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祥子此刻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她原本只是想去优香姐姐家玩,看看她的房间,瞧瞧她平时的爱好,要是能偷偷在她床上打个滚就更好了…… 可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虽然周围的朋友们都在兴高采烈地讨论茶会的事,祥子却完全开心不起来。她确实学过茶道,但每次都被老师训斥。连她自己都清楚,她绝对不是学茶道的料。

而现在,她竟然要在众人面前展示这门她最不擅长的技艺。以往这类邀请她总能推掉,但这次却避无可避,偏偏还是在最糟糕的时机……

她绝不能在憧憬的优香姐姐面前出丑。可是距离茶会只剩不到两周,现在临时抱佛脚又能有多大用处?早知如此,当初就该好好练习。

而且观众不止优香姐姐一人。那些一直追随她、称呼她 “祥子大人”、“祥子姐姐” 的跟班们也会看到她的狼狈模样。要是她们见识到她的笨拙,会不会大失所望然后离她而去?这种不安在她心中蔓延。

唯一的安慰是…… 她偷偷瞥了一眼,发现清久立希也明显坐立不安。看来立希同样不擅长茶道和礼仪,这个发现让她稍微松了口气。如果只有她一个人表现糟糕,那将是奇耻大辱,但有同伴的话至少还能互相照应。

话虽如此,立希说不定其实水平还不错。本人缺乏自信并不能证明她真的不行。果然还是得临时抱佛脚练习一下才行…… 正当她这么想着时,以藤原佳子为中心的话题正热烈进行着。

“这次茶会我要穿新做的访问服去。”“真的吗?”“我大概还是穿之前那件吧……”

因为佳子说想展示新和服,大家都被带入了和服话题。祥子对此更是头疼,她连穿和服都不擅长。虽然大家可能都不会自己穿和服,但祥子还特别讨厌和服那种束缚感,让她行动不便。可是当所有人都计划穿和服出席时,唯独自己穿洋装实在说不过去。

穿洋装本身没什么不好,但既然知道大家都穿和服,还特意声明自己要穿洋装就太不合时宜了。既然已经参与了讨论,她就不能独自选择不穿和服。

“主宾当然是祥子大人对吧?”“呃……”

佳子理所当然般的发言让祥子瞬间石化。主宾是客人的中心和代表,在茶道中需要与主办者互动,这要求主宾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茶会不只是主办者款待客人,客人也要共同参与营造氛围。作为客人代表的主宾角色非常重要,难度极高。

“这是当然的。”“怎么能越过祥子当主宾呢。”

众人立刻赞同佳子的提议。佳子本意是抬举作为派系领袖的祥子,却无意中把她逼入了更尴尬的境地。但既然大家都这么认定了,她现在再说自己缺乏担任主宾所需的知识和经验,请求换人,已经来不及了。

“那末席宾客该由谁来……”“嗯……”

当讨论到与主宾同样重要的末席宾客人选时,所有人都沉默了。既然主宾是派系领袖祥子,那么次宾和末席宾客这些重要角色该由谁担任?没人愿意主动坐在这些麻烦的位置上。如果自信满满倒也罢了,但其他人对茶道同样没什么信心。

大家原本只是觉得这些重要角色不会轮到自己才随声附和,一旦真要被指派,就都打起了退堂鼓。

“那么请让我来担任末席宾客吧。”“佳子来当?”“那太好了!”

佳子主动请缨担任末席宾客,其他人立刻如释重负地把这个位置让给了她。末席宾客需要在鉴赏茶具后将其归还给主办者,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既然佳子自愿接下这个麻烦差事,自然没人反对。

“次宾当然是立希对吧?”“是啊。”“诶?!”

一直以为没自己什么事,看着主宾、末席宾客都确定了人选而放松下来的立希,突然被指定为次宾,顿时慌了神。但事到如今已经无法推脱,最终次宾就决定由立希担任。

次宾的席位仅次于主宾,最好由有一定经验和知识的人担任。不过不需要像主宾那样精通,还算可以接受。立希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安排。

但有一个人无法接受这个结果。不,接受倒是可以,但问题在于接下来该怎么办。今天回家后必须立刻开始练习主宾的礼仪…… 祥子满脑子都被这个念头占据了。

茶会当天,放学回家换好和服的祥子立刻前往石川家。她没有告诉母亲具体去向。虽然说了今天要参加茶会,这些天也一直以主宾身份练习,还请人帮忙穿和服、安排了车辆,不可能不说明情况。

但她那位母亲实在靠不住。如果让母亲知道她是去石川家,不知道会说出什么话来。如果只是自己被骂倒也罢了,就怕母亲会怂恿她去石川家做些什么。所以绝对不能让母亲知道目的地。

知道目的地的相关人员和司机都是祥子和父亲身边口风很紧、不会向母亲透露消息的人选。她几乎没告诉任何人,不用担心消息泄露给母亲。

在抵达的石川家与众人会合后,他们稍作等待,然后沿着露地行走,在蹲踞处净手,终于向茶室走去。

“哇…… 不愧是石川家啊……”“是、是啊……”

祥子心不在焉地回答着佳子的感叹。面对如此气派的宅邸,要求她不紧张根本是强人所难。

虽然同样是上流家族,但石川家与松山家的家格差距并不大。本以为上五家与下七家之间不会有天壤之别,现在看来是她太天真了。实际造访的石川家与松山家简直是云泥之别,不被震慑是不可能的。光是看到这景象就已经让她心生怯意。

祥子僵硬地走进茶室,向挂轴和鲜花行礼。此刻她的脑袋已经停止运转,只是机械地重复着练习过的动作。当所有人就座,主办者优香开始致辞时,她那优雅的举止让所有人都看得入迷,不禁发出赞叹。

