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这一圈车轮滚过、所有人的身上都有着“不变”之咒——

唯独某个存在是自己选择的道路。

不是强迫自己相信——也并非是寻找借口——

她真的是这个【世界】中仅剩下的那个例外。

即使不爱也能诞下后代么——到了现在的世界观下,经常会有人提出这样奇怪的问题——

啊、还真是愚蠢的问题。

把“后代”和“爱”之间作为联系,真的是很好笑的一件事——

我并不是想要讽刺什么。

毕竟我是储存在营养舱中的大量冻干去核卵细胞、再加上另外一个存在体细胞提取的细胞核的组合体——不断在人造的子宫中诞生、加速分化,提前将DNA内各种隐形显性基因表现激活——

利用不同的环境诱导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将各种已经激活的编码,移转到经过筛选之后、承受力最强的肉体——也就是移转到我身上——

如果出现不能承受的痕迹、从头到脚都开始有裂隙,就将这具身体再复制一次,将数据压缩转移进去。

所以我认为后代和爱之间无关,大概是因为我就不是什么因为爱诞生的存在。

如果问鸣海麦面那家伙,他应该也不认为爱是后代的必要条件。

他也只不过是克隆体而已——甚至承担了对方的罪恶感与扭曲的情绪——

他其实什么都没做过——至少在出生的时候什么都没做过。

只是个诞生于世的、成长速度高于一般婴儿的“孩子”,那种所谓的天才儿童——哪怕看起来好像有成年感、实际上才只有三岁,就被迫要去理解就算是成年人也未必能理解的价值观——

之所以会提及三岁,是她那具肉体在三岁开始就没有变化过了。

三岁的时候看起来就是二十几岁的青年,而现在将近百岁也还是二十几岁的青年的样子——

跳过了童年——用他人的记忆来填补自己的空白——

他所看到的只是他人的人生、感知的愉悦只是他人的幸福、所悲伤的是他人的不幸。

他有着和原来的主人一模一样的DNA,当然也有着能够承担那样记忆的脑髓。

刚出生没多久,就获得了那个人的知识、文化、记忆。

而那个人本身是个——做了很多错事的家伙——

性格本身也相当扭曲。

或许是因为纯粹,才会扭曲得那么厉害——有着切实的百年的生命也依然很难承担的罪责,却让一个小婴儿去承担。

如果去心理诊疗科室,和心理医生说“我每一天都在和自己的孩子说、都是你的错——你做错了很多事,你出生就是错误。因为你的出生害死了许多人,而你的灵魂也害死了许多人,你接下来的人生都要抱着罪恶感活下去”,是会让心理医生两眼一黑的程度吧。

甚至说出这种话的人,应该会被心理医生想方设法劝去检查。

如果是个更加负责任的医生,说不定还会打电话给青少年保护所、家庭培养中心,拜托其中的公职人员来将这个孩子与家庭隔离起来。

这已经涉及到精神虐待、应该是可以剥夺抚养权的程度了。

隐秘的——在房门之内的暴力、很难被发现——

而经过特殊的教育,人的自我保护机制全部开启的时候,也许还会自行回到扭曲的家庭之中——

小孩子、心智不成熟的小孩子是不能选择的。

在妄想之中存在的完美与爱,认为什么都能靠努力改善——若是不断相信这种虚无,会有不少可怜的小孩子死于非命。

死在阳台冰冷的风中,或者是躺在床铺上——饿到浑身抽搐——

倒并不是“小孩子没有是非观念”的问题,我想。

而是小孩子——应该比成年人更相信童话——

就算是在巧克力蛋糕中放置了小型麦克风,假装自己是个会说话的巧克力蛋糕——很多小孩子都会轻易相信。

并不是说小孩子全部都相信童话的意思——当然也会有从一开始就不相信什么圣诞老人的聪明小孩。

这个世界上没有圣诞老人、也没有什么童话——所有的一切都是大人编造出来的——

可是否认一切的态度,也很可能会让自己陷入到另一种极端。

本来应该相信的事、本来是正确的事——也一样会提出质疑。

所谓的“反抗性人格障碍”、叛逆期说不定也不能轻易相信童话的小孩子要更强烈一些——什么都不相信,也不意味着“懂事”,这两者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在懂得一种世界的运作机理的状况下,就相当于放弃了另一种规则的世界——

并不是相信什么、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世界】从来没有那么温柔。

不过,若不相信会出现怎样的发展,似乎就真的不会出现了。

即使在自己的眼前,也只是会怀疑而已——怀疑一切的人格。

普通的,比成年人更相信童话的小孩子,恐怕也会认为一切只要足够努力,就能得到改善。

面对那些莫名其妙的不公正、不知道该如何发泄自己的无名怨愤。

最重就只能选择自我毁灭的道路、却偏偏认为是在找寻救赎——

没有见到过“爱”的人,很难知晓如何爱其他人。

从没有见过“温柔”的存在,经常会让自己的行为浮于表面。

自己就是最需要救赎的那个人,却总是在充当着救世主——或者应该说妄图成为救世主——

再努力一点,世界就会改变了——怀着这种想法的小孩子,试图让那些已经丧失了正常的人类感情的人们回头看自己。

直到某一刻醒悟,或许已经是一切无可挽回之刻——甚至直到死亡来临,也依然没能理解真相。

有些真相还是不知道比较幸福么。

可是,事实上已经足够不幸了,连真相都不允许知道就过于残忍了——

能够代替小孩子作出选择的,其实是价值观已经成型的成年人。

他们应该去判断,那里是否是适合生存之地——即使对方内心并不认可这种行为,不会感激甚至会发狂,代替做出选择也就意味成为愤怒的出口。

怒火可以发泄到出口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选择,则意味着自己要为自己负百分百的责任——

在极端环境下,没有人打开豁口、没有救赎者——应该祈求救赎的人总维持着救世主的姿态,在进行自我牺牲——在意识到不对劲的时候却只能更用力抓着救命稻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