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大概书架上边的编辑推荐,听着名字感觉很有意思就收藏了。真看这本书反倒是上半年时候才开始看(乐,放了几个月有天想不到看啥于是翻了这本)
亦如标题所说,这是一本拥有庞大世界观和时间跨度还有不少人物和幻想的故事,一个意外成为神明的人类在自己漫长旅途中成长和认识自我的故事。
我很喜欢在圣安格尔时候当芙蕾雅和杰西夏尔他们明线上享受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时候,暗线里的对深渊语的困惑与教会的行动最终展现于台面上时,风暴袭来引来第一卷的冲突——哭泣的芙蕾雅与她的不解,腐坏的神明与深渊,似曾相识的记忆,这一切都在一点一点透露着庞大的世界观,于是属于她的故事终于开始了。老实说,当这本书还没完结前(或者说等着更新痛苦万分的时候)我一直很喜欢把第一卷重新看一遍,转瞬即逝的美好与突如其来的苦难倾轧,用一种诗意的语言告诉你悲剧的永恒。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后续的篇章里,各路神灵邪魔外道齐上阵,关于“芙蕾雅”的过往也在其中一点点被揭开,而芙蕾雅与枭在对第二卷的对话也尤为出众——“我”是谁?“我”要去哪里?“我”要做什么?第二卷里芙蕾雅确信了我本是芙蕾雅——也就是墨尔本也是“我”,芙蕾雅也是“我”,“我”自为“我”(虽说说到这里让我下意识想起大智度论里三法印的论述),过往的神明的登场和阴谋的步步紧逼也让人为之紧张。一步一步深入,一点一点完善自我——也可以称为走向神明(乐)。但走向神明并不意味着神性高于一切,这是神明的故事,也是属于人的故事。芙蕾雅一样会受伤,一样会有懦弱的时候,她不是刀枪不入,也有自己的脆弱,恰恰是她的软弱成就了她的刚强,也让故事里的人性始终闪耀。同时世界观的展开并不是突如其来,而是在心怀鬼胎同床异梦的反派中,在过往神明的回忆中,多角度来一点一点展示,每一次任务的达成伴随着新的任务的展开中来补足。即旧有的已知并不等于已证,一切都尚未揭开谜底,这种未知性大概是我一直读下去的动力。
最终在深海下在深渊里迎来了新的爆发——“我”并不是过去的神明,那“我”到底是谁?“我”到底又该做什么?实话说当这一段芙蕾雅爆发的时候也同样令人动情,前文的小芙蕾雅至此也发挥出了她的作用(前文母女教画画重申心志到此刻的质疑现在对照起来也是一绝),她试着解答另一个问题——即使“我”并不是“我”,但现在的“我”也有“我”应该去做的事情(因为我是芙蕾雅.jpg)。于是过往的回忆开始,也解答了为什么神明腐化,为什么狄塞斯城沦为今日。回忆后思绪一清——无论过往如何,但既然“我”在这里,自当廓清芜杂,义不容辞。
可以说至此之后,前路再无崎岖了。
于是后面的剧情便是水到渠成——残缺的神明重新完善了自我,贪婪的教会被降下了神罚。然后就是把之前中阳国挺严重的煞处理完了(虽然回忆篇里我还想着会不会是复活最终真是母女时候还是忍不住乐了),至此故事就这么完结了。
你说我满意吗?挺满意,毕竟完结了
你说遗憾吗?那我确实挺遗憾的
很多人物在这场史诗后期成为了边缘人,或许说他们明明可以有更多的光彩但最终淹没在了神明之下——杰西好不容易从个纨绔子弟活成了守护骑士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于没有出场的大衮等人更是之前剧情挺有存在感可最终还是只能活在回忆里了。
何以至此呢?因为神明太犯规了
尽管这个故事如之前所说是个神明找回自我的故事(或者说如何成为神明),但问题是,但神明不再是局限的神明时候,她的超然与独立足以让之前的一切设计都毫无意义——前几卷为什么有这么多勾心斗角和你死我活离不开神尚不是神,所以各种风险阴谋才能让人束手束脚。
换句话说,大伙势均力敌,才有机会给主角团考验,才能让读者品味这个世界里的不幸恶意还有美好。
但神明又回到她该在的位置时候呢?
那真的是神明玩弄着整个世界,反派们再怎么苦苦挣扎最终也只是在戏谑中输了一切——或者说当主角已经超然的时候,或许从反派视角入手刻画他们的绝望无力与挣扎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于是十四卷里便是教会坐大牢饱受折磨),最终双方对垒收官,步入终局,尽管不能改变一边倒,但也能补上戏剧性与情节。
因为神明太超然了,所以很多剧情不好讲了或者来不及讲了——大衮和其他人因为神明恢复得太快变得太强结果连个NPC都当不得了(无限智典是一只好猫,也只好当好rua的猫了)。至于其他人更是追不上步伐那只能退场了。
尽管如此,这仍然是一部出彩的作品——我感动的并非是神明的光芒,而是光芒之下的芙蕾雅,就算身为神明的她重铸了整个世界,但这也是属于拥有着可能性的芸芸众生与相信这份可能性的芙蕾雅逐渐成长的故事。
在此向奉上这部精彩作品的作者献上我的敬意与感谢。也祝愿新作的道路宽且笔直。
好评
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