“今日承蒙各位远道而来,不胜感激。”

“……”

优香致辞时,祥子等人也低头回礼。从现在开始,就是主办者与主宾、优香与祥子之间的互动了。

“啊,那、那个…… 挂轴是~~……”

完全僵住的祥子已经不知所措。虽然自己也搞不清楚在说什么,但大脑就是无法正常运转,不知该如何是好。

“噗…… 祥子,今天只是练习哦。不用这么紧张,放轻松些。各位也是,今天只是练习。就像平时在教室里向老师学习那样展示就可以了,不必太过拘谨。我想各流派可能有所不同,但不需要考虑要配合谁的哪个流派,按照各自学习的方式进行就好。”

“啊~…… 太好了…… 您能这么说真是帮大忙了……”“祥子恢复得也太快了吧?”

“哈哈哈!”

气氛瞬间轻松下来。原来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些紧张,此刻这些紧张感一下子消散了。听到不必太过拘谨、像平时一样就好的话,每个人都松了口气。

“关于挂轴,今天因为是练习,为了便于理解,我选了‘吃茶去’。”

华族们所谓的茶话会,主办者与主宾需要就装饰的挂轴、鲜花、道具和茶器进行交流,并将这些信息传达给其他参与者。主宾不能因为自己知道就保持沉默,即使了解含义和道具,也要主动询问,让其他参与者听到。同时,不着痕迹地探听茶会的目的、意义以及主办者的心意和考量,也是主宾的职责。

如果主办者自己喋喋不休地讲述当日的主题和用意,会显得过于强势。所以需要主宾巧妙引导,让参与者了解这些内容。因此主宾必须是能够注意到这些细节并引导话题的人。

今天的挂轴上写着 “吃茶去”。这是禅语,意为 “去喝杯茶吧”、“喝了茶就请回吧”。但在茶道中,它被用作 “要不要喝杯茶?”、“请用一杯茶” 的意思。

解说完毕后,开始上茶点和茶水。今天是简单的茶会,所以是薄茶配干点心。

正统的茶事要花上好几个小时,期间还会用餐,非常复杂。相比之下,茶会只是抽取茶事中的一部分进行练习或轻松享受。

茶分为浓茶和薄茶,浓茶更为正式,薄茶则较为随意。浓茶通常配生点心,薄茶则配干点心。干点心如落雁等,小孩子可能不会觉得多好吃。不,就算长大了,可能也会觉得它们只是硬邦邦、干巴巴、略带甜味,算不上美味。

分完干点心,大家开始食用,优香也开始点茶。

“嗯!好吃!?”“真的……”

基于经验本以为不会太好吃的干点心,却出乎意料地美味。恰到好处的甜度和口感,非常容易入口。点心最好在喝茶前吃完。当祥子吃完所有干点心时,茶也端到了她面前。

“恕我先用了。”

祥子转向次宾等人低头致意。立希等人也回礼,然后……

“承蒙点茶。”

她端起茶碗,顺时针旋转两次。茶碗有正面,呈上时正面朝向客人。旋转茶碗是为了避免从正面饮用。

这么做的理由有多种说法。简而言之,不从茶碗正面饮用是向主办者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但为什么要避免从正面饮用呢?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主办者为茶会精心挑选了茶碗,避免玷污茶碗的正面是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

也有人认为,正面是茶碗最美观的角度。饮用时为了专注于品茶而避开正面,观赏时则转回正面专注欣赏。因此饮用时要避免分散注意力去欣赏茶碗。

或许也有人认为,仅仅因为这是规矩,所以遵守就好。这些解释因教授者、学习者、流派等各不相同。唯一共通的是,这都是向主办者表达敬意的方式。

分三口喝完茶的祥子,最后发出 “滋” 的声响。这并非失礼,而是表示饮尽的信号。她用手指擦拭饮口,再用怀纸擦拭手指。转动茶碗归位后,祥子轻轻 “呼……” 地吐了口气。肩上的重担终于卸下。虽然不能太过松懈,但稍微放松一下也无妨。

立希和其他参与者依次饮茶。祥子忽然想到:明明自己应该也不喜欢喝茶的,但今天的茶却顺滑入口。大家似乎也都安然无恙。

其实…… 询问关于茶和点心的事情是主宾祥子的职责。如果对茶或点心产生兴趣,应该主动询问并提供话题,同时巧妙地引出其他人可能想知道的信息,以及主办者的用心之处,这都是主宾的责任。

但对经验尚浅的祥子要求这么高未免太过苛刻。而且说不定根本没人在意这些。因为……

“优香小姐太厉害了……”“真的…… 完全就是优香小姐的风格……”

所有人都被优香优雅的举止迷住了。干点心是否易食、茶水是否顺口,这些可能早已被抛到脑后。反正只是练习,这样也未尝不可。只要她们享受了茶道,那就足够了。就连祥子自己也差点流下口水,将优香的身姿深深烙印在脑海中。

就这样,时光飞逝,优香和祥子的第一次茶会落下了帷幕。

拓展:日本茶道起源于13世纪僧侣用茶修行的传统,受唐代禅宗理念影响,其现代形式传承自中国广东潮州工夫茶。16世纪前仪式较为繁琐,经千利休改革后形成体系,江户时代衍生出里千家、表千家等二十余流派

挂轴:茶道挂轴,是指特别用于茶事活动中,与吃茶本身直接相关,或出现茶字的相关悬挂的书法字帖。

吃茶去:“吃茶去”源于唐代赵州从谂禅师的故事。算是在日本比较常用的一种挂轴,有兴趣的书友可以去看看,挺有意思的小故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