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还以为你们今天不活动了呢。”张思一脸期待地说着,手上还拿着两幅扑克牌,“正巧我又把之前的魔术改进了一下,立马就想着来表演给你们看了!”
自从苏孝明接手【恋爱研究社】后,张思因为离得近也是时不时前来串门。据他所说魔术社也要在社团大会上有所行动,猜也知道是要表演由他们自己设计的魔术。虽然原则上社团的表演内容不会轻易对外公布,但张思还是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议,于是便挑选了苏孝明她们作为观众。
“张思学长...我们最近也有些忙。可能没法看魔术了。”
“哎,你们很忙吗?”张思伸头看向教室里,“明明一个人都没有嘛!”
“总之就是很忙啦!”苏孝明懒得和张思解释,“学长最近还是不要来这里了!”
随着嘭的一声,苏孝明关上了教室的门。把一脸疑惑的张思隔离在了外面。
“让我们好好思考思考吧!”苏孝明一脸严肃地对着二人说道,“蒋文晓!你先说说有什么想法?”
“想法吗?自然是有很多。”蒋文晓轻快地摇晃着身子,“倒不如说,我已经有初步的结论了。”
“结论?”苏孝明相当吃惊,“你是说你已经解开谜题了吗?”
“说不定呢,只不过白朋也学长不一定会接受我的说辞。”
“无论怎么样,先说出来听听。”
“好吧。”蒋文晓将手肘撑在桌子上,身子微微前倾,“那我就先说说我的推论。”
“首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既然白朋也学长能够提出这样的【测试】,就证明确实那些记录可以推导出笔名和人名的对应。我说的没错吧。”
苏孝明点了点头。
“真正的【机关】,应该就藏在那些记录里面。但在这之前我们无论如何也需要对社团里的那些成员有更多的了解,不过之前我们不知道测试的内容,所以在其他成员在的时候并没有问什么问题,也没什么办法。”
“哎...确实如此。”苏孝明突然觉得不太对,“等等,你还是没有说究竟有什么结论嘛!”
“社长不要心急嘛,我得先把现在的局势分析一下才行。”蒋文晓接着说道,“不过我们也了解了一些关于【推研社】成员的信息。首先是他们对推理小说的偏好,其次是两位女生喜欢吃甜品。就我看来,其实这两条,就已经足够了。”
“足够了?”苏孝明难以相信,“光凭这两个线索怎么可能破解谜题嘛。”
蒋文晓摇了摇手指。
“毕竟社长不知道推理小说爱好者是怎样的群体嘛。我经常读推理小说所以知道,推理小说最常出现的东西,就是【致敬】。也就是说,推理小说的作者很喜欢将一些自己敬仰的作家或者喜欢的小说变成彩蛋加入自己的小说里。书的标题,侦探的名字等等,经常会出现这种【致敬】,当然,还有就是推理作家的【笔名】了。”
“你是说,他们的【笔名】也有在做某种致敬?”苏孝明皱着眉头,“可我平时不怎么看推理小说...”
“嘿嘿,这不劳部长费心。”
蒋文晓一边说着一边从书包里拿出一本本子,上面已经写下了各个笔名以及相对应的消费记录。
“根据曾桐学长所说,他喜欢黄金时代的本格推理,那么我认为,【coffin】这个名字,倒更像是指代的曾桐学长。”
“为什么?”
“【coffin】这个单词,指的是【棺材】。”蒋文晓解释道,“而黄金时代三杰之一的,著名密室推理作家迪克森卡尔的名作,就是《三口棺材》。我想,曾桐学长应该是为了致敬,才取这样的笔名吧!”
“那...其他三个人?”
“还有一个就是【dotline】,直译就是【点线】,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著名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点与线】,是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名作。既然如此,想必是偏爱社会派的彭云学长,用这个笔名来致敬吧!”
