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非大家才子,如今中学在读。见得先生的第一卷,颇有所感,以下即为小小学子的拙见:
愚私以为,先生文笔出众,不像其他作者云云。单论第一卷看,无可否认的是,情节顺畅,合乎情理,主要角色(指书,云,月)之间的故事写的非常好。读来令人作惊喜之感,卷末似有万物生长之势。对比普通的类似题材小说,这个开头够吸引人,对“剑仙”的探讨略微涉猎,点到为止,发人深思但就总体而言又使人放松。
以上为止,愚之三言两语,写的也仅是个初印象而已。以下,则是愚所以为可以的几个点。
一,既然是第三人称,其实可以加一点丰富人物形象的单元回。网文的结构大抵不用紧凑,所以适当的穿插些文字是可行的。当然,认不认同是遵循先生之所想。
二,写个新套路或者写好一个套路是很重要的。为什么很多旧版的武侠,仙侠如今很难看到有人喜欢了呢?因为在这个信息化时代,人们更能接受的是更为便于理解的行文。同时,由于此类型小说的套路多有前人写尽,所以如何写好一个套路便是关键。那么,如何去做呢?愚以为多视角可取。给定一个人物将做的行为,之后写其他角色受这个行为的影响可取。总而言之,既然已经决定不把视角放在百花宗,那么涩涩就不能是小说的中心,中心应该给到人物形象塑造或是情节发展。
三,正如愚在一中所说,应有单元剧。如果小说的主线层出不穷,那么势必会影响读者的观感。于是,适当的停顿便是有助于读者消化的。可是,这也不意味着停顿要是回忆,反倒可以写卷序,或者提前铺垫一个人物(甲进客栈行侠仗义,而其正式出场却要延后十章左右。《故乡》这种叙事的延迟,反倒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想说的是,先生完全可以再就着大场景下的小场景多写几卷,适当的割裂感反倒引得读者思考。写小说,说到底就是如何拉近与读者的关系,读者一方就是想办法说服自己喜欢上某某的文章。不过,先生本身可能文学见解就远胜于我,若是您觉得这些不切实际的话语有点用的话,不妨心底子里留个标记,等以后想写了也便写。我的第一个书评,能有作者关心,何尝不是荣幸之至呢?另外,还望先生莫要轻言放弃,这样的小说若是弃了,徒留读者一个遗憾啊。
除此之外,希望先生能尽力而为,如果爱好成了工作,何不心向往之呢?
对了,我的话并非全部正确,也希望您能不要为这些妖言所戏弄了
[em:sfgirl:006]蟹蟹大大,这也是西瓜的第二个长评,感激不尽。但是大大长评写的太好,西瓜得理理,明天再好好地回复大大[em:sfgirl:006]
回复@爱伦坡的西瓜 明天去哪儿了[em:sfgirl: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