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杰《〈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二零零五年第六期)论证陈景沂姓陈、名景沂,籍贯浙江天台县,所谓名咏、字景沂的说法并不可靠。
陈景沂出生在宋宁宗嘉泰元年(一二零一)左右,家境清贫而苦学不辍,童年即习诗赋辞章之学。二十岁离乡出游,先在杭州、苏州、镇江、南京等地游学。宋理宗时曾上书论恢复,不报,遂专意著述。
宝庆元年(一二二五)至端平三年(一二三六)的十多年间,流寓江淮之间的扬州、滁州、濠州(治今安徽凤阳)等地,自号“江淮肥遯子”。此间陈景沂认为“大学充教,格物为先,而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于是搜集古今图书资料,“晨窗夜灯,不倦披阅”,又直接考察大自然,著成《全芳备祖》。
后来又到过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大约在生命最后几年,陈景沂又回到了浙东故乡。理宗宝祐(一二五三至一二五八)年间重新整理《全芳备祖》,并进献朝廷,请人作序,谋求出版。
综其一生行迹,属于当时的江湖游士,没有科举、仕宦方面的任何信息,布衣终身,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江淮、湘赣、浙闽等地漫游、客居。现存著作唯有《全芳备祖》一种,其中收有一些自己的诗词和短文。
清嘉庆年间当地学者据此写入县志,引起关注。但陈氏宗谱记载的陈咏是南北宋之交人,曾上书宋高宗主张抗金复仇,其子陈天佑与陆游同时,与宋末《全芳备祖》的编者陈景沂不可能是同一人,仅仅因为字与名偶而巧合而误作一人。
浙江天台县又曾发现当地吴氏家谱记载有吴咏,字景沂,也是《全芳备祖》的编者。据程杰《〈全芳备祖〉编者陈景沂姓名、籍贯考》考证,天台吴氏家谱有关内容抄袭温岭陈氏家谱而来,所谓《全芳备祖》编者是陈咏、吴咏的说法均不可信。
壶中天
江邮湘驿。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冷著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
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冷淡生涯优乐忘,不管冰檐雪壁。魁榜虚夸,调羹浪语,那里求真的。暗香来历,自家还要知得。
这首词出自宋代文学,风格上显得清丽而哀婉,描绘了一个在寒冬中奔波的旅人形象,以及他内心深处对温暖与真实的渴望。
首先,“江邮湘驿”一句点明了主人公的行踪,这里的“江”可能指的是长江,“湘”则指向湘江,二者都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河流,而“邮”和“驿”则指古代的驿站或邮局,是旅途中的休息和信息传递之所。这一句表明主人公是在长江与湘江之间的一些地方旅行,暗示了他所处的是一个远离家乡的地方。
“问暮年何事,暮冬行役。”这句直接表达了主人公的心声,即在晚年之际,在寒冷的冬季里,为何还要四处奔波?这里的“暮年”、“暮冬”都带有浓厚的时间感,前者是对人生阶段的一种描述,后者则是对自然季节的描写,两者叠加在一起,给人以一种岁月无情、人生苍凉的感觉。
“马首摇摇经历处,多少山南溪北。”这里描绘了主人公在旅途中所见的景象,马首摇摇象征着行路之艰难,而“山南溪北”则表明了旅程的漫长与复杂,也暗示了主人公在这一路上经历了许多自然景观的变化。
接下来的“冷著烟扉,孤芳云掩,瞥见如相识。”这一句将景物描写与情感表达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冷著烟扉”描绘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景象,而“孤芳云掩”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受,似乎在说即使有美景,但在孤独的旅途中也只能匆匆一瞥,如同见到故人一般,却无法久留。
“相逢相劳,如痴如诉如忆。”这一句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矛盾与挣扎,虽然与景色相逢,但却只能在短暂的时间里感受到一丝安慰,之后便要继续前行,这份感受就像是对过去的回忆一样,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最是近晓霜浓,初弦月挂,传粉金鸾侧。”这一句通过“霜浓”、“月挂”等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清晨的静谧氛围,并通过“传粉金鸾”这样的细节,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亮色,暗示着尽管环境艰苦,但依然存在着希望和美好的事物。
“冷淡生涯优乐忘,不管冰檐雪壁。”这里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现状的态度,尽管生活清苦,但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状态,并且能够从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即便是面对严寒的环境,也不改其志。
“魁榜虚夸,调羹浪语,那里求真的。”这一句批判了世俗的浮华与虚伪,表达了主人公对于真实生活的向往,他认为那些表面上的荣耀与成功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
“暗香来历,自家还要知得。”结尾这句话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认为无论外界如何变化,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保持内心的清明与真实。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主人公的旅行经历,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感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未来的憧憬,更体现了对真诚与自我认知的追求。
点绛唇
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
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花端正。花无郎病,病亦归之命。
花圣紫薇,天命其归。
这段词句以花卉为喻,表达了词人对紫薇花的独特情感,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首先,“今古凡花,词人尚作词称庆。”这句话说明了从古至今,文人们都喜欢用诗词来赞美各种花卉,反映出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无论是牡丹的富贵,还是梅花的高洁,每一种花都有其独特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接着,“紫薇名盛。似得花之圣。”紫薇在这里被赋予了特别的地位,它不仅享有盛名,甚至被誉为“花之圣”。紫薇花,因其美丽的花朵和坚强的生命力,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句话中,作者将紫薇比作“花之圣”,意味着它在众花之中具有超然的地位,象征着某种高尚的精神或品质。
然后,“为底时人,一曲稀流咏。”这一句提出了疑问,为什么现在的人们很少去歌颂紫薇呢?这里或许含有作者对于当下人们忽视美好事物的感慨,也可能是在表达自己对紫薇的独特情感。
“花端正。花无郎病,病亦归之命。”这句话通过对紫薇花的描述,传达了作者的人生观。花端正,意味着紫薇花的姿态端庄美丽;“花无郎病”,这里的“郎病”可能是借用了古代对于某些疾病或缺陷的称呼,用来形容紫薇花没有瑕疵,完美无缺;而“病亦归之命”,则是在说即便有什么缺陷,也是命中注定,应该坦然接受。
整体来看,这段词句通过对紫薇花的赞美,反映了作者对于美好事物的欣赏,同时也蕴含了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紫薇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一个载体,象征着作者对于完美的追求以及面对不完美时的豁达态度。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