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让我一时半会不知道怎样形容。所以,我决定先从客观角度说起。
·
文笔有点杂。个人感觉,不那么通畅。但感觉上应该说是把“轻”变得“重”,本来轻小说的文笔是趋于轻松悠然的,但在作者的文风下更添一种沉重和惘然感。
·
内容也很有特点,解释心理的部分非常多,不如说根本占了六成。节奏很慢,发展平缓,在作者有点「重」的文风下显得徐徐地推进故事。
·
好吧,我直白的说吧——对于看得习惯的人,是“文风独特而有韵味”,对于不习惯的人,是“文笔差,作者没有精炼文笔”;对于看得习惯的人是“内容特色,独一无二的感觉”,对于不习惯的人是“内容拖拉,影响节奏的废话多”
·
没错,这是电波系作品。
·
作者是看过物语的。我不知道他的心情会不会很奇妙,自己的作品有一天也成了电波系作品
·
私认为,看的下去的话就可以关注故事,看不下去也不要强求,但希望不要直接甩个主观差评,因为你的评价是面向所有类型的读者的。
以及该作品看病娇的乐子感很淡,气氛「重」。如果是冲着看病娇放松的目的来的,还请三思。
·
呼。那么,客观评价说完了,现在来说说主观评价。也就是不考虑他人,我自己的感受。
以下是对作者说的话,以我自身而言,其实非常希望作者能够认真思索:
·
论直观感受来说头疼的地方很多。
·
作者的节奏太慢了。光是认识一个人,和其熟络就花费了好长好长,以章节来说过多的文段。中途还要忍受那过量的心理描写,冲淡对于事件的感官。
·
虽然我不怎么看得上「三集定律」,但要评价的话,我得说,作者完全反三集定律(不过两个序章倒是不错),甚至和三集定律是两个极端。
·
「极端慢热」。
苛责来讲,没扑街运气真的很好,而且如果放到起点会被一些我也不怎么喜欢的写手骂“文青病”。
·
我行我素,在已经小有风评的当下当然问题不大。但说真的,调整一下自己小说的节奏比赌接受能力好太多了。前者又不是多难的事,后者完全看运气
·
说远了。
回归原初。不如说,过量的心理描写本来就是节奏缓慢的重要原因。我可以选择往轻的说,但如果往重的说,我怀疑作者没练过文。作者应该并没有拿大量不同向作品摘录,分析它们笔风的优势和劣势,而是靠本能写作。
·
靠本能,或者说直觉写作。无需知其然,无需知其所以然,自己浮现的第一感觉是按这种风格动笔,自己就这样写出了文段。
·
或许是歪打正着,作者的文风正好有「重」感。这不失为一种写得好的风格。但是,即使要保留这种感觉,杂乱而不必要的地方也太多了。一块石头里面有玉石,那也要磨出来,它才是玉。作者的文笔给我的感觉是内隐珠玉,但根本没打磨出来。
·
而我的第二个感觉,是作者有力量,但不会控制。因为没有深入钻研过。「沉重而严肃的文风」是一种优美的东西,但它不是毫无影响的。作者不能通过改变文风控制它的收放,导致整本小说一直维持着这种气氛,像是某种打开就不能关闭的台灯。
·
问题是,我不是什么时候都会用到这个台灯。只有在需要的时候,它开,你才会觉得它有用。不用读写时关不掉,不仅毫无作用,我反而会觉得这灯碍事。这灯一直开着的话,我夜晚甚至无法休息。
·
直白来说,轻松时轻松,沉重时沉重。轻松时还开着严肃的氛围,是笔力掌控不好所造成的。并且,有轻松的地方,才能衬托沉重的地方,一直保持着严肃只会让人心累。
再直白点,请作者自己划一条轻松和沉重的分界线,看看自己的故事里哪些事情是轻松,哪些事情是沉重,轻松和沉重不要共用一个文风,把各方面描写的比例调整一下。
·
我不认为自己有能力指导作者,所以所说的话带有很多主观意见。酌情听取就好。
·
只是,如果让我来回答“应该怎么做”,我会说:
沉重部分把心理(心态)描写砍三成,并精简化;轻松部分把心里描写砍六成,精简化,然后把笑点调整得自然明显一点。这样就比较合适而凝练了。
-
以上便是我的看法
有一说一,确实有点太拖拉了,描述太长了
非常赞成,越看到后越感觉怪怪的,本来看这个是放松的,看了一大半感觉放松不了心情
前面倒还好,弃了不看了
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