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似乎是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往日繁华的大兴国际机场此刻稍显冷清,机场的部分设施已经被转换为军用状态。

杜远目视着一架运-100重型运输机在战斗机编队的护送下缓缓降落,不多时,一个略有些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了他的面前。

“好久不见,大科学家,近况如何?”

“不太好,鬼门关上走了一遭,好歹是活着回国了。你那边怎么样?”

“和你差不多,虽然我没去一线,但总归在北约打击范围内,活着回来也算是运气好……不说这些了,杜远,关于纳米机器人,我有些事要跟你说。”

“先回研究所吧,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

……

在纳米机器人案结束以后,中国便致力于纳米机器人干扰器的研发,并加强了对纳米机器人的管制措施,陈旭送往东欧的这批干扰器,便是纳米机器人案后所研发出来的第二代成熟产品。

有着来自中国干扰器的支持,再加上俄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及时改变前线战术,战线终于从一溃千里逐渐稳定了下来。

而另一边,亚太地区,日韩对中朝的战争从一开始就进入了劣势,海上的对决在开战后几天之内便分出胜负。美国忌惮与中国展开全面战争,只派遣了舰队作为“志愿部队”协助防御日本本土。

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的战争态度还较为克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尚未投入使用,但战争的规模早已愈演愈烈,且没有任何缓和的征兆,不论从舆论环境还是国际经济环境来看,战争态势升级都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核战争,世界上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建设了一套完整的预警、防御体系,一些国家甚至宣称自己可以在核战争后的十年之内完全恢复工业产能。

——是的,核战争无法毁灭人类,从核武出现到现在已经过去了近两百年,人类在其它领域上的进步堪称神速,可唯独在核领域几乎停滞不前,就连可控核聚变也是在五十年前才进入公众视野,核武器在威力上更是几乎毫无长进,杀伤机理也与两百年前完全相同。

唯一有所改变的可能就是武器的投送方式,但那又有什么用处呢?床弩的射程和精度都远远高于手弩,媲美二十世纪的狙击步枪,但没人会用弩箭去防御一支二十世纪列装栓动步枪的轻装步兵部队。

同样的道理,曾经作为灭世武器,可以威慑到世界上任何国家的核弹,在现代科技的赶超中逐渐只剩下“象征性的威慑”。

当威慑的武器逐渐失去威慑作用,那么由威慑所建立起的脆弱平衡也会随之土崩瓦解,直到下一个可以维持秩序的武器诞生。

好消息是,种种迹象表明,这个可以维持世界秩序的新武器很快就将诞生。

坏消息是,这种武器并不在中国,同样也不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拥核国家手中。而且从实际使用上来看,开发这款武器的人并不识人道为何物,而这款武器的危害性又远超核武。

或许人类的末日,马上就要来临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所带来的影响开始逐渐显现。

在东京,防空警报的响声几乎日夜不停,分辨普通防空警报和核警报成为了每一位公民的必修课,大大小小的学校也开始定期进行防核演习,东京的街道寂静如永夜,只有消防车和警车的笛声响遍街巷。

栗田村树已经一周没有休息了,前线战况愈发焦灼,三菱集团高层敦促研发部门尽快完成纳米机器人武器的研制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控制部分距离可以投入测试还相当遥远。

作为纳米机器人武器操控系统的主要开发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栗田村树所开发的人工智能操控核心“Ω”刚刚在三天前的测试中被证明“未达到设计要求”。

与上一代产品相比,“Ω”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之后,其中央处理器工作负荷成几何倍数增加,而功能上却毫无进步。

第一代纳米机器人武器“α”使用既定的程序算法,可以在使用光学手段观察到目标后自动制定破坏方案,并在破坏过程中偷取目标的能源或某些特定物质,补充自身能源延长续航时间并复制更多纳米机器人。

虽然这种纳米机器人武器几乎无法识别敌我,但可以接受范围性的停止指令,从而作为一种比炸弹更加精准但作用缓慢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使用。

然而这种武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纳米机器人的体型太小,虽然可以杀死士兵,也可以摧毁无人坦克的精密电路,但面对老式的机械动力装甲车辆时却有些力不从心。

另外,这些纳米机器人在被释放之后就开始执行预定程序,期间除了停止指令外无法接收任何其他指令,这当然不妨碍纳米机器人被当作一种先进的对地攻击战斗部使用,但显然不符合日本自卫队想要一款可以决定战争胜负,超越核弹的“终极武器”的初衷。

要知道在欧洲战场,一种可以压制纳米机器人运作的设备已经被投入使用,给北约联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如果无法从远距离发现并击毁这些压制设备,纳米机器人将会彻底失去其在战场上的位置。

针对在测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栗田村树所属的研究团队也制定了相应的改造方案:

如果这些纳米机器人可以由一种更高级的智能程序控制,可以自主组合、变换形态——比如说变成一枚聚能破甲弹击毁敌人的坦克,或者干脆自己变成一台坦克,去摧毁那些压制设备,随后解体成纳米机器人蜂群摧枯拉朽般席卷敌人的整个防御阵地。

如此一来,栗田村树他们便可以得到一支无敌的纳米军团:无视损失,无穷无尽,不惧伤亡,且无孔不入。

世界上现存的任何一种防御设施都无法阻挡这种纳米军团的前进,只要时间足够,这种武器甚至可以毁灭世界上除日本外的所有国家。

当然,这只是一个理想情况,而事实是,栗田村树的人工智能“Ω”连让纳米机器人们变出一把突击步枪都无比艰难。

天知道这个人工智能都学习到了什么,在一次纳米机器人组装测试时,实验人员发出指令,要求“Ω”制造一颗延时引信榴弹,结果“Ω”在有完整图纸记录的情况下,生成了一颗榴弹外形的定时炸弹,把从自卫队借调来用于检测发射弹药的老式轮式突击炮炸了个稀巴烂。

事后对残骸的检查也发现这颗定时炸弹的内部结构风马牛不相及,看起来“Ω”完全没有搞明白“榴弹”这个名词代指的是什么。

类似的事故在实验过程中已经发生了不止一起,如果自卫队不想在战场上看到一大群构造奇怪的马赛克战车的话,最好还是延缓一下“Ω”进入序列的时间,直到栗田村树的团队将其完全调试完毕。

但他们已经没有这个时间了。

“……根据自卫队的要求,我们必须在一个月之内完成武器的开发,而且要立刻投入使用。”

一次内部会议上,栗田村树的上司铃木向他们传达了来自自卫队的最后期限。

“铃木部长,您应该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我们24工作,也绝不可能在一个月之内完成对‘Ω’的调试,强行上马只会让整个项目失败……”

“我们能做到。”

铃木部长打断了栗田村树的话,与此同时,一位研究人员将一份研究报告分发给了与会的众人,接着说道:

“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在前不久,我国的脑机接口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计算机与人脑的并联实验已经取得了成功。只需要做一些适应性调整,我们就能让这个技术应用到‘Ω’的开发中。”

“那用谁的大脑呢?”栗田村树说着,声音有些颤抖。他看向铃木,果然不出所料,铃木也望向了他。

“栗田君,我记得……你有个妹妹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