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有阅读过五十四本推理小说,绝大多数以欧美和日本的作品为主,如阿加莎·克里斯蒂,埃勒里·奎因,江户川乱步,东野圭吾的作品等,和推理名家的斗智,总是败多胜少。两年前,写过关于几本社会派和本格推理小说的书评。在阅读本书之前也读过紫金陈的《坏小孩》,这算是第二本我阅读的中国推理小说。也许将其定义为悬疑小说更准确一些。
江户川乱步曾在《诡计集成》中,有提到关于‘意外的罪犯’。在‘被害人就是罪犯’的项目中,所列如下:(1)罪犯假冒为被害人(2)共犯假冒为被害人(3)罪犯伪装成被害者之一(4)罪犯与被害人完全就是同一人。我愚钝的认为,本书更接近于第三条,罪犯伪装成被害者之一。在奎因的作品《Y》的悲剧中也用过相似的手法。
本书融入了弹丸论破及狼人杀的元素,结合作者带有思辨的对话描写和步步紧扣的情节,容易令读者代入到故事中,时刻的体会着这场永无止境的游戏。在人物的争论中,揣摩每一个角色自身发言和行动的漏洞。并不只是告知凶手的身份,而是根据罪犯与人产生的联系来解释作案动机。动机与结果之间也许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存在着意外杀人的情况,这也为作案行动增添了不确定性。
利用科幻元素在故事的最后,揭示了这场封闭游戏的背景。陆夜行动的意义,也随之浮现水面。只是在我观察到的悬疑小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享受解谜的乐趣,一种是在揭示真相的同时,引出对社会的思考。《不听指令,这纯白房间就出不去》属于后者。牺牲十二个人,换取其他人的幸福是值得的吗?在循环往复的封闭游戏中,深深嵌入了如此的思索。
‘先入为主’这是阅读推理作品中,读者经常会犯的错误。指跟随着文中角色的对话,将自己的观念也趋向人物的思考方向,最后与真相失之交臂。部分作者会通过些细节的描绘,为最后的真相做铺垫,揭晓答案时,又会令读者怅然若失。本文并不会在不容易让人注意的角落,将关键信息隐藏,而是从人物的联系中,为后文铺垫好伏笔,这就不会给读者过于意外的感觉。顺其自然地揭示事件真相。从文中末尾的反转角度出发,原本十二人中所承担的罪恶,又会因作者的阐述角度不同而产生改变。所谓罪恶只不过是强加的荆棘王冠。而十二人则是世人罪行的代偿品。用血浇灌的土壤,盛开的仅有负罪的鲜花。将主题从表面的搜寻背后凶手,化为对人性的思考。
记得曾在根据谷川流的小说改编而成的动漫作品《凉宫春日的忧郁》中,有关于漫无止境的八月的描绘。在本文写到无数次轮回时,心中再度产生了相似的压抑感。封闭空间,连续作案,立场对立的争辩,也为文章营造了必要的紧张氛围。使读者真实感受到苏雪对陆夜沉重又深切的爱。悬疑小说的氛围,不仅有关于读者的代入感,也可刺激读者的阅读欲望。本文合理的利用了这一点。
若想阅读一本扣人心弦的悬疑小说,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好厉害(⁄ ⁄•⁄ω⁄•⁄ ⁄),高手! 实际上我的悬疑作品阅读的总体文本量相当匮乏,大部分都来自于自己的想象力,在创作的过程中我只是竭尽所能把一个故事写好。 写出这本作品也是偶尔的灵光一闪,非常感谢你耐心把这本书读完……也让我发现自己未来的创作有更多途径可以去迈出脚步。 谢谢!
回复@马尾酱 只是以前有写过一点点算不上优秀的推理小说书评,偶尔又看了一些关于“诡计”的书籍,所以硬着头皮也能写写。才发现可以回复,来得有些晚了。如果缺少灵感,可以找一些推理小说看看。个人比较喜欢埃勒里·奎因的作品。
回复@马尾酱 推荐书目阿加莎·克里斯蒂《罗杰疑案》埃勒里·奎因的悲剧系列,及《哲瑞雷恩的最后一案》
回复@马尾酱 愿作者可以保持本心,继续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可以看出你在写这本书时花费了很多精力。为创作一本书,精益求精,不断完善,秉持这种认真的态度,这是很棒的事情。
回复@临思 感谢(❁´ω`❁) 愿初心不改,砥砺前行(๑><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