蒋文晓颇为自信的说出了这番“推理”,但也很快引来了驳斥。
“果然还是一样,说一些难以令人信服的东西。”凌行洁当然完全无法赞同,“你这个【致敬】的理论,连你自己都说服不了吧。”
“哎呀,但也是有可能的嘛!”蒋文晓挠了挠头,“虽然确实有点牵强...毕竟还有两个,【anchor】和【besider】。完全找不到对应的小说...”
“那你之前还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苏孝明数落起来,“我还以为你真的有什么不得了的猜想!”
“我这是抛砖引玉啦!”蒋文晓做了个鬼脸,“不过凌行洁同学应该也有思路了吧,毕竟之前问的问题,应该不会是随口一问才对。”
凌行洁之前询问的是社团内谁更喜欢吃甜品这件事,苏孝明也大概知道凌行洁的用意,因为记录上提到的misamisa咖啡厅,是一家相当高档的咖啡厅,而且旁边就是非常便宜亲民的甜品店,这是她们之前在某次事件中了解到的。所以如果单纯是想吃甜品解暑,是不会特意选择在misamisa咖啡厅消费的。也就是说,去misamisa咖啡厅消费的【dotline】,大概率是相当喜欢吃甜品的人而特意挑选的那家店,也因此更可能是两名女生中的一个。
但反过来想,去misamisa咖啡厅的可能性也是相当之多,说不定只是心血来潮,也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最关键的是,她们只有一次解答的机会,如果出错就意味着彻底失败。所以,还是需要更慎重的考虑才行。
“说那些英文单词我嫌麻烦,直接用首字母代替好了。”凌行洁用手指卷着头发,“让我感兴趣的,其实是A的记录。”
“A的记录吗?”苏孝明回忆起来,“就是那个取了帽子的人。”
“那个人买了两份大杯冰激凌。”
“这点...有什么问题吗?”
“买两份大杯冰激凌,可以这样解释。第一,那个人很喜欢吃冰激凌所以买了两份,第二,他是给另一个人带了一份。”
“给另一个人?”苏孝明反应过来,“行洁是说,A可能是和某人同行的?”
“没错。”凌行洁点点头,“就算喜欢吃冰激凌如我,也很难做出买两份大杯冰激凌这种贪婪之事。所以,给同行的人带一份,这是更有可能的。”
“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蒋文晓之前提及的,衣装和帽子的问题。根据白朋也副会长所说,他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定做的帽子。但奇怪的是,B为什么会也不知道定制帽子这回事呢?”
“我当时也觉得奇怪。”蒋文晓补充道,“而且,取定制的衣服应该是社团早就计划好的事情,也就是说应该只有一个人去拿衣服才对。但事实上是有两个人分别去取,而且其中一个还不知道要取帽子,确实是不合理的事情。”
“但是,如果说同行的话,倒也能够解释。”苏孝明说道,“可能其中一个人也因为某种原因不知道定做了帽子,毕竟应该不是每个角色都需要帽子的,然后和他同行的人反应过来才补拿了帽子。”
“这也是很难说得通的。”凌行洁指着笔记,“关键在于时间。”
“时间?”
“记录上所写,A在14:01拿走了帽子,但B可是在13:33就取走了衣装。如果两人同行,为什么A会快30分钟后才反应过来呢?”
凌行洁提出的疑点确实存在,苏孝明一时也不知怎么解答。
“不过我觉得,凌行洁同学给出了相当不错的思路哦。”蒋文晓掰着手指补充说明,“现在的疑点是,第一,A可能和谁同行。第二,为什么B也不知道定制帽子的事情。只要找到这些疑点的答案,说不定就能获得新的线索。但是,果然还是得去调查啊。”
“但我记得白朋也社长说,要注意调查的尺度。”苏孝明思考起来,“所谓调查的尺度...究竟是什么呢...”
“这件事大概也只有调查的时候才能知道了,如果不知道什么是【尺度】,那就从旁敲侧击的询问开始吧。”蒋文晓兴奋地挥了挥拳,“不愧是学生会副会长,这么有趣的谜题还是头一回遇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