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减肥啊,钱财啊什么的
但是在心情上,我反抗性很重
就是稍微一点不高兴,我就会因为这一点的不高兴而不高兴
不高兴有时候还会胃痉挛,所以不高兴在我的人生中一直是非常不欢迎的一件大事
压抑,怎么说
大多数时候的压抑气氛倒是可以忽视而且自得其乐
可是看到令我压抑的事情的时候只能手足无措
所以就在刚刚,这短短的一篇文章
令人手足无措了
说不上特别一帆风顺但是也算是快快乐乐的学生时代
但是少女就是有少女的能力
那就是不甘心将小事撇了,总是要放大一点才能在心里郑重其事的找个窝住着
不过那些真的算是“怎么样了”的事情
都被我早早地想丢到象牙塔外面去了
有没有丢掉不说
但是算是一直在尽力
“人在情境中”
所以一直是住在象牙塔的人
不管是沙漠峡谷还是城市喧嚣
可回到了象牙塔就是回到了家
外面是映照着血红的夕阳的一片大海
只要不掉进海里
象牙塔里的女孩就能优雅的活
石头垒的房子,无论在哪里也不会塌
就连写点自己看的东西
也能不知不觉的晦涩起来
不过以后即便掉到海里
看看这篇
我就又想起来我的象牙塔在哪里了又如同下面这个
1、象牙塔-A版式
等 夕阳西下 远离风沙 世间太繁杂
盼 马蹄踢踏 踢踏 静候着 时钟戏法
在 桃源之外 安得广厦 战祸何须怕
有 多少期待 等待 少女要 冠服礼扎
注释:这就是《象牙塔》中的第一个版式。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些里面的词。
(1)时钟戏法:
时钟的内部机械最早是由中国唐朝张遂发明,后于中世纪传入欧洲,先后由欧洲人丰富并制作成精确的时钟。
戏法则是指中国的古典杂技,与国外的魔术相区别。
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词的时候,我就感到了强烈的违和感。因为我很少听到中国古代称时钟。时钟应该是明朝左右,再次从欧洲传回来的(此处未考证)。
如果仅理解这个词的表面意思,也就是说时光飞逝,犹如变戏法一般。
但是更深层次的,可能是暗示了时代,明清之后时代。最大的可能就是与后面的剧情结合起来看,是民国时期。欧洲舶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击。
再说一个脑洞,这根本就是一个合成词。有人带来了时钟,而从未见过此物的人称之为戏法。
(2)桃源:
桃源指与世隔绝、生活安乐的梦想之地,出自晋朝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故事这里就不详述了,相信大家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希望不知道的同学也能自行了解,关联专栏的第二篇几乎是仿照,或是延申的故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桃源的人自称是因为秦国暴政,而躲入桃源。我们之后结合其他联动的内容来看。
(3)广厦:
广厦就是指高大的房屋。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出自唐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意思也很简单,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
(4)冠服礼扎:
冠服是原意就是帽子和衣服。但是结合在一起,就是指官吏的服饰。
扎指捆,缠束。礼扎原指包扎好的礼物,也可以是拜帖,信书等。
这里说的是什么呢?当然不是指加官进爵的时候的礼物。结合上文少女,应当引申为加冠,也就是成年的礼物。
在理解了其中词汇之后,我们再来看这个版。
这四句话的主语是谁呢?是第四句的“少女”。一个远离风沙,远离繁杂世间的少女。
那么少女的动作是什么呢?是等待,期待。等待的不是夕阳西下,盼望的也不是马蹄声。她等待的是能带来时钟戏法的人,盼望的也是骑着马来的人。
那么这个人从哪里来又去哪里了呢?第三句话告诉我们答案。那个人不是桃源里的人。而外面的世界正面临着战争。少女在担忧那个人是不是也有高大的房屋能躲避战争呢?
怀揣着那些等待,期待,少女即将要成年(也可能是继承族长这类的。)
2、象牙塔-B版式
心中有盛世 眼不见蛮荒 在你身旁 陷桃源也无妨
注释:这里我将这句话单独拿出来,有两点理由。
第一,这句话的曲调前半段单调,而在最后几个字的时候,有明显的拨弦。通常出现这样的变调时,代表了剧情的转折。而在下半段里还有一处同样之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第二,这句话的视角很奇怪。远离风沙,远离世间指的就是桃源。毫无疑问,少女就是来自桃源。那么为什么会使用“陷”这个字呢。那么很有可能,这句话的主角不是少女,而是那个来自桃源之外的人。
前两句也很难解释,“盛世”明显是与“桃源”相对的词。那么“蛮荒”呢,“桃源”与世隔绝,算蛮荒吗?如果是少女,她会有这样的想法吗?当然是不会的。那么这样想的,只有那个来自桃源之外的人了。
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可以理解为:(误入桃源的)“他”被困在了这个蛮荒之地。但是遇到少女,仿佛周围的一切并不重要。只要少女陪伴在身旁,即使放下心中的盛世也没有关系。
3、象牙塔-C版式
湖静无风不起浪 却道无常是平常
谁曾想 平常最无常
注释:这是高潮的前奏。
无风不起浪指的是事情都有他发生的原因。
这里湖静也暗示了平静的桃源。
那么发生了什么事呢?无常是什么事呢?
