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
--王阳明
王阳明曾言:“圣人之所以为圣,只是其心纯乎天理而无人欲之杂犹精金之所以为精,但以其成色足而无铜铅之杂也。人到纯乎天理方是圣,金到足色方是精。然圣人之才力亦有大小不同,犹金之分两有轻重……盖所以为精金者,在足色而不在分两;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犹一两之金,此之万镒,分两虽悬绝,而其到足色处可以无愧。”王阳明以纯金作比,意在说明圣人比凡人更高明的地方,不是他的才能,而是一颗只存天理而无贪嗔杂念的空明之心。
宇宙万物,因为虚空而含纳包容,所以能拥有日月星河的环绕;高山因为不拣择砂石草木,所以成其崇峻伟大。世人常说“海纳百川”,便是将“大海”作为浩瀚胸襟的形象代表。而人心的包容,是大海与高山都不能比的。所谓“心空”,即内心无外物羁绊。修养内心的最高境界,便是将心腾空,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包容万物。
苏不韦是东汉人,他的父亲做司隶校尉时得罪了同僚李皓,被李皓借机判了死刑。当时,苏不韦年仅十八岁,他把父亲的灵柩草草下葬后,又把母亲隐匿起来,自己改名换姓,用家财招募刺客,发誓复仇。但几次行刺都没有成功,这期间李皓反而青云直上,最后官至大司农。
苏不韦就和人暗中在大司农官署的北墙下开始挖洞,夜里挖,白天躲藏起来。干了一个多月,终于把洞挖到了李皓的卧室下。一天,苏不韦从李皓的床底下冲了出来,不巧李皓上厕所去了,于是苏不韦杀了他的小儿子和妾,留下一封信便离去了。李皓回屋后大吃一惊,吓得在室内设置了许多机关,晚上也不敢安睡。苏不韦知道李皓已有准备,杀死他已不可能,就挖了李家的坟,取了李皓父亲的头拿到集市上去示众。李皓听说此事后,心如刀绞,心里又气又恨,没过多久就吐血而死。
李皓因一点个人私怨就将人置于死地,结果不仅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连老婆、孩子都跟着倒霉,甚至连死去的父亲也未能幸免。而苏不韦从十八岁开始就谋划复仇,此外什么也没做。这两个人最大的缺陷都是被仇恨所牵绊,没有一个宽大的心胸。人有时候如果能宽容一点,甚至一笑泯千仇,将干戈化为玉帛,不但能为自己免去毁灭性的灾难,还可以放下心灵的包袱,让自己变得轻松,而生活也能变得更加幸福和祥和。
从内心深处摆脱周遭的羁绊,进入心无旁骛的至高境界,踏上心灵的解脱之路,内心感受到的万物便会远远超过自己视线范围之内的一切。此时的内心,呈现的是一种空无的状态,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空明之心空,才能容万物。即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需要给彼此一定的空间才能畅所欲言、和平相处。与其用金钱权利、名誉地位将内心满满地充,何不索性全部放下,将心腾空,获得心灵的自由和解脱呢?
因此,我们应学会抛开杂念,使内心纯净空明。
让生活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
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王阳明
简单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它是安定,是率直,是单纯。它通常表现在衣着、饮食、休闲娱乐、事业成就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然而就其本质而言,则是依托于一颗简单的心。换言之,就是在喧嚣的世俗社会中为自己增添一份内心的宁静。
王阳明曾在写给他学生的书信中说:“‘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王阳明认为“大道理容易令人明白”这句话非常正确。后来的学者忽略那些简单明白的大道理,而去追求那些难以理解的东西,这就是“道理在近处却偏偏往遥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本来很简单,却偏偏要将其复杂化”。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人生也应如此。在人的一生中,会有许多的追求、许多的憧憬。追求真理,追求理想的生活,追求刻骨铭心的爱情,追求金钱、名誉和地位。有追求就会有收获,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拥有很多,有些是我们必需的,而有些却是完全用不着的。那些用不着的东西,除了满足我们的虚荣心之外,最大的可能,就是成为心中的负担。
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令人身心疲累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舒展身心,享受用金钱也买不到的满足与快乐。
其实有很多人渴望拥有简单的生活,渴望放弃华屋美宅、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赶潮流。他们常常说:“如果能回到孩童时代就好了!那时的我们,多单纯,多快乐啊!”孩童时代的我们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处于那样的年龄阶段,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内心尚未被世间的身外之物所牵绊。真正的简单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简单的生活就是要挣脱心灵的桎梏、回归真我。无论是三岁孩童还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都可以拥有一颗简单的心。尤其当人的一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终将体会到,简单才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才能使简单的生活成为现实。
简单,是生活的艺术,是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简单的生活首先是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化。然而强调简化生活,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要将全身心专注于身外浮华之上的注意力打散,从而求得一种身心的平衡,过一种和谐从容的生活,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质。一个真正懂得简单生活的人,才能从做家务、带孩子等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其实有很多人渴望拥有简单的生活,渴望放弃华屋美宅、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赶潮流。他们常常说:“如果能回到孩童时代就好了!那时的我们,多单纯,多快乐啊!”孩童时代的我们拥有一颗单纯的心,并不是因为我们处于那样的年龄阶段,而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内心尚未被世间的身外之物所牵绊。真正的简单是发自内心的,选择简单的生活就是要挣脱心灵的桎梏、回归真我。无论是三岁孩童还是二三十岁的成年人,都可以拥有一颗简单的心。尤其当人的一生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终将体会到,简单才是内心深处最迫切的渴望。保持一颗简单的心,才能使简单的生活成为现实。
简单,是生活的艺术,是幸福生活的最高境界。简单的生活首先是外部生活环境的简化。然而强调简化生活,并非完全抛弃物欲,而是要将全身心专注于身外浮华之上的注意力打散,从而求得一种身心的平衡,过一种和谐从容的生活,真正提升生活的品质。一个真正懂得简单生活的人,才能从做家务、带孩子等平凡的生活细节中体验到真正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