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着看着,总感觉文笔有些繁贅,但是细看不出问题的。只一点,小说对应其目标群体,并产出对应内容,这里存在繁复简杂的不同变化,由而令人获得起伏又不失直爽的阅读体验——举个例子:“鲁迅”的创作在对应不同知识群体时有明显不同的文风:在与众论者辩驳(文坛上的短议论文)时,他多用逻辑严密,层次丰厚的长句;在写如《阿Q正传》,《狂人日寄》等面向更低层次者时,他的文风进行了“迁就”,使受众能获得更轻显的观感……
这并非是“剑指”,也不是“抨斥”或“不满”,正如某些读者所言:“感觉第二卷有些长了”,但作者认为剧情量需要展开——这也是对的。剧情量是没人嫌长的,只是显然,这部分的观感使他觉得长,而本人也没有鞭辟入里地认识到问题对应所在。其间的细小瑕疵既无伤大雅,也难明其疚。只是我很喜欢这本书,更希望作者能有所突破,仅在一些呈现剧情的方式上,作者仍有进步的空间——堆簇华丽或一味详实不尽能保证效果——观感从抽象意义上来说是一幅曲线,或平白,或迤逦,看潮起潮落,对症下药,方解味余香
说的好!这是我的第二本长篇小说,慢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