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亚被他看得有些发毛,脸上的笑容收敛了一些。
“好吧,中间是出了一点小意外。”她清了清嗓子,“一个刺客冲了进来,听霍勒斯说叫无声之影。”
她指了指自己脖子的位置。
“他拿刀架在这儿,想拿我当人质。”
克莱因的视线跟着她的手指移动,停留在那片白皙的皮肤上。那里没有任何痕迹。
“然后霍勒斯大师就来了。他跟那个刺客说,不在乎我的死活,要优先抓住所有老鼠。”莉亚摊了摊手,“那个刺客好像信了,狗急跳墙,对我用了精神攻击。”
她拍了拍胸口的吊坠。
“霍勒斯大师给的这个东西很好用,挡住了他的临死反扑。然后霍勒斯大师就把他解决了。”
“对了,那个刺客的刀其实没碰到我。我能感觉到刀锋的压力,但皮肤和刀之间好像隔着一层东西,滑溜溜的。他自己都没发现。”
克莱因终于有了反应。他走上前,拿起那条银色的项链,指尖触碰着那颗水晶吊坠。
吊坠的表面光华流转,但内部的能量波动明显比他送出时弱了一些。
“我知道了。”
他松开手,转身走出书房。
莉亚看着他的背影,总觉得他最后那句话的温度,比平时要低上不少。
克莱因走下楼梯,阿黛尔正站在一楼大厅,神色不安地绞着手指。
看到克莱因下来,她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快步迎了上来。
“导师。”
“说。”克莱因只吐出一个字。
阿黛尔被他身上无形的压力逼得后退了半步。
“三天前,莉亚小姐房间里突然爆发出强烈的魔力波动,紧接着,霍勒斯大师就通过传送法阵直接出现在塔里。”
阿黛尔的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
“霍勒斯大师说,有老鼠溜进来了。他封锁了整座塔,然后就去了三楼。之后,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大师不让我上去。”
她停顿了一下,补充道。
“霍勒斯大师出现的时候,表情很不好。他说,有人敢在您的塔里动手,是在找死。”
克莱因听完,没有再问什么,径直走向自己的炼金实验室。
大厅里的魔法灯光在他身后忽明忽暗地闪烁了一下,空气的温度骤然下降,让阿黛尔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
莉亚没有管楼下的动静。
与霍勒斯三天的头脑风暴,让她脑子里充满了新的想法和亟待整理的逻辑链。
刺杀带来的最大启示是,她的理论已经拥有了足以让旧势力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抹杀的力量。
这让她感到了危险,更感到了兴奋。
她必须更快,必须拿出更无可辩驳的证据,将整个世界的科学体系,牢牢地钉死在自己构建的地基上。
她坐回书桌前,铺开一张全新的羊皮纸。
她要正式撰写那篇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论文。
《关于天体与地面物体运动统一性的原理》
她先写下标题。
第一步是定义。
这个世界有力的概念,但非常模糊。她必须给出精确的,可量化的定义。
她写下第一章的标题:《基本物理量的定义》。
“一、质量(符号m):物体所固有的属性。它表征了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倾向。质量越大的物体,越难以改变其运动状态。此属性不因物体位置的改变而改变。需注意,质量与重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重量是引力作用于物体上所产生的力,它会随引力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力(符号F):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若无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效果,不仅取决于其大小,也取决于其作用的方向。”
定义完这两个最基础的概念,莉亚开始引入下一个核心。
“三、向心力(符号Fn):驱使物体进行圆周运动的力。此力恒指向圆心。若无此力,物体将沿当前速度方向做切线运动离去。一个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以速度v运动的质量为m的物体,其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为:
Fn = m × v² / r
她并不是只给出这个公式,而是在草稿纸上,用微积分的思想,通过几何图形进行了一段简短的推导。她将一小段圆弧近似为直线,通过计算速度矢量的变化量,最终得到了向心加速度a = v²/r,再乘以质量m,便得到了向心力公式。
她将这段推导过程简化,作为公式的注解,写在了羊皮纸上。
基础工具已经准备完毕。
接下来,是第二章:《从星辰的运动规律到万有引力》。
“根据《星辰轨迹观测记录》,我们已知星星的运动遵循以下规律。其中,第三规律表明: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其轨道半长轴的立方成正比。”
T² ∝ r³
“为简化推导,我们先将行星轨道近似为圆形。行星之所以能环绕太阳运动,正是因为太阳对其施加了一个引力,该引力提供了行星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由此,我们可以建立等式:”
F引 = F向
“将向心力公式代入,我们得到:”
F引 = 行星m × v² / r
“行星的运动速度v,等于其轨道周长2πr除以公转周期T。即v = 2πr / T。将其代入上式:”
F引 = 行星m × (2πr / T)² / r = (4π² × 行星m × r) / T²
“此时,我们引入星星的运动规律第三条,T² = k × r³(其中k为比例常数)。将此关系代入:”
F引 = (4π² × 行星m × r) / (k × r³)
“化简后得到:”
F引 = (4π² / k) × (行星m / r²)
“观察此式,(4π² / k)是一个对于所有环绕太阳运动的行星都相同的常数。此式清晰地表明:太阳对行星的引力大小,与行星自身的质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写到这里,莉亚停顿了一下。
这是从开普勒第三定律反推万有引力。逻辑上是通的,但还不够。她需要引入一个更基本的原理,来补完这个公式。
“根据作用与反作用原理(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作用力,另一个物体必然对前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行星吸引太阳的力,应与太阳吸引行星的力大小相等。因此,引力的大小,必然也与太阳的质量成正比。”
“综合以上推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她拿起笔,在羊皮纸上郑重地写下了那个终极的公式。
F = G × (m₁ × m₂) / r²
“其中,m₁与m₂为两个物体的质量,r为它们之间的距离。G为一个普适常数,我称之为引力常数。其数值需要通过精确的物理实验进行测定。”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理论的核心已经完成。
接下来,她要证明,这个从天体运动推导出的公式,同样适用于地面上的物体。
第三章:《地面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
“地面上的物体之所以会下落,是因为受到了来自整个大地的引力。根据我们得出的公式:”
F地 = G × (m地 × m物) / r地²
“其中,m地是整个大地的质量,r地是大地半径。由于对于地面附近的物体,其高度变化远小于大地半径,因此我们可以将r地视为一个常数。同时,m地与G也都是常数。”
“因此,我们可以将G × m地 / r地²合并为一个新的常数,记为g。”
g = G × m地 / r地²
“于是,地面物体所受的引力可以简化为:”
F地 = m物 × g
“此即为物体的重量。这个公式表明,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所有物体在地面附近下落时,都拥有相同的加速度g。这与实验观测的结果完全一致。”
天与地,在逻辑的闭环中被彻底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