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不太了解前因后果,但在卷尾附后记,似乎就像“只要刮风,水桶店就能大赚一笔”般顺理成章,不容置疑。虽然编辑老师跟我说了“想写多少页都可以”这种让人喜不自胜的话,但这个机会还是留到下次吧。这次我想围绕本卷中收录的各章写一点有后记风格的内容来填满页数。
我只就整体感想而论,不过类似“一年过得很快,但两个月过得更快”这种只要是人都觉得理所当然的事就不做赘述了,信笔写下的内容如下:
《凉宫春日的烦闷》
作为主题作品,以SOS团这群人为主角的故事里,最早发表的就是这一篇。我记得是在《凉宫春日的忧郁》出版的两个月前,在The Sneaker上发表了这篇吧。
我一直很担心把这种后日谈故事先于本篇出版之前发表会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似乎只有我一个人担心这种细节,所以也暂且放下心来。因为我只闷头写故事,所以也不知道这个故事究竟好不好,结果并没有人说是与非,至少没有传到我的耳朵里,所以我就安慰自己说这样不也挺好的嘛。
顺带一提,在记忆中,我参加过的业余棒球赛不到十次。作为一个抓不住高飞球的二垒手,自然也没什么值得为外人道的事迹。而事到如今,我才发现自己连安打的记忆都没有,虽然为时已晚,但还是震惊不已。
《竹叶狂想曲》
我一开始取的暂定标题是《朝比奈实玖琉的困惑》,但这样一来就会很难让人理解是系列作品,所以就改成了现在这样的副标题。当时,我完全没想到这个一次刊完的短篇还会连载。我还清晰记得我看到刊登杂志上最后一页写着“下期待续”之类的标语时,还大吃了一惊。
我之前想,毕竟我书里有一个未来人,怎么能连一个时间穿梭的故事都没有呢?因此就写了这篇。这个小故事可以为之后的内容埋一个伏线之类的东西——我隐约有这么考虑过。
《神秘信号》
出于某些原因,这一篇从得到灵感至写作完成的合计时间打破了我的最短写作纪录。当我在思考到底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好的时候,一回神就已经写成这样了。我甚至开始考虑把这个系列的标题改成“加油吧,长门同学”,但这样一来故事就无法推动了,遂放弃。她是这群人里最能大展身手的角色,我自己也很期待。不过说真的,拜托你了,长门同学。话说回来,眼镜该怎么办呢,还是戴着比较好吗?
我希望电脑研究社社长也能更活跃一些,但目前只能笼统地想想,之后还不知会如何发展。
《孤岛症候群》
事实上,在《神秘信号》之前,我就开始写这一篇了。而且这篇也是准备要发表的,但我写着写着,却莫名地越写越长。
就这样,这篇最后因为我变成了文库本附赠新作。因此,这篇明明是本书收录作品中页数最多的作品,却变成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赠品,我需要对此进行深刻反省。我一直想改改这一点,但是想起来轻松,实际上在人生中做到的次数也屈指可数。这就是为什么我的大脑现在已经退化成变形虫了。
有人愿意让我在孤岛上的豪宅里住上一个星期吗?如果要做证人,我应该是没问题的。但我可能一整天都在睡觉吧。
就这样,我出到了第三卷。这都是各位读者的功劳。我真的很想把各位的名称、职务和外号用假名一一罗列出来,包括我知晓名字的各位、我不知道名字的各位,但这样的话数量太多,实在难以全部记载下来,只能在此向各位表达诚挚的歉意与由衷的谢意。
那么,有缘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