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之殿评论】
评论员:微雨
看了约十几万字的时候,我停了下来,然后用了很长的时间,来思考应该从什么角度来写这么一篇评论。
首先,这本书的情感如此之炽热,让我读起来有些措手不及。其次,这本书一开始就在有意无意地拒绝着读者——“就算是不被任何人所理解也没关系”,相信这不只是主角夏亚对周围的人的态度,也是作者对读者有意摆出的立场(作者在中间的自述也似乎表达了这样意思)。关于故事的核心,那个推动着一切的“因”,始终令人感到困惑。“为什么那个男人要如此坚持?”,这个问题,纵然有千般解释,却仿佛都不是真正的答案,最终,我依然无法理解主角的坚持,也无法理解作者对这种坚持的执著。即使那些大段大段关于主角的独白(抑或是作者自身的独白?),似乎已经给读者提供了足够的注释,但那些文字更多地只是在强化那种坚持,而非提供缘由。简而言之,我最终也无法从文本中理解主角对SABER的爱恨交织,无法理解主角何来的双重人格。我想,这大概和我不了解FATE的人物和故事,以及没看过本书的前作无关,这本书的“情感”之热烈,早已远远地超出了常理。而我甚至不知道怎么去评判夏亚“前生”的经历狗血与否,在不知道那是否仅仅是作为“故事”来叙述之前。于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我是否可以裁定,这本来就是一个无需缘由的关于“信仰”的故事?从心中悠久的某处所传承下来的关于“信仰”的故事?有种错觉,整篇故事就像是缥缈而又深邃的梦境一般,我就像站在河的另外一端隔岸观火,看着对岸满天的绚烂烟花演出,为之黯然,为之叹息,但也仅仅止于叹息而已。甚至,到了此刻我还在怀疑,作者是不是真的需要我这么一位评者,去介入到主角(作者自身)的故事里面,对梦境里的人物和故事擅自揣测,妄加指点?如果身为评者的我这么做了,是不是会显得非常失礼?
——真的,直到我保持着这种困惑的心情,读到了“圆满”。或者说是,作者试图在作品中展现的“圆满”。
就像是终于听完了酒馆里的旅人的故事,而我终于有了介入了立场。
只是,我依旧不知道怎么来评价故事本身,那么就来谈谈故事之外的吧——
首先,这不是一部轻小说,也并不是传统模式的小说——这本书的显要特征是,作者和自己笔下的文字之间的“距离”太近了,近得甚至令人窒息。在所有大篇幅的独白的文字中,几乎都可以感觉到作者强烈的主观意识,作者丝毫没有克制收敛自身的情感的意思。或许一部灌注了情感的作品,更容易打动人。只是,我倾向于认同另外一种观点,村上春树表达过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距离”(或者说“尺度”)——作者和笔下文字之间的距离,以及文字和读者之间的距离。在更多时候,作者文字越近,也就意味着他的文字离读者越远。作者灌入情感,用文字打动了自身,不一定意味着能用文字打动读者。作者用强烈的主观情绪来讲述故事,但读者往往只会因为故事本身而感动,当这本书用近半的文字来渲染情感的时候,也就无形中淡化了故事,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隔阂。
抱歉,说稍微过分一点的话,这种写作模式,在我看来是有些幼稚的。作者在中间的自述,谈到了写作对作者自身的影响,因为写作而让作者自己在作品中愈陷愈深。可是身为旁观者的我,看到的只是主角(作者)不断地进行自我催眠,自我暗示,然后刻意地(并非真正受影响地),迈向了那个极端的结局——换而言之,整篇故事就像是中二少年使劲做出来的一个恢弘的梦境而已。想象着自己如何拯救世界,或许和想象着自己如何为爱走向疯狂,也有些异曲同工之处?
