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然,这并不是正儿八经的要求。

纯粹就是没话题找话题的惯例调侃。

江系并没有搭理位于客厅当中乖巧坐起的少年,反倒是位于少女身旁的金婆婆稍微呵斥了一下小哲伦为什么还不去卫生间洗漱。

随着点头哈腰的结束,不出一会时间。

少年就已经在卫生间内解决了日常的三清问题。

重新回到客厅以后,桌上更是摆满了自己爱吃的那些。

“谢谢老婆!”

江系,立刻白了对方一眼。

“首先,我不是你的什么便宜老婆,其次,你最应该谢的是金姐姐,因为这一顿是她独自一人烹饪出来的。”

“谢谢金姐姐!!”

金幼孜,立刻把菜肴推了过去“快吃吧小哲伦,冷了就不好吃了。”

奇怪。

金婆婆也确实没有承认这是少女帮忙做的,明明不久之前的自己,可是的的确确瞧见了江系在厨房里面忙碌的姿态来着。

总不可能说,那是幻觉吧?

少年并没有纠结太久。

该吃吃,该喝喝,赶紧把失去的精神重回巅峰状态。

确保接下来有余力去解决即将迎来的一切。

随着早饭、午饭的一并结束。

江系帮助年迈的金幼孜去厨房清洗碗筷。

为了防止待在大厅的少年无事可做,江系特意把昨天晚上找来的一份手稿,递给了少年并示意他趁着这段闲暇时间去阅读。

接过手以后。

少年的第一直观就是这份手稿的纸张已经彻底泛黄,肯定是来自几十年前的东西。

其次才会把视线放在论文的题目之上,如何证明黑暗是黑暗。

少年心想。

如果这真的是寻常玩意的话,肯定会优先选择上传到学术网站,等什么时候有需要了再从网站上面重新下载回来,可结果却是并没有按照这个寻常规则去做。

这也意味着,里面的东西并不寻常。

于是。

静下心来的少年,决定认真阅读着这说厚不厚说薄不薄的论文手稿。

好长、好长。

总结。

虽然标题与内容只是有点搭边的程度,但,议题却弄出了一个与现阶段人类截然不同的观点。

完全不像是几十年前的东西,哪怕放到现在依旧会让人觉得很新颖而又大胆。

少年翻到论文的署名处特意看了看名字。

有点意外,居然是赵思敏这位古灵精怪的外姨婆的产物!

而且还不是她一人创作的,而是多作者署名的论文!

“所以,跟在外姨婆后面的周雨华又是谁哦?学校导师?不应该啊,如果是导师的话肯定会在昵称后面追加教授二字,同时也不可能会把署名的顺位第一让给学生,因此,这位名叫周雨华的作者肯定也是学生没错,估计,是外姨婆当年的好姐妹之类的吧?”

停下思绪。

少年,重新回顾论文的全部。

是否黑暗,取决于我们人类肉眼的色彩可视范围,若我们能瞧得见些微的光,那么这便不是什么黑暗,若是什么都瞧不见,这便是现阶段人类肉眼感知极限的黑暗。

同理。

人类创造出来的记录可视化机器设备,目前全都是建立在拟真肉眼的范畴,亦或者是,略微超过一点人类极限的预期,但在并不意味着,人类能够瞧得见全部可视与不可视的光。

正如同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验证,黑暗就是黑暗的这个论证点。

光,通常是指太阳光。

但自从我们发明了电灯泡以后,光,就逐渐开始出现更多的划分了,不仅颜色的部分是如此,就连发热结构也是如此。

而这些光通常都是取决于能否被我们的肉眼给捕捉,然后感知。

我们擅自误以为没有了所谓的光,必然就会迎来黑暗那般,这也意味着我们截至今日发现的不可视光之中,依然还有大量的未知存在,依然还藏匿在所谓黑暗之中,只是碍于技术不成熟尚未确立种类与颜色罢了。

