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在研读世界史和细读中国史时疑惑到前人的愚蠢:
希特勒为什么不追击敦刻尔克,为什么后面要进攻苏联?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临阵换帅?崇祯帝为何不南迁?唐玄宗为什么信任安禄山?日本人为什么要发动珍珠港事件?这些事情在当时才高中的我看来简直愚蠢的不可思议,我觉得我要是他们,分分钟逆转局势。
在之后,在初步接触到马原,初步了解历史唯物主义后,我把这些视为历史的局限性,视为古人的狭隘,视为前人比不上后人的论据。
再然后,当我真正了解何为历史唯物主义后,当我系统学习了马原中偶然与必然的关系后,我开始亲自去查阅古籍,细读相关文件,我才明白当初的我有多么愚蠢。
当人的信息来源只有一处时,对事物的认知如同盲人摸象,很容易的轻松做出一个主观判断,这很正常,但其实很多事情都跟大家想的是不一样的。
就比如五四运动是先有的,而新文化运动是它的延续,而不是课本上写的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初中课本上赫赫有名的《国富论》现实中其实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结果而不是它的起因。
这不得不引出如今社会学的一个主流观点——政治社会是一个混沌模型,混沌模型根本无法进行简单的概括总结。
以及我在研读历史后得出的两个结论——1.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的思想启蒙运动,都以政治变革为前提。2.千万不要觉得古人比我们蠢。
扯得有点远了,但这些正是我喜欢这本小说的原因。毫无疑问,这不是一篇单纯的套路文和爽文,不仅不爽,女主在里面甚至颇有些憋屈,我阅读时也时时感到心累;但惊喜也来自此,我从其中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现代普通人穿越到古代时可能遭遇的种种。
虽然可能是为了推动剧情,创造冲突,营造间离效果,作者在里面设计了许多特别的设定“比如与太子和三皇子的孽缘,一同来的好基友,与常识相悖、画风异常的蔺家家风。
但作品无处不在的显示着女主因为与周围众人思想上的不同、眼界上的差距、立场上的距离而产生的各种无奈、痛苦和煎熬,这是一个现代人回到古代必然要接受的同化过程,因为你面对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国家,是一个按照旧代码运行的老式大机器,你这段“未来的”代码如果不尽快融入进去,那自然只会沦为病毒而被清理。
在这种环境下,如果仍想保持曾经的思想和立场,那你面对的必然如同《EVA》里的碇真嗣,被时代的浪潮,被周围爱你的人、恨你的人、对你无感的人,或诱导、或欺骗、或威胁的去干任何你本不愿去做的事,你想反抗,但你根本不知道你所面对的系统是什么样的,更别说这个系统是怎么运行的了。
这时,尽管你有几千年后的知识又如何,尽管你明白家天下的弊端又如何,没有政治变革的前提,没有启蒙的百姓,你始终无法将自己心中那个社会还原出来,你甚至无法只靠你脑海中现代的知识来生存,因为硬件不同、环境不同,对人说人话放在历史中也是一样的。
所以,要么沉沦逃避,要么学习适应,可惜这同样有边界,前者说明你行为上接受了当下的环境,后者你可以成为一个明君或者贤臣,播撒一些未来的福气,但也仅限如此,在那之后,就不要想了(除非是那种换代小说),时代的鸿沟不是一个人就能踏平的,能有超越历史的个人,不可能有超越历史的人民。
讲的这,我莫名想起《EVA》里碇真嗣周围的人,他们有的给予真嗣生活上的帮助,有的调节他情感上的纠结;但没有一个可以与真嗣发生理想上的碰撞,发生思想上的共鸣,因此真嗣他总是很迷茫,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相同思想和理想的人是不会真正交心的。 这大概也是我很喜欢六皇子的原因。我在读的时候是真心觉得女主会黑化或是彻底沉沦,但六皇子这个一同穿越的基友让他们得以相互扶持,并弥补了他们两理想和思想上的交流空缺,让蔺三小姐原本的思想能与当下的现实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平衡,不至于彻底变成古人。
说到古人,我必须特别称赞作者充分尊重了古人,正如我所说的“古人不比我们蠢”,在小说里我看到了各个“古人”利用自己的优势完成对“现代人”的欺压(雾),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一定是要尊重历史和书中每一个角色的,这本书的大部分地方都让我感受到了没有一个人是多余的,大部分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并在这个历史环境下利用自己的特长达成目的,如果把我换到女主那个位置,我恐怕也只能做和女主一样甚至更遭的决定。
回到女主,我真的爱死蔺凝荷三小姐了,她给我展示了一个“我想象中回到古代的现代平常人的模样”——对己:就这样平平凡凡的过完一生吧,我能力不够,改不了天,但我可以做好自己,并尽量用现代的礼仪待人接物,改变周围的人。对外:在大环境如此的情况下想方设法保全自身和所珍视的人的谨慎和压抑。
尊重历史,尊重古人,尊重平凡人,蔺小姐既是祸国美人,又是现代的平凡人。
最后还是照例谈谈作品的不足,除去一些细枝末节的,我认为文章最大的缺陷其实就是它最大的优点——太真实了。现代人的现实生活大多是平凡、乏味、劳累和不得意的,需要在虚拟世界寻找解脱,因此无脑爽文才那么经久不衰。我很是渴望看到一本主角是平凡人,经历生活的不易,但仍为自己的目标努力。
但大多数人不这么想,比起偏写实的、压抑的、走一步看三步还能被逼到读者都认为“不黑化不行”的平凡人剧情;他们更愿意看主角披荆斩棘、一往无前。两种题材和读者都没有对错高下之分,但是是作者必须面对的。
所以我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作者写这种文一定要确保一个变时另一个不变。
1.要么主角面对的处境瞬息万变,需要主角一直勾心斗角、细细揣摩保持谨慎;这时主角或主角周围的好人的情感经历的趋势一定要朝好的方向稳定不变,即一直变好,一直升温。
牢记,文艺作品核心是情感,深刻的内涵和精彩的情节构造都只是锦上添花,如果主角处境上让读者心累疲惫,那就发糖刺激和补偿读者,不然太累了读者是会厌烦的,而且变嫁最精髓的不就是女主的心路转化吗?
2.当主角情感经历出岔子时,那就让女主的处境稍微平静一些,不然好好感受情感的地方突然进入新一段剧情,怎么说呢?就很突兀吧。
当然,以上都是我这个小读者的弊建,作者最好还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写,我反正觉得挺对胃的,不然也不会打那么多,祝作者好运,五一快乐,生活开心。
谢谢你的评价,我也是第一次写这种题材的,传上来之前也很不安。你说的问题我想过了,我想让我的孩子更加完美,但写过的章节没法改了,我只能在后面的章节思变。最后,你写的是我小说的第一个长篇书评,很感谢你的喜爱,也祝你看得开心[em:sfgirl:009]
在快餐文里面能看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它能让你突然能沉下心来专心看文里的每一个字,对得起作者写作的每一秒。
power[em:sfgirl: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