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编号:公济世-零贰柒

通用代号:不可直视

定义:䷝

危害评级:村庄~地核

可控风险指数:柒

外观描述:

其外观无法被准确描述,任何观测行为本身都会导致其形态发生不可预测的畸变。

通常表现为一不断流动的模糊人形轮廓,表面覆盖无数开合不定的眼状结构,这些结构并非生物眼球,而更接近于某种观测机制的具象化接口。

在未被观测时,其不存在任何可描述的物理形态。

行为特征:

该异常的核心行为模式基于观测者悖论运作。

任何形式的有意识观测(包括视觉直视、仪器监测、间接接触甚至概念性认知)都会立即导致其活性提升和能力增强。

观测持续时间、观测者数量及观测精度直接与其显现的危害等级正相关。

在完全未被观测的状态下,它无法对现实产生任何形式的干涉,呈现绝对惰性。

一旦被观测,它会立即锁定观测者来源,并通过各种方式维持自身被持续观测的状态,包括但不限于诱发强烈好奇心、制造认知异常、直接控制观测者感官等。

起源与背景:

起源于“意识-寰宇-δ4-观测牢笼”的意识子宇宙,该宇宙原为某文明用于研究观测者效应的实验场域。

在一次试图创造“纯粹观测实体”的实验中,研究人员意外将观测行为本身与实体存在性绑定,导致该异常产生。

该异常出现后██小时内,整个实验宇宙的所有有意识个体均被其同化为观测接口,宇宙本身因观测饱和而坍缩为单一异常点。

生物学特性:

该异常没有固定生物学特征,其显现特性完全取决于观测行为。

具有通过观测获取能量的能力,观测强度越大,其可影响的现实范围越广。

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观测预测能力,能够预判可能的观测规避手段并提前做出应对。

其核心机制涉及████████悖论,任何试图完全消除其被观测状态的努力都会因“确认其存在”这一行为本身而失败。

封禁措施:

必须封禁于多重间接监测缓冲系统中,所有监测设备必须采用量子随机数生成的非定向观测模式,避免形成有意识的定向观测。

封禁单元外围需设置完全自动化防御系统,任何情况下不允许任何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该单元。

所有进入封禁区域的人员必须佩戴认知屏蔽装置,且必须处于无意识状态(通过医疗诱导昏迷实现)。

定期更换观测设备,防止设备产生初级意识。

附录零贰柒点壹:

实验记录27-Alpha:尝试使用盲人观察者接触,结果失败。

虽然视觉层面未被观测,但观察者的触觉感知和空间想象行为仍被判定为有效观测,导致异常活性上升██%。实验立即终止。

附录零贰柒点贰:

研究员笔记:最可怕的不是它的能力,而是我们无法不去想它。

即便知道想象也会强化它,但我们无法停止想象——这种矛盾正是它赖以生存的食粮。

警告:该异常具有极强的认知危害特性,任何知晓其存在的个体都会成为潜在观测者。

严禁在任何场合讨论该异常,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定期接受记忆检测和认知净化。

所有文档阅读后必须立即实施异常记忆屏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