可能该论点有点奇怪,但这并不是无法理解的。

就像是色盲人群与非色盲人群的关系一般,我们永远无法立刻说服并告知给对方听,这世上存在着对方瞧不见摸不着的色彩。

同理。

当我们能正确识别出更多的未知色彩时,那便是黑暗不再是黑暗的开端。

建立在人类进化学的角度上来看。

其中一个明确的分支就是,人类的眼睛,也在随着时代的进化而进化。

论证之一,神权的血统论。

古今中外流传千古,血统论的话事权屹立不倒,尽管历史上的血统论不一定是正确,但,这份流传却能给予科学家无数的证据。

打个比方来说,贵族之中忽然入手了一副因机缘巧合而诞生的特殊画作,而这副画作恰好可以让贵族与凡人产生意见分歧,的话。

那,基本就是攒下了血统论的根本。

虽然我们并没有见识过这副,可能已经被销毁的证据,但,身为现代人的我们很大概率已经在体检的过程中见识过类似的作品。

没错,说的就是色盲甄别图。

这,不仅仅是巩固血统论的根本,也是让现代人反过来推研古代情况的一份关键证据。

假设。

血统论所提及的贵族,全都能够完美解决色盲甄别图,而,当时的普通人却无法这样做的话。

更加具体来说,唯独生活条件过于艰苦的底层劳动人民无法办得到的话,这也就意味着,食物的丰富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贵族子嗣的身体机能,得以进化。

如今。

我们之中依然存在着部分人类会出现色盲的情况,这,可能是血缘导致的,也可能是生活条件过于艰苦,亦或者是怀孕期间的饮食条件有问题,再或者是返祖现象的诞生。

就像是极少数的人,耳朵可以在不借助外力的情况下晃动几下那般。

而色盲,将会是未得到进化的古代人标识物。

反观来看近代的视觉系统,色彩丰富的标签无疑就是人类在进化的一种积极表现。

神权,不会告知真相,但科学,会解开一切迷雾。

人类不仅仅是肉眼在进化,除此以外的身体器官也在推陈出新。

当,我们能以五感任意一感的形式,发现与以往的光源截然不同的部分,甚至可以说是,能频繁接触了黑暗当中某些理应不可视之物。

那,便是正式跨入下一个时代的开端。

更加正确来说。

这或许就是我们目前正在研究却迟迟没有任何进展的,揭开暗物质神秘面纱的唯一途径。

尽管论文的部分确实结束了,然而剩余的纸张却还在告诉自己事情并没有完。

‘人生的中位点是在十八岁。’

少年顿了顿,这玩意虽然是手稿却不是什么论文。

字眼的部分也柔和许多,看起来更像是随性写下来的玩意。

于是。

少年重新深呼吸一口,开始认真阅读后续的衔接。

‘为什么我会说人生的中位点是在十八岁呢,因为一旦超过了这个岁数,那么,往后的日子就只会变得越来越快,相反在十八岁之前的我们,对时间的流动速度会感觉无比的漫长。’

是这样的吗?

少年,不置可否地继续看着那些泛黄的文字。

‘尽管现实世界当中的时间,压根就没有出现明显的长短不一变化,但,我们对外的感知确会下意识地觉得出现了不同,其实,这并不是心理学上的错觉也不是物理学上的相对论,而是费希纳定律当中最为明显的表现。’

费希纳定律。

既,物理量呈几何级数增长时,心理量呈算术级数增长。

结合上述这句话简单来说。

就是人类对刺激差异的感知遵循固定比例,也揭示了人类感知系统的非线性特性,同时,这个心理物理学会随着人类的进化,一同发生质变。

有点难度,但并不难懂。

‘打个比方来说,后现代的人类在三岁到十八岁之间,或多或少都拥有着思考加速的特异功能。’

啊?

原来这并不是我们家的特色啊?

‘但由于这种能力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控制方案,且,一旦过了十八岁以后几乎无法重现,外加,知情者们必然保守这个宛如金矿一般的秘密,不会愿意告知出去,所以这个宛如超能力一般的极端心理时间膨胀,并没有被问世。’

为了增加信服力度。

这篇随手稿,竟然还特意端出了相应的例子。

‘比比皆是的特异功能还有超常记忆、观感强化、梦境预言…等等等,但由于那些都是题外话的缘故,所以这里就不逐一叙述。’

明明刚才的费希纳定律就没有批注些什么,偏偏这种世人都晓得的破事就爱水一水。

该说不说,外姨婆真是有够随性的啊。

‘时间,是人类发明出来专门用来描述物质运动过程或事件发生过程的一个参数,所以,时间是不存在的,而且,时间也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于这取决于观察者的速度或者所处的引力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