只是,作者在自述里也说了,这本书并非为读者,而是为自己所写的故事。那么,这一次的约评,作者是想听到哪一些方面的评价呢?在说发表我个人对于“圆满”结局的评价之前,还是先说一些旁枝末节的东西吧。
还是夸奖一下,作者写下的文字本身,还是相当合格的,无论是对人物,还是叙事的描写,都比较到位。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故事中几大英灵第一次聚首的场面,人物众多,场景宏大,可是作者驾驭起来显然比较得心应手。以及转折过渡之处自然,战斗描写较为精彩……这些就不多说了,有缺陷的地方在于人物刻画有时候显得比较矛盾(尤其关于切嗣),大概是由于作者一方面客观地描写的同时,另一方面又会以主角的视角来描写的缘故(主角夏亚的情绪在作品中过于浓重)。有时行文欠缺简洁流畅,显得累赘(作者下笔欠缺克制);某些段落违和感强烈,诸如第三卷最后一章主角的阐述(同样是作者过于迫切地想要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缘故)。
还有个我个人很在意的小问题。关于“的”和“地”的正确用法,作者并没有用对。(似乎很多人认为“的”和“地”可以通用……如果作者也是这样的态度,我也只能无可奈何)
好了,最后稍微谈谈“圆满”。
其实最后那样的结局是可以预见的。整篇小说,前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以夏亚和SABER待在一处为分界,往前的内容是主角苦苦追求,只为能见上SABER一面而努力的情节。这是一部剧情向的小说,可是似乎从感性上来说,当夏亚真正地见到了梦寐以求的对象,似乎就已经完成了整个故事百分之**十的内容,当然,从故事性来讲的话,这个故事才刚刚开始……这就造成了一个显而易见的错位。当夏亚真正见到SABER从而让前面进十万字宣泄的情感获得了“圆满”,情感的悲恸暂时终结的时候,情节上的故事却才刚刚开始。相信这一点并不是我的错觉,因为前面十几万的文字显然比后文要更为“真挚”一些,而后面半段的约十几万字,尽管作者塑造了另一个主角的人格来填补这种错位,读起来却依然有失真之嫌——矛盾的是,从故事性的角度来说,小说的后半段却优于前者。
这种落差的另外一个体现在于,作者已经在很尽力地描写见面之后夏亚和SABER的交流了,但无论如何,和前文强烈的情感对比起来都显得过于小气。于是作者不得不以同样强烈的情感来填补它,接下来就有了夏亚的另外一种人格在最后以毁灭一切的血腥姿态来登场,让整个故事都染上了血色再落下帷幕,从而获得在故事性上的“圆满”,达成了故事的结局。
从故事性来说,这个结局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从逻辑上看难免牵强。
从情感上来讲(从读者的角度上),这个结局的救赎过于虚妄,过于空洞。
是不是就可以笃定,其实作者最初并没有考虑好夏亚和SABER见面之后的剧情?抑或还是那个问题,作者在前面倾泻的过多的情感从而导致后面无法以常理的方面是刹住步伐,于是只能以这种极端的“圆满”方式来解决故事的矛盾?当我看到夏亚过早地见到了SABER,并表达了自己的爱慕,看到了SABER逐渐接受夏亚,看到故事的步调渐渐趋于平缓,便猜测这个故事一定不可能就这样平淡地走向结尾,不出所料。
还是说,这样倾向于“悲剧”的圆满其实根本就是作者的真正意图?
如果不是的话,那么这种“失控”,依然可以归咎为上面所讲的原因了。
好吧,我之所以如此在意这个问题,是因为作者基本上具备了写出一部好的作品的大多数因素——除了没有把握好与文字的距离,写作不够克制之外。
还有,如果作者还有写作的打算的话,还打算写真正的小说的话。
好吧,为了不显得我啰嗦,就谈到这里吧。
星级:★☆
好多字。。。
我觉得你去当作者。我绝对去捧场。看看这逻辑→_→我绝对没有鄙视。实话实说。
唔,这部作品作者本意是为了救赎=-=,但是其中的感情估摸着像我这种吾王控都会被打动
嗯,我自己确实就是作者。欢迎捧场,当然,批评也很欢迎~
书名搜索我ID就有 @光辉而遥远的未来
@无语微雨:我是作者。看了你的评论感觉很有心,你有认真在看并且看出来了部分背后隐藏的真实情感。在这里仅仅解释最后一点,那个虚假而又不真实的结局。虽然想要说的很多,但是在这里就用一句话来概括吧。 ——我在绝望中追求着希望。那本该是悲悸到让人痛哭失声的结局,是我的自私让它强行圆满。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