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且目前行业内已有几家实力强劲的企业占据了大部分份额,想要从中分一杯羹并非易事。
顾嘉言、苏瑶等人再次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接受合作,意味着要承担诸多潜在风险,但拒绝合作,顾氏集团当前面临的危机可能更难化解。
“这些条款必须修改,我们不能在这种关键问题上冒险。”
顾嘉言神情严肃地说道。
他深知,一个小小的疏忽都可能让顾氏集团陷入更深的困境。
苏瑶点头表示赞同,她忧心忡忡地说。
“而且这个项目的风险比我们预想的要大,我们得谨慎考虑,虽说目前公司急需新的项目来扭转局面,但也不能盲目行事。”
顾雪珍陷入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
“我觉得可以和姐夫那边再沟通一下,表明我们的立场,看看能否在条款上达成更有利的共识,同时也进一步探讨如何降低项目风险。”
顾悦也提出自己的看法。
“对,毕竟姐夫他们也是真心想帮忙,大家坦诚沟通,说不定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于是,顾嘉言主动联系了陈涵亮,将顾氏集团的担忧和诉求一一告知。
陈涵亮表示理解,并承诺会与自己的团队重新商讨协议条款,力求让双方都能安心合作。
然而,就在双方积极沟通协调的时候,竞争对手似乎察觉到了顾氏集团与陈涵亮公司的合作意向,开始在市场上散布一些不利于此次合作的谣言。
谣言称顾氏集团此次合作是为了转嫁自身危机,陈涵亮公司将会被拖入泥潭。
这些谣言迅速在商业圈传播开来,不仅影响了顾氏集团和陈涵亮公司的声誉,还让一些原本对此次合作持乐观态度的潜在合作伙伴和投资者产生了疑虑。
顾嘉言得知此事后,愤怒不已。
“他们真是不择手段!自己破坏不了我们的合作,就想通过谣言来搅局。”
面对竞争对手的恶意破坏,顾氏集团和陈涵亮公司必须尽快想出应对之策,以正视听,同时还要加快合作条款的协商进度,确保合作能够顺利推进。
面对竞争对手恶意散布的谣言,顾嘉言和陈涵亮意识到,若不迅速采取行动,这次合作乃至顾氏集团的未来都将岌岌可危。
两人紧急商议后,决定双管齐下,一边应对谣言,一边加速合作条款的敲定。
陈涵亮利用自己在行业内的人脉资源,联系了几家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上,陈涵亮详细阐述了与顾氏集团合作的初衷与前景,展示了双方对于该新兴领域项目的深入调研和充分准备。
他言辞恳切地强调,此次合作是基于双方优势互补,旨在为行业带来创新与突破,而非外界所传的恶意转嫁危机。
与此同时,顾氏集团这边,顾雪珍、顾悦和苏瑶带领公关团队积极与各大商业平台、行业协会沟通,提供详实的资料证明顾氏集团的实力与信誉,以及此次合作的正当性和可行性。
她们还鼓励公司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顾氏集团的正面信息,以实际行动回击谣言。
在新闻发布会现场,有记者犀利提问。
“陈先生,您如何确保此次合作不是顾氏集团为摆脱危机的无奈之举,而会真正为行业带来积极影响?”
陈涵亮镇定自若地回应。
“我们经过了长时间的考察与分析,顾氏集团在传统业务领域的深厚底蕴,与我们在新兴技术方面的优势相结合,必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而且,我们已制定了详细的项目规划和风险应对策略,绝不是盲目行事。”
另一边,顾氏集团内部,法务团队与陈涵亮公司的法务人员日夜商讨,对合作协议的条款进行逐条细化与完善。
经过数轮激烈的讨论,双方终于在关键条款上达成了共识,消除了潜在的风险隐患。
然而,竞争对手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加大了抹黑力度,甚至雇佣水军在网络上掀起新一轮的舆论攻击。
面对愈发汹涌的恶意舆论,顾嘉言没有退缩,他决定绝地反击。
顾氏集团联合陈涵亮公司,收集了竞争对手恶意造谣、不正当竞争的证据,向相关监管部门进行了实名举报。
随着调查的深入,竞争对手的恶行逐渐浮出水面。
监管部门对其进行了严厉的警告,并责令其立即停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消除不良影响。
同时,网络平台也对相关造谣账号进行了封禁处理,舆论风向开始逐渐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