4、象牙塔-D版式
月影下 蓝色鸢尾送达
你轻抚 我耳后的结痂
看百花 发出连理 的枝芽
筑起堡垒让我眷恋啊 温柔象牙塔
注释:这里是高潮部分的版式。
还是首先来理解一下词
(1)蓝色鸢尾花:之前在《侠客行》中,我们有提到百合的花语是纯洁。这里蓝色鸢尾花也是类似的作用,我们来看一下它的花语。
它的花语有两重。一、若是人赠送,则是表示赞赏对方素雅大气,有暗中倾慕的意思。
二、指的是宿命中的游离和破碎的激情,精致的美丽,易碎且易逝。
我们不妨放入之前分析的内容里看看,的确很有韵味。
(2)结痂:痂是指伤口破损之后,血小板凝聚形成的块状物。这里当然不是说耳后受了伤。大家留到后面看就清楚了。
(3)连理:原指不同根的草木、枝干连生在一起。多用于比喻至死不渝的爱情。
这里当然是暗示了爱情。
在理解了词之后我们再来看这句话。
月影之下,“他”送来了一束蓝色鸢尾花。与少女一起相伴而坐,手拂过少女耳畔。两人相互倾诉爱意,仿佛周围连生在一起的百花。爱情的甜蜜让少女深陷其中。
5、象牙塔-D版式
不说话 沉默却胜繁华
江湖中 可传桃源佳话
谁曾想 铁蹄声踏入谁家
黄梁梦醒少女跌落啊 象牙塔
注释:之前有提到,少女的眼中的世间是“繁杂”,而“他”的心中却是“盛世”。盛世对应着“繁华”。
所以这里前半句并不是从少女的视角,而是从“他”的眼中出发的。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情况下“沉默却胜繁华”呢。
对于情侣来说,没有什么比和平分手更合适的吧。当然这里或许并不是分手,而是分开。在古代没有电话等通讯工具的时候,分开就等于沉默,更不要说是与世隔绝的桃源了。
那么前半句就是“他”离开了桃源,但是心里却觉得少女远胜过世间繁华,并打算将桃源的故事讲诉给别人听,从此江湖上也流传着桃源的故事。
铁蹄,因为战马的马掌上都装有马蹄铁,铁蹄也是军队的代称,也可以引申为战争。
黄粱一梦指的是虚幻而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们之前提到,象牙塔也是指虚幻的地方。
后面两句的意思就很明显了。谁又能想到,因为江湖上流传的传说,给少女的家里带来了战争。少女终于从虚幻的梦中醒来。
6、象牙塔-B版式
断了世事执念 长枪雪藏
江湖残响 未料不肯松绑
注释:作为下半阙的开头,从“长枪雪藏”可以看出这句话的视角是少女。
但是奇怪的是这里的时间点并不是连接着上半阙,而是连接着下半阙的最后。
(经历了什么事情之后,)少女了却世事执念,将长枪收了起来。但是她也没有想到,(这件事)在江湖中残留的影响是如此巨大,一旦介入这漩涡就再也无法脱身。
7、象牙塔-C版式
本是游草随风荡 无端战祸起萧墙 抬头望 天枢正贪狼
注释:
(1)游草并不是指墙头草,而是类似“无根之萍”的意思,指大势所趋下的个人。
(2)萧墙指宫廷之内的小门。祸起萧墙也是指内乱。如果引申一点也可以表示内乱。
(3)天枢指北斗七星中的第一位——天枢星。贪狼本来也是指同样的星。但是在民俗学中还有别的暗示。
贪狼主位“欲望”和“桃花”。简单来说就是感性胜过理性,多才多艺,足智多谋,且人缘极好。
天枢正贪狼,是过去人认为天象预言了事物的变化。天下大乱的时候,天枢星就会化身贪狼,来到凡间。
而贪狼在与七煞,破军汇合之后,则天下易主。
贪狼的命格是一生飘零,大起大落。这里和蓝色鸢尾花的花语倒是意外的符合。
这里衔接了上文,介绍是什么时代背景。但是这里的主语是谁,我并没有头绪。
(小小的桃源)也不过是大势所趋下的游草,更何况外面已陷入内战。(他)抬头望去,正是天下大乱,贪狼出世的星象。
但是这里其实有两种解释,一者,结合上下文,少女就是贪狼。但是自身是不会看到自身的命格的,那么这里的主语应该是一个别人。二者,这里主语是少女,贪狼另有其人。结合民国,内战的关键词,那么贪狼只有可能是那个人了。(建议自查,不敢乱说)
这里的问题我们先保留意见。
8、象牙塔-D版式
月影下 铁蹄惊动谁家
执寒枪 贪念挑落马下
惹风尘 秣兵历马乱桃花
犯我者必命触孤煞啊 应不留片甲
注释:联合之前“铁蹄踏入谁家”来看,这里应该衔接的是上半阙的末尾。“贪念”要结合其他专栏来看。
这里说的就是江湖人士因为最近传出的谣言,相信了这里有一个藏有宝藏的桃源之地。于是,前来寻宝。
为了保护村庄,少女拿起寒枪,打败敌人。但凡入侵之人,全部都被杀死了。
