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唔……
咳咳。
害!
我是说,真要对应的话,我应该是孙悟空才对。
就还是那个问题,我之前就提到过的,孙悟空一个筋斗是十万八千里,取经的路也是十万八千里,那孙悟空为啥不带着唐僧一个筋斗翻过去呢?
当时说得很笼统,也不精炼。其实真要说的话,最容易想到的解读,应该是取经的路就是对唐僧师徒的考验,肯定翻筋斗作弊是不行的。
但其实,真正的答案,应该是,因为剧情需要。
剧情需要!
在我穿越过来以前,我究竟有多久没有听到这个词了?不断地听到有人对这个剧情抬杠,对那个剧情抬杠,还有人各种解释,解释半天,有什么好解释的,就四个字啊,剧情需要!
如果一个筋斗就翻过去了,《西游记》写啥呢?不就这么简单的事吗?
当然了,这年头的读者一定会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写得更加严谨一点呢?孙悟空明明有那么强的本领,硬是不用,这多违和啊。
甚至有人会说,孙悟空强行被削,是因为要卖其他妖怪的角色,吴承恩要赚钱呢。
别不信啊,这是现实中发生的事件!具体是哪件事就不说了。
而且很多作者也是意志不坚定,他们意志不坚定,才会各种解释找补。其实要解释找补啥,如果对自己的故事很有信心,一句话就完了:剧情需要,爱看看,不看滚。
一个优秀的作者应该可以把任何不合理的故事编合理了,通过后续找补的方式,甚至可以让前面不合理的剧情变成超级伏笔。
但是现在的时代也不比以前了,现在这个时代,一堆人根本不看完剧情就开骂,多少作品明明没有完结,就有许多人对其中的角色下定义了。
其实这个时候作者该发声了,就一句话:这是伏笔!等我超神!
就算编也好啊。
哪怕是为了流量,你编,你说我有伏笔,这难道不能留住读者吗?
只要你说这是伏笔,等你完本了,自由读者会为你去联想剧情好在哪里。
急啥呢?
作者该吭声时不吭声,不该吭声时,又大叫起来:哎呀,遇到逆天读者了呀。搞得好像自己多正义,别人多逆天,觉得自己把逆天读者挂起来是多么替天行道的一件事。
其实,一个真正有水平的作者,应该让逆天读者找不上自己,甚至让逆天读者不那么逆天,让生活中不顺的逆天读者因为你得到一些治愈。
但是没办法,这年头没水平的作者也有饭吃,而且吃得还更好。许多读者也爱看那些吃瓜八卦。
作者很开心,读者也很开心,谁哭了?
文学。
但是谁在乎呢?
好吧,扯了这么多,我的意思是,我到底要不要带着艾格尔使用瞬移呢?
我明明身负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魔法。
可是遇到事情时总感觉使不上劲。
我们要找人,让我使用探测魔法,好像卫星定位那样,找到目标,然后再用瞬移魔法,带着人一下过去,这不省了多少事吗?我一直以来很多事情办砸不就是因为我很多能力不想用吗?
这到底是为啥呢?
剧情需要?
有时候真佩服《哆啦A梦》长篇的导演,愣是能不管哆啦A梦的那么多强力道具,硬是把剧情写下去了。如果我来写,一定会特别纠结,诶,哆啦A梦不是有这个道具吗?为什么不用呢?不是有那个道具吗?为什么不用呢?单单为了解释那些道具为什么不用,90分钟就可以过去了。
看来写作是一件考验内心强大的事。
没错,就是这样。
诶,我就不解释,不说明,我就把故事写下去了,至于bug,我就是能不管。读者愿意帮我找补更好,不愿意,那又怎么样呢?
哪这么强大的内心啊!到底哪来的啊!怎么培养的啊!
咳咳。
所以,我到底为啥不瞬移?
好吧,其实是因为就算我的探测魔法覆盖到整个精灵地,我也不知道该找谁啊。老法尔又没有说那位老精灵的特征,我们还不是只能自己排查?
所以,用瞬移不用瞬移,有什么区别呢?
老纠结顺不瞬移干什么?
以后不纠结这个问题了,我爱瞬移瞬移,爱走路走路,我魔女啊,我到底在在意谁的看法啊?
“姐姐大人又一股子好像在对谁说话一样的怨气。”灵儿侧过脸看着我,说。
“老毛病了。”阿璃道。
“吱吱!”灵儿怀里的“女王”也来凑热闹。
“……”我有些不好意思。
“这个时候,一定是需要灵儿的治愈了!”灵儿扑上来。
“哈哈哈,别别别,老是靠你治愈那就不灵了,只有在我最需要的时候你才来,那样的治愈才最有效啊。”
“诶?是吗?好吧。”
灵儿又从我的身上回到了之前的位置。
就是说啊,我现在的旅行不是一个人了,这么多人,我多和大家聊聊天不好么?
我对灵儿道:“灵儿,你觉得这里的风景怎么样呢?”
“风景啊,很好看哦。姐姐大人,你在没话找话吗?”
“……”
灵儿·欠扁形态,上线了。
“其实,我觉得,精灵还有这个世界,都是有点奇怪的。”阿璃说道。
“哦?何以见得?”
“我……说不上来。”
奇怪吗?以我的能力居然没有办法离开精灵地,这已经是很奇怪的事了。
“艾格尔,你呢?你对精灵有什么看法?”我把聊天的对象转移到了艾格尔身上。
“我吗?我和大家接触得不多,就算有看法,也不应该现在就下结论。”艾格尔很认真地说。
是啊,福尔摩斯说过,在证据集齐之前,不要进行推理。
可是后奎因问题又认为,侦探不可能知道证据什么时候集齐。
福尔摩斯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血字的研究》发表于1887年。而埃勒里奎因的第一部作品《罗马帽子之谜》发表于1929年,中间有近40年的跨度,有福尔摩斯发展到奎因,推理小说的浪漫主义就衰竭了。
仔细想想,后奎因问题不就是一种精神内耗?
福尔摩斯也不知道证据什么时候集齐,读者也可以质疑福尔摩斯没有推理出真相,但是福尔摩斯系列难道就不好看了吗?
考虑得越多,有时候不一定是对的。
实际上,考虑得少,剧情还能精彩,才能体现出一个作者的水平。
真奇怪啊,明明艺术曾经进入过所谓的现代主义,各种乱七八糟脑洞飞起的艺术曾是那么的丰富。
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艺术忽然间纷纷趋于保守了。
一切都是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
还是说,经济下行更成为问题?
真是不清楚呢。
至少我自己……
我自己,绝不可以成为三流的作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