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加德核电站是汉莎共和国黄金时代的代表

通过避难所内封存的原子核心,汉莎在重建人类文明之初就拥有稳定且富足的能源。

阿斯加德核电站在汉莎开拓时代初期,一度提供了城市工业和恶土开拓96%的能源需求。

因其发挥的巨大作用,在汉莎民众内部甚至产生崇拜核电站本身的宗教团体,将阿斯加德视为人类复兴的象征。

大叛乱初期,由于叛军充分准备、汉莎政府对和平心存幻想、雷德利将军神秘叛变等多方因素。使恶土叛军的偷袭势如破竹,包括阿斯加德核电站在内的大量基础设施和定居点均沦陷,落入叛军之手。汉莎不得不在失去大量资源和产能,且电力严重不足的状况下仓促应战。使得体量处于劣势的叛军屡屡获得胜利。

长期内战导致数十万共和国居民伤亡,因战争而失去肢体、身患重病,终身残疾者不计其数。虽然汉莎维和部队和恶土反抗军的联合使汉莎一方取得了决定性优势,但入侵的叛军依然打算依托阿斯加德核电站负隅顽抗。阿斯加德战役亦因此爆发。

战役初期,汉莎联军向弧形包围圈内投入了超过600门的中型与重型火炮,试图逼迫盘踞阿斯加德核电站的叛军主力投降。

由于汉莎议会内部叛徒出卖,得知汉莎议会底线是不得炮击核电设施的叛军拒绝和谈。致使战役双方逐渐陷入火力克制的长期消耗战。

为尽快结束战争,并防止机密再次泄露。军方指挥官决定绕过汉莎议会,秘密将神经毒素炮弹与放射性人员杀伤武器投入实战。

经过18小时惨烈激战,军方成功歼灭盘踞在核电站的叛军主力,并完好夺回了原子核心的控制权。

虽然阿斯加德核电站战役最终以汉莎联军胜利告终,但议会的叛徒和军方的独走行为,造成了汉莎政府与军方间的严重裂痕。缓和的局势也令恶土反抗军开始与盟友貌合神离。

同时,大量参与核电站夺回战斗的维和部队与反抗军,遭受毒气与辐射误伤,损失惨重,使联军无力继续对叛军扩大战果。

为尽快结束战争,汉莎政府不得不与军方、反抗军、叛军三方势力达成妥协。给予各参战势力有限自治权,换取汉莎共和国名义上的继续存续。

所有参与阿斯加德核电站战役的汉莎共和国联军士兵,均被授予无畏勋章。

其中贡献最突出、伤亡最惨重的共和国无畏队,全员均被授予、或追授汉莎英雄称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