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流转,华玲玲因心中的郁结和对医术的执着,而操劳过度,染上了肺疾,日渐消瘦,气息奄奄。

在她生命垂危之际,一位神秘的游方道人悄然出现在她的家中。

这位道人蒙着脸,手中端着一个装满药汁的瓷杯,轻轻地喂给了华玲玲。

那药汁入口,仿佛清泉般甘甜,让她昏沉的头脑瞬间清醒了许多。

随着药汁的缓缓流淌,她感到一股暖流在体内游走,全身的疲惫仿佛被一扫而空,渐渐地陷入了沉睡。

当她醒来时,惊讶地感到原本沉重的肺部轻松了许多。

她急忙伸手去探诊自己的脉相,发现肺病居然奇迹般地好转。

华玲玲心中充满了感激与敬畏,她深知这一切都是那位游方道人的恩赐。

于是,连忙起身寻找那神秘道人的踪迹,却发现卧室门已打开,门外只放着一盏古朴的纯白瓷杯。

瓷杯里塞着一张华纸条。

翻开纸条,只见上面字迹潦草,好似是用左手匆忙书写而成:“此杯乃医道之宝,寻常药物置于其中,经两个时辰,其药效可增数倍。上苍悯你苦读医道,故赐予此物,愿你借此瓷杯,广布医术,救人无数,勿负天恩。”

华玲玲恍然大悟,原来是自己虔诚的心念感动了上苍,才有了这位仙人的降临与救赎。

她用力攥紧了拳头,心中充满了决心。

因为她知道,自己扬名立万、打脸父亲的时机终于来临。

果然,不到一年的时间,华玲玲便凭借那神奇的瓷杯,治愈了无数百姓。

在她的帮助下,许多人重获新生,她的名字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传奇。

从此华玲玲被世人尊称为灵道医仙,声名远播。

不久后,“灵道医仙”的盛名传入了县令的耳中,县令随即召见华玲玲,希望她能治愈自己儿子的肺痨。

华玲玲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出名的机会,便准备前往县令府邸。

然而,周围的街坊邻居纷纷劝阻,他们警告华玲玲,县令府邸如同鬼门关,九死一生。

原来,这位县令非常残暴,之前曾召请众多医师前来诊治其子的疾病,但无能为力的,全被县令处死了。

尽管如此,但华玲玲并未被吓倒。

她自信地表示,那些医生之所以丧命,是因为他们医术不精,而自己医术超凡,定能平安无事。

之后,华玲玲不顾众人的劝阻,执着地前往了县令家。

可当她抵达府邸时,却意外地见到了最不想看到的人,她的父亲——华成道。

而华成道正与县令谈笑风生。

看样子,他似乎已经诊治过,并且县令儿子已经服下了他配制的汤药,不出七日便能痊愈。

此时,县令瞥见了华玲玲,淡淡说道:“你来晚了,医道圣手华成道已经帮我儿子看过了,你回去吧。”

闻言,华玲玲气得面如土色,但在县令面前,她还不敢造次。

等出了县令家后,她质问父亲:“为什么要先我一步看病,是不是怕我抢了你医道圣手的名号?”

华成道却冷笑道:“县令儿子的病,你治不了,纵使你有那瓷杯,也无济于事。他这病,只有我能治。”

“!!!”华玲玲心中大骇,原来华成道也知道瓷杯这件医道宝器吗?

回到家后,她担心瓷杯的秘密已经泄露出去,害怕有人半夜来偷她的瓷杯,于是便抱着瓷杯守了一晚上。

然而,那一整晚都无事发生。

第二天,却发生了大事——县令家的儿子,昨夜喝完按华成道药方配制的药剂后,呕出黑血死了!

听到这个消息,华玲玲犹如五雷轰顶。

她不明白,自己的父亲为何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县令盛怒之下,将华成道抓捕并处以了极刑。

消息传来,华玲玲虽对父亲心存不满,但他的离世,内心却高兴不起来。

她在屋子里独自静坐了整整一个上午。

午后,华玲玲的母亲带着一封信匆匆赶来,泣不成声地将信交到华玲玲手中,并告诉她:“这是你爹昨夜连夜写下的…他原本让我收着,等过了十几年,他的死彻底淡化后再给你看……可,可为娘实在忍不住啊!闺女啊……你对你父亲太残忍了……你看看吧,看完后,如果你还认他是你爹,你就跟我回华家,好吗?”

华玲玲狐疑地接过信件,随着阅读的深入,她的表情逐渐凝固。

信中提到,华玲玲的瓷杯并非寻常之物,而是华家先祖留下的珍贵宝物。

华家先祖凭借这件宝物在医道上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一代名医。

然而,医道终究是小道,不被人重视。

纵使华家的医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始终未能赢得名望。

之后,华玲玲的曾祖偶遇高人指点,沟通天地,作法将华家的瓷杯供奉上苍,以此换取华家腾飞的气运。

自从那次神秘的仪式后,华家果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不仅在医术上取得了更加卓越的成就,还逐渐积累了庞大的财富和势力。

然而,代价就是华家的瓷杯必须被封存。

一旦外露,华家的气运便会被上苍收回,遭遇灾劫。

当初华玲玲病倒在床,命悬一线。

得知消息后,华成道心如刀绞。

他深知使用瓷杯的代价,但为了拯救女儿的生命,他毅然取出了瓷杯,救回了华玲玲的性命。

然而,此举也意味着华成道违背了与上苍的约定。

对此,华成道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明白,自己做出了选择,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于是,他将瓷杯传给华玲玲,希望女儿能够借助这件神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至于上天的报应,等它来了,他华成道受着便是了。

信中的最后几行字,如同泣血般悲凉:“女儿,为父未曾欺骗于你,那县令之子病入膏肓。即使圣器瓷杯再强,也无法救其性命。那县令暴虐无道,必然纠缠于你,因此为父不得不狠心毒杀其子……同时,也顺应了华家之劫。”

“然,为父终是有憾,未能亲眼目睹你名震杏林的那一天……为父亦需向你道歉,当年不应过于在意世俗眼光,阻碍你的医道之路……这是为父的错!是为父的错啊!从今往后,华家医道,便由你传承!华成道,绝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