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红学家那么多,你是不是想来炒作?
我不是什么作家,也不是什么UP主,就算把热度炒上去,我也不是吃这行饭的料,文笔很差水平有限,但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求证林黛玉之死,仅出于我热爱《红楼梦》,喜欢林黛玉这个角色,还原一段真实的纯洁的浪漫的伤感的爱情故事,希望能给儿孙留一些美好的回忆和深刻的反思,不希望被一些狗尾续貂的作品煮鹤焚琴罢了,同时也糟蹋了《红楼梦》。
二、作者怎么会有如此超越时代的思想境界?
原著作者曹雪芹先生虽处于封建社会,却是旷古烁今的一世天才,在他的思想世界里,领悟的自然比别人高出一筹,也最容易萌发进步思想。在《红楼梦》中,大观园里的小姐们个个都是文艺女青年,一点都不像黄花大闺女,甚至被现代人解读为女权主义作品。在作者眼中每个女性都有知识有思想有灵魂也应该被尊重,随着知识的普及婚姻自由是大势所趋,若在作品中体现婚姻自由主义观念必将能够传唱千古(对标《西厢记》、《牡丹亭》),这才是一个天才作家的终极心愿。若在作品中直抒胸臆的话,肯定会被认为是反世俗礼教是万不可行的,所以只能通过精巧细腻的设计将观念隐藏在《红楼梦》中。也许正因为如此,念其文学造诣登峰造极才勉强保留了前80回合。然后有程伟元、高鹗等人在不反对世俗礼教的基础上续写了《红楼梦》,使其广为流传,后世有不少批注和解读,但都是以讹传讹之作,不是他们才疏学浅未能表达作者的原意,而是时代环境不允许,所以本文参考均来自甲戌本《红楼梦》(官方认证的最早版本)。
三、为什么要用甲戌本研究《红楼梦》?
甲戌本因本子正文里“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的句子中“甲戌”两字得名,甲戌年是乾隆十九年(公历1754年),是现存各抄本中最珍贵的一种,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本来面貌和作者意图,但只存下了十六回。研究《红楼梦》一定要读甲戌本,尽可能减少当时文字狱对作品的迫害,减少篡改作品内容的可能性,比如第三回章目:
甲戌本: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己卯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城
庚辰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城
蒙府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戚序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杨藏本: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城
列藏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舒序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梦觉本:托内兄如海酬训教,接外甥贾母惜孤女
在各个版本中,唯有甲戌本特立独行用“收养”两字,脂砚斋批“二字触目凄凉之至”,在我看来唯有甲戌本最能直截了当地表达作者的原意,这绝非误笔,实乃作者警醒读者也!后文会解释原因。
四、看曹雪芹先生是如何评价《红楼梦》的
曹雪芹先生虽未出自传,但分别借了石头的自述、一僧一道的对话、警幻对宝玉的点拨和贾母《掰谎记》,表达了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暗藏了作品思想主题的秘密,有非常重大的参考价值,但我不会以此为证据断定作品的思想主题,仅希望你们不要抱着先入为主的思想观念抵触我后面章节的论述。毕竟《红楼梦》被误读了300年,仅凭一两篇文章改变世人的看法也是不现实的,希望一些有识之士能该思想主题此发扬光大,能成为红学的主要流派。
第一回,那道人道:“果是罕闻,实未闻有还泪之说。想来这一段故事,比历来风月事故更加琐碎细腻了。”那僧道:“历来几个风流人物,不过传其大概以及诗词篇章而已,至家庭闺阁中一饮一食,总未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