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标志的卫星图。

“基于以上不可辩驳之证据链,”老者微微躬身。

“控方恳请仲裁环,确认被告何予函及其核心组织成员所涉罪名成立,并授权对伊甸区临时政府实施最高级别制裁。”

“包括但不限于:全球金融系统冻结、能源与基础物资禁运、数据通道切断、以及授权维安理事会直属维和部队进入薪焰市恢复秩序。”

每一个制裁选项,都如同冰冷的绞索,勒向伊甸区的咽喉。

金融冻结意味着流通瘫痪;禁运意味着匮乏与寒冷;数据通道切断意味着彻底的信息孤岛;维和部队介入则意味着武装占领和反抗军残余力量的彻底剿灭。

辩方席上,那个蓝色的公设辩护人程序轮廓闪烁了一下,发出平稳的电子音:“仲裁环,辩方对控方证据链的真实性无异议,但提请关注以下关键背景因素:”

“一、薪焰市原有政权长期存在系统性压迫、经济剥削及人权侵害,已构成事实上的'失败治理’。”

“伊甸区独立及后续行动,在特定历史情境下,具有底层民众寻求生存空间与基本尊严的自卫性质。”

“二、控方所列举的‘战争罪行’,需置于激烈武装冲突的背景下考量。”

“被告方使用极端手段,部分源于其面对市中心‘巨构体’所代表的、超越常规军事力量的技术鸿沟与绝对压迫时的绝望反应。”

“三、文斯·凯奇事件具有高度复杂性, 其本身为被薪焰市警察局通缉并植入追踪器的危险个体,主动投靠并威胁伊甸区。”

“被告方的收容行为,客观上阻止了其可能造成的更大范围灾难,并尝试对其进行监管利用。”

听到这里的何予函突然间觉得,雨涵根本不担心引起民众的恐慌直接公布出文斯的威胁,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理喻。

“四、维安理事会介入需秉持恢复可持续秩序之核心原则。”

“最高级别制裁及武装介入,极可能导致伊甸区人道主义灾难全面升级,数百万民众陷入绝境,彻底摧毁重建可能性,其后果与理事会维护‘基本秩序’之宗旨相悖。”

程序化的辩护,逻辑清晰却缺乏温度。

它指出了控方证据背后扭曲的根源,却无法撼动那冰冷的指控本身,更无法抹去反抗军手上沾染的血与火。

何予函站在被告席中央,身体控制权不知何时已悄然切换。

赤乌兔的虚影并未浮现,但那双眼睛深处,燃烧着被规则束缚的、压抑到极致的暴怒火焰。

她能感觉到身后那些追随者的绝望与迷茫,也能感觉到整个伊甸区数百万人的命运正被放在这个冰冷的砧板上。

“程序性发言结束。”仲裁环中心的合成音响起,“被告何予函,你可有自辩陈述?”法庭内所有目光聚焦于雨涵。

雨涵深吸一口气,那冰冷的金属空气刺痛肺腑。她抬起头,目光穿透那暗金色的数据圆环,仿佛要刺破这由资本与强权构筑的苍穹。

“自辩?”

雨涵的声音响起,出乎意料地平静,却像淬火的钢刃,每一个字都带着千钧之力,“在你们这些高踞云端、用规则编织牢笼的仲裁者面前,我的自辩有意义吗?”

她向前一步,金属地板冰冷地传递着寒意。

“你们看到的,是煽动、是暴行、是破坏‘稳定’。”她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战场上磨砺出的嘶哑。

“你们看不到的,是市民挤在鸽子笼里靠骨灰粉糊口的日子!是工人累死在流水线上只为还清公司贷款!是底层人被当成耗材用完即弃的冰冷现实!”

“何乾!”她猛地指向控方席,“你和你代表的城市高层们,用花哨的科技粉饰吃人的本质!用虚假的承诺麻痹被剥削者的神经!”

“你们口中的稳定,是我们血肉筑成的金字塔基座!你们定义的秩序是确保你们永远高高在上的枷锁!”

“伊甸区是我们用血和命从废墟里刨出来的活路!资本集中营?那是清算!是对过去血债的讨还!使用核武器?”

“当你们用活着的资本巨人来碾碎我们的时候,我们除了用最极端的方式砸开它的龟壳,还能怎么办?!向你们祈求怜悯吗?!”

她的声音如同风暴,席卷整个冰冷的法庭,控方席上何乾脸色铁青,老者眼神尖锐,辩方席的蓝色轮廓静静闪烁。

“你们问我有什么自辩?”她环视四周, 目光扫过仲裁环和控方, 扫过身后那些伤痕累累却眼神坚定的同伴。“我的自辩就是——”

她猛地举起那只曾握着高频粒子刃、沾满血与火的手,五指张开,然后狠狠攥紧成拳,砸在自己伤痕累累的胸口,发出一声沉闷的巨响。

“砰!”

“薪焰市千千万万被你们视为蝼蚁、 视为耗材、视为不稳定因素的底层人民的心跳!就是我们的自辩!”

“这心跳声你们听不见,或者假装听不见。但总有一天,它会汇聚成海啸, 冲垮你们精心构筑的所有堤坝!”

“今天, 你们可以在这里审判我,可以制裁伊甸区,甚至可以把我送上你们设计的断头台!”

她的声音如同惊雷,炸响在冰冷的金属空间:“但你们永远审判不了压迫与反抗的逻辑!永远制裁不了人类对尊严和生存空间最本能的渴求!”

“薪焰市的火种不会熄灭!只要压迫存在一天,反抗的火焰, 就永远会在废墟上重燃!”

死寂,绝对的死寂笼罩了法庭。只有雨涵粗重的喘息声,在冰冷的金属墙壁间回荡。

维安理事会清楚,对伊甸区万万千千民众的审判,其核心在于选择性、差异化和重建优先。

大规模刑事起诉既不现实,也可能埋下更大仇恨的种子。

真正的“审判”应是社会对结构性不公的反思与变革,以及对受害者苦难的承认与补偿,同时让那些双手真正沾满鲜血的人承担应有的责任。

雨涵也明白,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