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套路,用心书写,感情真挚,角色立体,各有千秋,情节活跃,整体读起来很舒服,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冲突与冲突之间的爆点。
揭露腐坏,摆出一些社会现实,有作者对于某些社会现象的思考,的确是创作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只是人为创作的痕迹略明显,在阅读时觉得很自然,但读完后细想就会发现轻微的违和感。有落俗的部分,比如富豪家中的勾心斗角,但这恰好衬托千雪大小姐这一角色的美好(这是不自然的地方之一)。
全程创作都很用心,文如其人,文章很有趣,作者的灵魂想必也是很有趣,在创作手段上的技法也是相当成熟的,至于作者自己提到过的剧情节奏起伏不大的问题确实存在,但我认为这应当归在作者的个人风格里,不应该用过于强硬的手段去矫正。在剧情的设置方面显然是思路清晰的,缺少起伏多是受到题材限制,想来责编也是预见到了这一点因此在初期没有给出明确的推荐态度。
想要制造爆点:
回到开头说的冲突与冲突之间的爆点。可以看出本书是由各个小冲突不断累积叠加而成的故事,铺垫也已经埋的够深了,但苦于不知该如何一次将这些冲突相组合在一起,制造本书最大的爆点。我给的建议是:接着堆,故事显然距离完结还有非常长的一段路,只要在最后的章节里将书中的每一个参与了关键冲突的角色都放到一个舞台上,这些冲突自然而然就会引发化学反应了,但还早,还不是时候。作者要做的就是接着制造新的更加精彩的冲突,继续叠加,往上加BUFF就完事了,现阶段小冲突已经够多了,可以试着先将某些可以联系到一起的冲突相组合形成新的冲突(宋鸢的剧情非常合适用来制造爆点,无论与哪一个角色都行,都会有化学反应)。但是同时这些冲突叠加起来以后又会映射出一件非常可悲的事:那就是读者们迫切地需要书中男主的系统这样的“万能许愿机”,这对于商业写手是好事,但是对于用真情去写书的作者却是一个令人感到心情复杂的信号。站在商业写手的角度上来讲,我会大力支持作者,读者怎么渴望就怎么写,把写好的愿望全部灌注到他们的渴望之中去,那样一定就是读者们想要的,绝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站在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创作者的角度上评价,我会对这样的创作说“不”,因为这不客观,也不辩证,无法将书中的“乌托邦世界”打碎,感情真挚,但是那些愿望却并不现实(而依据你的创作题材来看,你所要创造的爆点就在方才所提到的现实之中,我只能讲到这,讲多了就是空话了),也许可以试着将“美好的”打碎给读者看,然后再用商业写手的手段去治愈读者的心灵,但这样是冒极大风险的,是拿你这本书的未来在赌,赌赢了有机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赌输了整本书就都输了。因此我即使提出了建议,但我也不支持作者这么做,因为这是个下下策,我自己肯定不会用。所以我还给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在这场所有角色共同演出的大型舞台剧结束之后,给参与了这次大舞台的角色们都安排一个“美好但是不完满”的阶段性小结局,往后便可展开新的故事。
读完上架感言以后我推荐的是进入现实阶段以后切忌再去写乌托邦的东西,因为到了这个阶段,故事就必然脱离了少女的幻想了,一切都是以现实作为基底的,更多的应该是作者真正想表达出来的东西,无论在上一阶段的梦境多么美好、给读者带来多么舒服的体验,后续阶段都必然是有现实作为最大的冲突与阻碍的,这大概率也是超出作者本人想想的事,因此建议在真情流露的同时也加入暖心的小故事。这个阶段你就糖衣大炮一起上,情节上拉扯角色,角色上增进羁绊,让前半部分的乌托邦幻想成为真正的现实的东西,在这个部分是可以合理发刀的,能追读到这一部分的读者想必也是忠实粉丝了,可以放手去写,但是不要刀得太狠和太明显,轻轻扎一下,挑逗他们随后再发糖即可。公式化写作有很大优势,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会让作者形成思维定式而忽略创新,这也是作者所困惑的问题所在,尝试跳出舒适圈方可突破,具体方法在于用原本的公式化套路去创造意想不到的展开,推荐使用头脑风暴法,虽然是耗费精力的方法,但是行之有效。
也许应该把血淋淋的现实摆出来给醒着做梦的人们看,但那样一个高洁且勇敢的灵魂就会倒在血泊里。
一点愚见,漏洞百出,讲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看客海涵。
p.s.沫佬加油啊!我是你的粉丝啊啊啊啊啊!!!(疯狂打call)
不愧是你,周树人[em:sfgirl:003]
大,哦不,巨佬[em:sfgirl: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