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为什么会在这里?

女孩的大脑顿时陷入思索中。

姓贾,名诩,字文和,以凉州不过一百万人的人口密度来看,眼前这个人大概率不是重名,应该确实是历史上那位赫赫有名的毒士贾诩。

可是贾诩又怎么会在皇甫嵩这里呢?

梦得心里面暗自寻思一会后,发现此时的贾诩还真有可能在皇甫嵩军中。

毕竟贾诩是凉州人,他出现在凉州什么地方都不足为奇。此外,以贾诩后来长时间在董卓军中任职来看,贾诩年轻时期也大概率也一直在军队中工作。

而此时才三十来岁的贾诩,性格方面还远没有后来四五十岁时那般躺平,并且他如今的地位也不允许他在凉州这个混乱的地方躺平,所以现在的他大概率还在想方设法地获得功绩谋求晋升。汉代什么样的功绩最硬?那自然是军功,所以此时的贾诩才会在北地郡皇甫嵩的军队里任职。

北地郡位于东羌、鲜卑、南匈奴三股势力的交汇地,局势复杂无比,几乎每月都有仗要打,实在是最方便混军功的地方。

当然了,与高收益对应的是高风险,在北地郡这里工作虽然能够以极快速度积攒功绩,但也随时有可能在战场上遇到危险暴毙。

在梦得看来,贾诩此时来投效自己的原因也很简单。一来,北地郡这里无论多么方便混功绩晋升,肯定也没有在三公那里有关系的晋升速度更快,在朝堂上混终归是要靠关系的。二来,贾诩日后处处小心的性格肯定也不是未来突然某一天出现的,而是早已有之,如今贾诩的性格必然同样十分小心谨慎,只是如今的他还只是个小官,没资格像后来发迹后那样整日躺平神隐,因此必须冒风险奋斗。可同样是奋斗,在梦得身边奋斗,肯定要比待在北地郡这种随时有可能被乱军干掉的地方安全得多。并且只要他将来能做出实绩,在梦得这里肯定也更容易晋升。

于是贾诩内心在两相权衡之下,选择跳槽到女孩这里也很正常。

至于贾诩为什么会知道自己援助游牧民的计划?梦得从来就没想过隐瞒这个计划,毕竟接下来自己可是从关东调集大量粮食运往北方的,这样的动作根本瞒不住。

因此只要贾诩有心去了解,他很容易就能知道梦得此次来北地郡找皇甫嵩是为了什么。

而在想明白这一点后,女孩脸上的表情突然变得古怪起来。

话说自己如今身边的谋士是不是有些奇怪啊?

程昱、贾诩……汉末三个毒士,明明乱世还没开始呢,自己身边就凑出了俩。

虽说历史上这两人最终也是来到了自己身边,可现在是不是太早了些?

自己莫不是什么毒王体质?

不不不,本公子可是后世穿越来的五好青年,心中牢记核心价值观,三观正的一匹,又怎么可能是毒王?

梦得如此肯定地想道。

与此同时,另一边,贾诩见梦得一直沉默着没有说话,内心也是逐渐变得忐忑不安起来。

如今的贾诩从未见识过什么大风大浪,心理素质还远没有后来那样成熟。

他此刻内心无比不安,担心自己是不是什么地方引得曹操不满意了,不然对面为什么沉默这么长时间不给他答复?

而就在贾诩额头上快要冒冷汗的时候,曹操声音在他耳边如同一曲天籁般响起。

“先生以何教我?”

梦得方才也算是想明白了。管自己是不是毒王呢,既然汉末大名鼎鼎的顶级谋士贾诩来投靠自己,那自己又为什么不把他收下来?不要才是傻瓜好吧。

至于贾诩,则在听到梦得的回复后激动不已!

先生以何教我?

这可是对面看重他的表现啊!

如果不看重的话,眼前这位曹操小姐只需要随便给他一个职位就可以了,又何必向他询问这样一个问题呢?

如果这个问题他回答好了,那么将来飞黄腾达不是问题。

如果没回答好……那他或许真的只能像他方才自荐时说的那样,在曹操手下当一个刀笔吏了。

贾诩微微深吸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起来。

片刻之后,他想起了梦得此次到北地郡来所要做的那件事,于是便向梦得拱手说道。

“小姐,在下认为,您此番援助北方草原的计划,将来应该一直持续下去,并且发展成彼此之前的官方贸易,您的这个计划对汉室其实有颇多好处。”

“哦,怎么说?”

