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三词来自书友@L苏氨酸。)

关于作者、读者、角色,我们总是可以谈很多空洞的话题。比如作者是角色吗?比如作者该如何从读者的角度思考自己的作品?读者又该如何从作者的角度思考作品?读者应该代入角色吗?作者真的存在吗?有一种说法认为,作者已死。读者真的存在吗?有一种说法认为,作者的书不是写给真正的读者的,而是写给“理想读者”的。角色真的存在吗?当然不,我们都知道,角色是虚构的。

关于文学我们可以搞出许许多多的理论出来,然后把它们罗列为写作学、文艺理论之类。有人还能够以讲授这些知识为职业养活自己,乃至被称为教授受到外人的景仰。可是,作者在创作的时候,有多少是根据这些理论来的?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有多少是根据这些理论来的呢?这些所谓的知识除了交给中学生陶冶情操,对于真正的写作有什么帮助呢?

可能能起到一个佛经的作用。

作者念叨着人物、环境、情节;起因、经过、结果;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时候,可以让自己静下心来,让自己感受到文学仿佛不是抽象的,仿佛有一个实体的物。

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会感觉到,哪有文学?终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

如果说这些东西有用,一个思维健全的人无需具体的思考就能把这些东西想出来,何必要认真地著书论说?曾经人们可以举办文学沙龙,聚在一起,对着一本大部头用心地挖掘,每挖出一分,都是一种新的体验。但他们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今天的人对着一本快餐三流书,或者甚至根本不需要书,就可以想象出这些东西。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文学,实实在在是已经死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