中几乎看不到这类的迷茫。
一个作者的表达欲会很影响他的创作之途,而显然这部作品几乎没有看到衰竭的时候。
同样的内容交给另一个人来写,恐怕寥寥几笔就匮乏了。就好像《风暴英雄》里面有个天使叫做奥利尔,满能量治疗一次就会增加下一次治疗的上限,作者也许是经过了非常多积累后才慢慢做到这些的。
假如每个作者都有一个笔墨量的库存,面包一定装着一卡车。
然后是这本书情感表达。浅层上是一个影视艺术家对黑暗和压抑的现实玷污了作品创作的愤慨,并表达出了一种无力改变的疲惫。
深层上可能还有更多主题,关于饥饿,关于人与自然,关于对生命的态度,关于教条……
我在这里不做一一列举,因为在文章中作者实际上也没有给出他想要提出的答案。他通过主角雪在饮用了酒精短暂给出的信息表达情感,其实是那部分揭露了内心深处真实的迷茫。
像《等待戈多》那样的,行为未必要用意义来进行定义分析,因为等待本身就是他的意义。
这本书从我个人的阅读体验上出发,并不像是一本通俗小说,他的叙事内容比重较少,更多像是是一本文艺中篇,这类作品对读者的筛选是比较高的。
实际上,能够喜欢这类作品形式的读者应该会发现,这种轻松的文风和没有苦大仇深剧情的作品,反而是很适合长时间阅读的,至少他的体验是很棒的。而我这种日常卷在地铁和繁华的街道上匆匆一瞥的过客,倒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故事从一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基调,不过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还真是令我感到有些惊奇。
是个很符合故事结尾的结局。
涉及剧透,这里我不多做赘述,关于葡萄园的思考是贯穿始终的主干线,能看得出来其实主角雪从一开始心中虽有答案,但仍存在犹豫和迷茫,直到最后豁然贯通。
其实,很多事情看似无意义,但其实人生像是一个天平,你不知道你丢下的是哪一块砝码,也不知道他会向哪个方向倾斜。
也许你做了很多,最终天平都纹丝未动。但是,越是沉重的天平两端,投入的砝码就越多。而葡萄成熟,就属于众多天平里,最难以倾斜的那类。
说到底,任何一件事情,从他诞生起,就被暗中标注了价码。也并不存在绝对无意义的事情,我在这里,看见了雪的挣扎,也看见了她走出困境的豁达。
话说回来,这本书就算抛开那些意义啊,价值什么的不看。纯粹看和玲拌嘴,也足够了。
需要一些调味品作为代替,也需要偶然间的放纵和狂欢。
by the way,最后与四叶草的,也回到了最开始的故事起点,给全篇笼罩出了一种焕发新生的色彩。
解读的也太完美了吧,我哭死[em:sfgirl:027][em:sfgirl:027][em:sfgirl: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