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森?”与盖乌斯情急之下随便蹦出来一句不同,伊莎贝拉是认真在思考定都海尔森的优势与劣势。

首先,这个提议对邦纳家有利是毋庸置疑的,这个家族在被赶出法班缇娜之后就靠着黑暗贵公子的提前谋划在海尔森领站稳了脚跟,如今虽然名义上掌控此地的依然是他的挚友海尔森女子爵,实际上早就变成了邦纳家的新巢穴,人家好不容易当上国王想把王都安置在一个令自己放心的地方确实情有可原。

其次,海尔森领作为过去北方叛军的核心地区虽然也在王领的范围之内,却只遭受过海神突然发难导致的那场大水冲击,之后的神域降临事件和王领混战此地都幸运地躲过一劫,当地生产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在北方联盟的经济帮扶和大量北逃难民的协助下欣欣向荣了许多。

再次,海尔森领周边是王领地区除了坎塔波利伯爵领那个天然大粮仓之外王领地区最富饶的产粮区之一,不然也不会孕育出川中岛这种专门生产精品农作物的特化庄园农场,毕竟如果底下的人连饭都吃不上,还有谁会起心思去种植那些需要精心伺候的经济作物呢?

之所以海尔森领坐拥优良的自然禀赋却一文不名,一来是接连数代海尔森子爵都属于那种纯纯的败家子,他们没把子爵领的家业给败光已经算海尔森底蕴深厚了,二来则是王室也不希望再树立一个坎塔波利伯爵那样的强力封臣,故而当初在划分领地的时候就故意将这片产粮区用行政手段给拆得稀碎,此地星罗棋布的大小贵族们光忙着内斗了哪儿有心思发展生产?

以上这三点是定都海尔森主要的好处,坏处则有两条。

第一条是对邦纳家来说海尔森距离北方联盟的本土更近,而且一路上基本上没有能够阻止敌对军势推进的地形,北方大军若是想兵临城下几乎是抬腿便到,而且海尔森区区一个子爵领也缺乏像样的城防工事,别说跟法班缇娜闻名天下的三重城墙比,单拉出来一个王城的防御强度都比海尔森要坚固得多。

不过这个缺点同时也是个优点,因为这里距离北方更近方便跟约维克通商,再加上周围水网密布水运极其发达,北方联盟那边只要拿出约维克—康瓦尔运河大约五分之一的预算就能依托原有的河道新修出来一条南下连接南十字城与伊斯塔特运河相连,北上直通约维克—康瓦尔运河支流的新人工河道,称一句南北通衢绝不为过。

至于第二个缺点也是利弊兼有,那就是海尔森领的首府海尔森堡作为一个子爵领地规模太小了,市区总面积算上城墙在内都没有法班缇娜一个外环扇区大,寒酸落后的城市基础设施根本承担不起作为一国都城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是放在无病无灾的和平年代,哪怕海尔森的地理位置再优越王国当局也不会考虑将都城迁移到这里来,但在这个法班缇娜几乎被战火摧毁,三分之二个王领生灵涂炭的特殊时间点上,迁都此地非但不是坏事甚至还另有妙用。

比如,给王都之外那六十多万口子难民找个能靠自己的双手来养家糊口的营生。

因为法班缇娜作为七百年都城的盘子太大,想要将此地彻底重新翻修反而变成了一个王国所有势力都承受不起的负担,而且法班缇娜的地理位置偏向靠近奥特兰提山脉的王领西部,立国之初选择此地作为王都更多是出于军事防卫的考虑,当然事实也证明选这个相对偏僻的地方的确多次拖延了入侵者的脚步。

可现在的局面出现了根本的不同,在战神“陨落”的情况下全靠战神信仰立国的雄鹰帝国还能不能继续坚持下去都是个未知数,搞不好伊莎贝拉那边一通操作下来王国还能巴蛇吞象兼并帝国呢!王室一直忌惮的南北两方如今又成了王领的主人,内忧外患都没了,还坚持定都在这里有什么意义吗?

故而与其浪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将物资转运到相对偏远破坏严重的法班缇娜,不如干脆在海尔森另起炉灶将在王都活不下去的难民都送到海尔森去,然后采取以工代赈之法雇佣这些难民扩充海尔森规模并打通联通南北的大运河,如此一来既能减轻赈济成本,又可以得到一座现代化设计的全新都城。

心里面小算盘噼里啪啦猛打一通,伊莎贝拉看向盖乌斯的眼神都快亮起小星星来,之前她不放心将权力分摊给盖乌斯主要就是觉得此人心机有余政治不足,现在看来是她犯了经验主义错误,人家盖乌斯的行政能力明明强悍得很,只是以前没人给他机会发挥罢了!

“大公子,我代王都六十多万灾民,感激不尽。”无论两人的立场如何,单单盖乌斯愿意给这六十几万人指出一条明路,伊莎贝拉都值得起身向他道一声感谢。

“啊,我也就是随口一说,小姐不觉得海尔森地方太小就好。”完全搞不明白伊莎贝拉为啥要谢自己的盖乌斯愣了愣,然后才反应过来他刚才那句话好像是把自家的新老窝给让出去了。

“嘿,反正王国的封建体系早就崩溃了,海尔森到底有多大还不是你我一句话的事儿。”权当对方在谦虚的伊莎贝拉不以为意地笑笑,“不过要以海尔森为新都城的话,原来的名字恐怕是不能再叫了,大公子也知道之前那位海尔森子爵的名声有多臭,如果新都以他们的家族命名岂不是被万国耻笑?”

“确实。”人有些晕乎乎的盖乌斯果断点头,一国都城的命名要是跟一个喜欢成天盯着别人沟子的老变态扯上关系,他这个当国王的也脸上无光啊。

然后放松下来的两人便就新王都的命名展开了一系列讨论,可别觉得一座城市叫什么无关紧要,在国家的新体制正式建立起来之前,这座新都城的命名一旦被公开就会被闻风而动的各方势力给解读出各种深意来,绝对不是随便挑个好听的名字按上就成的。

像约维克、亨廷顿、海尔森这种以家族命名的地名就被首先排除,然后像阿萨、帝陀拉这样与单一民族高度相关的地名也跟着落选,如同法班缇娜那样宗教气息浓厚的地名更是想都别想。

在排除这三类地名这件事上伊莎贝拉和盖乌斯达成了高度意见统一。伊莎贝拉是希望新王国在立国之初就对外明确展现出这个国家对待诸民族诸信仰都一致平等包容的治国理念。至于盖乌斯嘛,看多了骑士小说的他单纯是觉得此类名字太土不够酷炫,自己好不容易有机会参合到一国王都命名这样的大事中来,自然要挑选出来一个称心如意的名字才好。

只是接下来盖乌斯提出的那些个名字都……要怎么评价好呢?中二气息过于浓厚属实是让少年老成的伊莎贝拉不忍直视,不过看对方那副兴致勃勃的样子又不好直接驳他面子,伊莎贝拉也只能表示自己会“再考虑考虑”。

“要不然干脆就以地理位置的特点来取名吧,虽然普通了些至少能让人一目了然。”生怕盖乌斯待会儿嘴里又蹦出什么离谱的名字来,伊莎贝拉满脸无奈地建议道,她是真没想到这位黑暗贵公子私下里玩心居然这么重。

“地理特点?那叫这个名字怎么样?”回想着海尔森周边的地理条件,盖乌斯忽然记起自己在某本小说里看到过的一个幻想地名,便随手扯来纸笔写了上去。

“潘提尼亚?丰饶之城么……”伊莎贝拉反复咀嚼了几遍这个名字,一时间竟是想不出比这更合适的选择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