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事态进一步恶化前,诸葛桉及时出手,一拍桌子便喝住了这两位文武重臣。
“定国策就定国策,吵吵闹闹成何体统?”
诸葛桉风目圆睁,直勾勾瞪着一副“我有理,我无敌”模样的魏延,而魏延则颇为无辜地摊开手,嘟哝说:
“这打仗的事,就是一是一,二是二,不行就是不行嘛。”
“这就是为什么你永远只能当个将军,不能去做元帅。”
诸葛桉恶狠狠地斥责魏延。
除了真的对这个毫无眼力的家伙忍无可忍,另一方面,她也是吃准了魏延没脸没皮根本不能跟自己闹掰。
就他这情商,不是自己保着,早被人蛐蛐死一万遍了。
只有在辱骂魏延的时候,诸葛桉才能对原版丞相大人感同身受。
军人都是为国尽忠而生的,心思都比较单纯,你不跟他说重话他就当没听见,而蒋琬是文化人,心思敏感细腻,得好好维护。
“啊,我这,这怎么又是我的不是了?”
魏延梗着脖子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连这个道理都忘记了?”
“没啊,这不是《孙子兵法》里写的,这谁能忘。”
“那你还在这跟蒋长史要着要那?你把粮草都浪费了,以后还怎么北伐?这事别想,现在要以民生为重,军队要忍耐!”
诸葛桉说的喉咙冒烟,端了杯水喝继续数落魏延。
“你都这年纪了,怎么就不知道什么是顾全大局?跟杨长史那事也是,你就不知道跟他把关系处好一点?今天又差点跟公琰吵起来,什么时候才能让我省心?”
魏延脸上一红一白,十分精彩,末了,他还是低了头,小声对诸葛桉道歉。
“末将知错了...”
“知错记得改,现在说正事。”
诸葛桉见蒋琬面色平静,没有多追究的意思,终于放心,连手中的羽扇都不摇了。
“成都周边地价昂贵,那就不放在成都,在附近找个适合屯兵的险要地方安置府兵,文长、公琰,你们说这行不行?”
“丞相,我不是非得顶嘴,但大军离成都太远,您能不能放心是一码事,这来回传信都得几天吧,万一出什么事黄花菜都凉了。”
“成都附近想找个地价便宜的地方,基本都得是一两百里地外的山区,膏腴之地都有人占着,贫瘠的魏将军又看不上。”
书房内的气氛一时凝滞,魏延和蒋琬都对诸葛桉的调和意见表示反对,三人各执己见,谁都说服不了谁。
诸葛桉叹了口气,终于理解为什么原版诸葛亮会那么早就白了头。这些军事政务看似简单,实则千头万绪,每一个决策都要权衡无数利弊,还得面面俱到,没办法随便交给手下人干。
“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诸葛桉痛苦地捂住眼睛,感受着太阳穴传来的阵阵抽痛,半分钟后才松开,重新振奋精神。
"那就不用那些有主的土地好了,开荒!"
她斩钉截铁地说。
"成都周边总有些无主的荒地吧?"
魏延立即反驳:"丞相,荒地之所以荒,肯定是年成不好,要么缺水,要么地贫。您不能用这些糊弄忠良啊!将士们为国征战,最后就分到这种薄田?"
“年成不好那是不会种,你把耕牛、肥料、农具都上最好的,收成能差?”
诸葛桉怼魏延道。
长于政务的蒋琬立刻抓住了其中关键所在。
“丞相有提高粮食产量的手段?打算交给府兵?”
“无非就是耕牛、农具、水利还有堆肥一类的农家手段,找些好的农官来好好教教,这事有什么难的?”
诸葛桉不懂种地,但她有系统,可以现学。把自己了解的现代知识跟古人的技能一结合,还怕土地贫瘠?
你见哪个现代农业国家靠地力吃饭的,都是科技与狠活。
连汉代条件下的农耕都改良不了,那就真别穿越了,丢不起这人。
“农官?是要有产业的那些豪族手下养着用来督促田户农耕的农官吗?他们能答应?”蒋琬问。
“那就给他们好处让他们答应。”
诸葛桉理所当然地说。
"丞相。"
蒋琬忽然正色,语气变得格外严肃。
"这可不是随口一提的小事啊。手里能有长于农耕的农官的,基本都是在先帝入蜀之前就已经在此深耕的豪族。这些人…可得慎重对待。"
一盆冷水浇在诸葛桉头上,让她立刻冷静下来。
最开始在朝堂上跟诸葛桉怼的那个腐儒就是本地出身的,这帮家伙从来没放弃对蜀汉这个以刘备入蜀时的那些外来部下为主而且一直想着北伐的政权搞内部颠覆。
这帮人是天生的投降派。而当局为了保证领导集体对北伐的忠诚度实行的对本地人打压政策,更使得本地豪族与大汉不走一条心。
让来自豪族的农官去指导军队种田,这不就让那些本地豪族跟军队接触上了吗?这谁能放心?
但是。
“对于这些人呢,不能不用,必须慎重的用。”
思考片刻,诸葛桉举起扇子指点蒋琬。
“这是何意?”
“公琰,如今来看,北伐已经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事了。如今,像你我这般从北往南一路走来,见过先帝雄姿的人越来越少,如果不让这些人得到好处,真心实意支持大汉,支持北伐,等你我百年,朝廷还能是这般?”
“确实如此。”蒋琬点头表示同意。
“那咋办?”魏延问。
对于政务他一窍不通。
“我有主意了。”
诸葛桉回想起她还是男孩子时看过的那些种田小说。
穿越者前辈们,陈政委,韦皇帝同志,请你们把经验借给我。
诸葛桉一拍桌子:
“办学校!杨仪不是在办军校吗?我们再办个民校,费祎最近正好没事干,让他管这事。”
(杨仪魏延被贬后因安排北伐军安置而忙的连轴转的费祎:勿Q)
从诸葛桉口中听到前所未见的名词,不解其意的蒋琬连忙追问:“民校?跟太学比有什么区别?”
诸葛桉呵呵一笑。
“区别在于,这民校待遇低,强制要各家出人,只招收那些不受宠的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