我们还要继续对比下面来看。
9、象牙塔-D版式
本是那 三界之外烟霞
刀剑里 是谁乱弹琵琶
惹风尘 秣兵历马乱桃花
为救天下菩萨也要啊 变罗刹
注释:
三界之外的烟霞,是指与红尘俗世无关的存在。而琵琶声因为清脆,与刀剑相碰类似,而在诗词中多比喻战事。
本是与世无关之人,却被迫卷入世事纷争。
秣兵历马指的是整军备战。
“昨夜夜叉心,今日菩萨面。菩萨与罗刹,不隔一条线。”
菩萨大家都知道,是指佛教中的开悟的人,有时也可以指慈悲的人。罗刹在佛教中则指杀人的恶鬼。
这里我们要注意到的是,在这里变换了场景——小漫使用长枪杀死黑衣人的片段。
结合上下文,我们不妨有了下面的推断。
因为江湖里流传起了关于桃源的传言,有些人就起了贪念,试图进入桃源。乐小漫不得不提起寒枪,与之对敌。在从那些人口中得知了事情的起末之后,乐小漫最终从虚幻中醒悟,要想保护桃源,就不得不杀死所有知道桃源的人,让桃源彻底的消失在世间。
是什么能让一个素雅大方,期待着一点点爱情的少女到杀人无数的罗刹?
这可能就是平常最无常的地方吧。
10、象牙塔-D版式
本是那 三界之外烟霞
怎奈何 世人太多牵挂
痛苦是 得不到也放不下
为救苍生江湖重踏 把逆鳞藏耳下
注释:这里说是世人有太多的牵挂,但是其实又是在说自己。
“原以为,这会是平凡而安稳的一生。”
这不正是“得不到也放不下”的东西吗?
除了这个以外呢?
11、象牙塔-D版式
数念珠 一百零八放下
怎奈何 世人太多牵挂
少女要 盘起华发褪青纱
断杂念将慈悲放落那 象牙塔
注释:108颗念珠在佛教中指的是凡俗之人的108种烦恼。
盘发是由少女到妇人的形象的转变。如果大家注意到的话,可以看看之前的乐小漫的发型,而对比在彩蛋里是盘着的。
青纱到后面的旗袍也是类似的作用,应该是指入世。
因为什么入世呢,上面一段告诉了原因。那就是“为救天下”、“为救苍生”。
关于“逆鳞”我们和“结痂”留到之后联动的部分再说。
这里大家不妨注意下“重踏”这个词,也证明了乐小漫此前卷入的江湖纷争。
最后这边就是说,乐小漫舍弃了凡俗的情感,将慈悲悄悄的放在自己的心底。为了拯救苍生,她不得不再次踏入江湖。
小结
在阅读完前后的视频总览和歌词详解,相信大家已经有点晕了。因为歌词和视频需要大量的补充才能完善。在多时间线,多剧情,以及多人物的情况下,要想理解故事真的非常困难。
这里给大家进行一个小结。
在排除深刻含义下,列出我们目前遇到的所有已经确认的信息(时间、地点、事件),以及我基于以上的分析进行的推导。
(1)少女是乐小漫,出身在桃源,善使一柄长枪。
(2)小漫耳后存在一块类似结痂的特征。
(3)存在一个爱情故事,但这个爱情故事带来了祸患。
(4)江湖人因为传言袭击了桃源,乐小漫不得不提枪应战。
…
(5)她亲手杀死了那些入侵者。精神得到了成长,清醒的认识到了现实。
…
(6)她得知了苍生大乱的信息。
(7)本已经收起长枪、不问世事、甚至一心求佛的她不得不再次入世。
…
(8)旗袍盘发的乐小漫来到港口接豆豆子。
这就是《象牙塔》的主要内容。(加点点点的地方是存在变数的地方。大家不妨去别的视频里寻找答案。)
题外话
这次歌词详解比我想象中困难很多倍。
主要遇到的问题有几个:一是时间顺序复杂。我很难确定是这是哪个阶段的乐小漫。因为用了太多的“原以为”、“未曾想”、“本是那”,这种来自第三方视角的评价语句。
当然,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对,因为在初读或者简读的时候这些词可以使故事的情绪流比较明朗,但是对于详解和逻辑分析来说,就却是不得不排除的语句。
二是在于视角的复杂,以及非常多的隐喻。如果你完整的阅读了上文的话,应该能非常清晰的了解。
总之,这也是我自身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希望也能给阅读的你有所启发。
顺便吐槽一句,杨小波的风格难道是悲剧向?三部个人(乐小漫、西四、乐歌)的视频剧情竟然都是悲剧走向。
之后还有联动部分和脑洞部分,乐小漫到底是什么人,豆豆子来自哪里,后来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留到之后再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