梦得微笑着挑了挑眉头询问。

贾诩一边皱起眉头思考一边回答道:“小姐的这个计划中其实有着诸多好处,第一,汉室能通过这个贸易从草原获得稳定的马匹供应。第二,汉室在获得马匹的同时,草原各部的马匹数量便会减少,他们的实力会因此被削弱。第三,有了稳定的粮食贸易之后,草原各部也就不再需要每年秋季南下劫掠了,汉室边郡也能安宁下来。第四,汉室商人与草原各部的贸易其实一直都在持续着,汉室各地马商的马匹都是从鲜卑与匈奴那里买来的。而他们在与草原各部交易时,往往不会有什么保密意识,像是铁器食盐等重要物资,往往敞开了向草原各部出售。他们铁器卖过去时或许只是农具,可在鲜卑人手中却能被熔铸打造为武器铠甲,变成进攻汉室的帮凶。一旦小姐您的计划一直贯彻下去,将汉室与草原之间的贸易官方化,那么就可以限制汉室流向草原的重要物资,草原将在食盐铁器一直受制于汉室,朝廷便有了一个能让鲜卑人服从的方法。第五,通过草原每年向汉室采购的粮食数额,我们可以推断出草原各部的人口实力,并且依照这个对草原较强的部落进行打击。”

“不错不错,文和提出的五策,假如能进献给朝廷,那么将来九卿之日指日可待。”

梦得不禁满意地笑道。

应该说不愧是能闻名青史的人吗?居然仅凭借自己一个援助草原的计划,就从中推导出后世宋明清三代的马市制度。

我铁血带宋三百年虽然活得很窝囊,但它却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即榷场贸易制度。

榷场贸易制度,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控制中原与草原之间的贸易。

这一点的重要性贾诩方才也说了,草原各部需要从中原这里获取铁器、食盐、茶叶等各种重要物资。在汉唐时期,这些物资都是民间商人与草原随便贸易的,因此在民间商人源源不断地输送之下,草原各部什么东西都不缺,自然能持续不断地侵扰中原边郡。

宋代自然不用多说,虽说榷场贸易这个东西很有用,但我铁血大宋可不敢用这么好用的东西去钳制契丹,不然免不了遭受战争威胁。

榷场贸易要等到明朝才被正式利用起来,不过榷场贸易在那时则被称为马市贸易。

明代利用马市贸易,一方面源源不断地从草原各部进口马匹,另一方面则严格控制流入草原的铁器数量。于是在有明一代,军队从来没缺乏过马匹,而北方蒙古人的文明程度则越来越衰退。明初的蒙古还能用铁质武器与中原部队战斗,而等到明末,蒙古各部的武器已经退化成骨制了。所以在崇祯时期,无论明朝多么衰弱,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都没有任何动静。

至于为什么这一招对带清没作用,那就要感谢晋商与带清之间的走私贸易了。

等到带清时期,马市贸易进一步发展。带清不再与统一的蒙古人贸易,而是与蒙古诸部贸易,于是原本一体的蒙古便被分离成无数中小型部落。再也无法对中原起到任何威胁。

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控制蒙古各部经济,带清还每年赏赐蒙古王公大量纸币,并且允许蒙古王公们用纸币在马市进行贸易。蒙古王公们手拿纸币,顿时没了反抗带清的心思。毕竟一旦他们反抗,那他们手中的这些纸币,可就全都成为了废纸。

还是等钱花完后再考虑造反吧。

至于底层,要知道将一石粮食从中原运往草原,路上起码要消耗五六石粮食,草原上每多一个人,带清的粮食压力也就越大。所以为了控制中原与草原间的贸易量,防止草原各部的平民消耗太多粮食,带清对草原各部底层实施了臭名昭著的减丁政策,将蒙古各部的总人口控制在两百万左右。

而这个政策在梦得看来,虽然不利于蒙古一族的繁荣昌盛,但是对于蒙古族内的每一个平民来说,却应该能算是一个善政。

毕竟北方草原古往今来能供养的人口,也就在一百万到两百万之间。当草原上的人口在一百万时,草原会处于一个相对和平的时期;而在两百万时,草原上会崛起一个强大的政权;三百万时,草原会因为资源不足陷入无休止的战乱中,同时不断南下侵略中原地区。一直等到人口从三百万锐减到两百万,并且出现一个大部落将草原各部统一,草原才会重新恢复和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