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三桂看着瘦削男子,心里一下涌上许多想法,既疑惑又愤怒,可他也知道自己没得选。眼下这局面,若是不按瘦削男子的话去做,现场这些人绝对不会轻易放他离开。再说了,他身上的毒药也是个问题,若是惹恼了那神秘人,只怕自己小命难保。

出于无奈之下,李三桂只好遵循瘦削男子的话,但他到底还是做了最后的反抗。只见他狠狠瞪了众人一眼,语气中带着几分威胁,冷冷地说道:“可别怪我没提醒你们,这可是一次要命的活儿,到时候只怕你们有钱赚没钱花!要是不怕的话,你们就跟上来吧!”

说完李三桂就自顾自地朝着竹雪斋的地方走去,临走前还不忘捡起地上那袋银子,将其紧紧抱在怀中,毕竟是白来的银子,爱要白不要。不过周围的人听到了李三桂最后说的那句话,心里顿时有些犹豫,原本蠢蠢欲动的脚步也停了下来。

虽然这些人确实是想赚那白花花的银子,但是这些年来的经历也让他们更加爱惜自己的小命。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脸上都露出迟疑之色,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又压抑的气氛。

就在众人犹豫着要不要跟上去时,一个人突然大声喊起来:“你们这帮怂货,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老子就不信还能这活能要了老子的命,再说了你们没看到刚刚那个姓李的掉出来的那袋银子吗?依我看,这人就是在唬人好自己独吞罢了!”此人身材魁梧,满脸横肉,说话间还用力啐了一口,眼中满是不屑与贪婪。

这一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众人的眼神开始闪烁,心中的欲望被重新点燃。有人小声嘀咕道:“是啊,说不定那姓李的就是想独吞好处。”“反正都到这儿了,不试试怎么知道。”

那魁梧大汉见众人有了动摇,更是来了精神,大踏步向前走去,边走边喊道:“怕什么,跟我来,有银子赚还怕丢命不成!”在他的带动下,一些胆子大的人开始陆续跟了上去,脚步虽还有些迟疑,但终究是迈出了那一步。

剩下的人见状,心中的不甘与贪婪也战胜了恐惧,相互看了看,咬咬牙,也纷纷跟在后面。一时间,原本停滞的队伍又开始缓缓朝着竹雪斋移动,扬起的尘土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

李三桂走在前面,听到身后嘈杂的脚步声,心中不由得一阵发紧。他本以为,自己方才那句“要命的活儿”多少能吓退几人,谁知在那大汉的煽动下,这些人竟一个不落,全都跟了上来。

他知道,这些人终究还是抵不住银子的诱惑,而自己,也只能硬着头皮走下去,至于这趟竹雪斋之行究竟是福是祸,他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于是,在这熙攘的街市上,便出现了这样一副奇景:

一群形貌各异、目露凶光的人聚作一伙,大摇大摆地走在街上,气势汹汹,令人望而生畏。

街上的百姓何曾见过这般阵仗,纷纷吓得躲进铺子里,或是缩在墙角,不敢多看一眼。

其中一些眼尖的人瞧见了走在最前头的李三桂,便与身旁的人低声议论道:“这李三桂是怎么回事?几日不见,怎的与这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莫不是惹上了什么麻烦?”

而此时,走在前头的李三桂,心中比那些躲起来的百姓更加慌乱。他平日里虽也做些欺压良善的勾当,但不过是小打小闹,上不得台面,何曾见过这等阵仗?他只觉得背后冷汗涔涔,脚步也不由得虚浮了几分,心中暗自叫苦:“这趟浑水,怕是难趟了……”

走着走着他抬头望了望前方,竹雪斋的轮廓隐约可见,心中却愈发沉重。

李三桂走着走着,抬头看向前方,隐隐看到了竹雪斋的轮廓。

那是一座两层高的茶楼,飞檐翘角,雕梁画栋,颇具宋代茶楼的风韵。茶楼外悬挂着一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书“竹雪斋”三个大字,笔力遒劲,气势非凡。茶楼门前种着几株翠竹,随风摇曳,更添几分雅致。然而,此时的李三桂却无心欣赏这景致,只觉得那茶楼仿佛一头张着血盆大口的巨兽,正等着他自投罗网。

李三桂来到茶楼前面,停下脚步,心中忐忑不安。他回想起昨日那神秘人对他的嘱咐,对方让他来这里闹事,可他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闹啊!他平日里虽是个无赖,但也从未干过这等大阵仗的勾当。他站在茶楼门前,只觉得双腿发软,心里直打鼓,暗道:“这可如何是好?若是闹得不够大,只怕那神秘人不会放过我;可若是闹得太大,只怕这竹雪斋的东家也不会放过我……”

就在李三桂犹豫不决时,身后那群人已经跟了上来,一个个摩拳擦掌,目露凶光,显然已经等得不耐烦了。李三桂见状,心里一横,暗道:“罢了罢了,横竖都是死,不如豁出去闹一场!”他深吸一口气,大声喊道:“掌柜的,给老子滚出来!”

李三桂大喊了一声之后却许久没有人回应他,四周一片寂静,唯有微风轻轻拂过,吹动着茶楼前翠竹的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李三桂看着朱门紧闭的茶楼,觉得有些安静过头,这种安静让他心里莫名地发慌,仿佛有一双无形的眼睛正透过那紧闭的门扉,冷冷地注视着他们这一行人。

正当他准备想进一步看看茶楼里到底是什么情况的时候,竹雪斋内传来一阵悠扬的琴音。那琴音如潺潺流水,在静谧的空气中缓缓流淌,时而清脆悦耳,如珠落玉盘;时而婉转低回,似幽咽泉流。李三桂皱了皱眉头,心想着茶楼里的人倒是悠闲,都这时候了还有心思抚琴作乐。

接着门内的琴声戛然而止,紧接着一阵脚步声传来,那脚步声不紧不慢,沉稳而有力。随着脚步声的临近,大门缓缓敞开,紧接着一位穿着月白色长袍的儒雅男子出现在众人眼前。那男子身姿挺拔,面如冠玉,眉如墨画,目若星辰,一头乌黑的长发束起,仅用一根白玉簪固定,更添几分潇洒出尘之气。他的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却深邃而锐利,仿佛能看穿众人的心思。

男子站在门口,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李三桂身上,声音温和道:“不知阁下带着这许多人前来我竹雪斋,所为何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