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林总的记忆,还停留在《花契》和《世倾》上,今天再讲这两部作品,可能大部分人连听都没听过了,特别是前一本。而对于我而言,林总的书却真真切切地陪我度过了小升初的那个夏天——虽然这已经是8年前的事情了。
2015年,小升初,考的不好,甚至可以说是很差。然后在那个百无聊赖的夏天,拿着一个哥哥用剩的破手机,天天踩着自行车,顶着烈日去补课,然后就这么机缘巧合,在sf上接触到了林总的《世倾》,之后又被群友安利了《花契》,每天晚上就躲在被窝里看林总在读者群吹牛逼,发一些他的脑洞,和大家分享各种奇奇怪怪的不健康的东西,让当时才小学毕业的我大受震撼。
后来不知不觉的,初中就这么过去了,进了高中没多久,2019年之后,林总也消失了……读者群成了个抽签群,再后来就彻底死透了。高中真的很难熬,高中的那几个夏天,没有李沐阳这样的老师来告诉我们蝉鸣很好听,也没有李沐阳这样的老师来告诉我们,学习是为了生活,而并非生活,是为了学习。高中只遇到了像付主任这样的老师,整天就盯着我们学习、背书、考试……
就这么熬啊熬,熬到了21年高考,考了一个不算太差的学校,调剂到了一个不是很喜欢的专业,就这么半死不活的读了一年,感觉实在是太无聊了就出国读书了,也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偶尔闲着没事的时候会来看看《世倾》,看一看《雪色》……有时候还是会想起15年、16年那时候的热热闹闹的夏天。
16年我评价林总的《雪色》的时候,我说林总的作品多了成熟少了灵气,也是大胆,那时候才初中的,我就敢这么评价大佬了。后来林总的几部作品,我个人觉得都不如《世倾》和《花契》,不管是中篇还是短篇……以至于在我心中,《世倾》成了林总的巅峰(后来有部双食也不错,可惜也被封了)。
然后今年我看到了《蝉鸣》。
出色,真的太出色了。既出色,又成熟,成熟到让人简直无法看到八年前林总的痕迹。每一处行文、每一处情节、每一处意象都能看出精心设计的痕迹,甚至于人物的姓名都与故事异常贴合,依旧很成熟,但成熟的缝隙处,却依旧能看到林总的影子……对词句的调度,对节奏的把握,对结构的设计……以及对姐弟的执念(笑)……林总依旧是那个林总!
大晚上捧着手机躺在床上,熬夜看着林总的文,恍惚间似乎又回到了八年前的那个夏夜,那个大家一起在群里咋咋呼呼、谈天说地的夏夜。
那时候的窗外有没有响起蝉鸣?我已经不记得了。我只知道今年的夏天,我一定会认认真真地去听一次“好听的蝉鸣”。
不知蝉鸣声中的梦,能否带我回到八年前的那个夏天?
[em:sfgirl:022]比心,谢谢支持
哥们,你这是看得太认真了所以没有收藏嘛[em:sfgirl:004]
还想着争个长评的第二,眼睛一闭一睁……才发现自己连前三都争不到了[em:sfgirl:014]
15年我高中,如今我研究生毕业[em:sfgirl: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