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什么长什么,多音字就是好玩。明叔,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就多说不了一点,现在都可以用智能体唱歌了,这词一放进去,不一会就生成音乐……真是太魔幻了。

灾变大致有两种,有由于政治导致的灾害,有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政治导致的灾害,应该进行祈祷。祈祷即使不能得到天的保佑,然而表示了君主对百姓的一种仁慈怜悯的恩典,不由得不那样做的意思。慈父对于儿子,孝子对于双亲,知道有病必然祭祀神灵保佑,知道疾痛必然配药医治。

即使知道是根本无法可治的病,治疗也没有什么好处,然而终究不肯让病人安坐家中等待死亡,还是要占卜求问是什么鬼神在作怪,请来医生配药,忧伤悲痛情意恳切,希望医治能有效果。

亲人已经死亡气绝,无可奈何,还要爬上屋脊,摇动衣服招魂,悲哀悔恨思念不已,希望死者复活过来。雩祭者的用心,如同慈父孝子的用意一样。意料不到的自然灾害,老百姓不知道,必然怪罪于君主,执政的君主为了安抚民心,所以也心须举行雩祭。

为什么说必定要举行雩祭呢?《春秋》上有关于雩祭的记载,作“传”的左丘明、公羊高、穀梁赤都对此没有讥刺的说法,应当雩祭是很清楚的。曾皙对孔子谈自己的志向说:“春末之时,春衣已经做好穿上,相约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在沂水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想法!”鲁国设雩祭之所在沂水旁。“暮”,是晚的意思。“春,讲的是四月。“春服既成”,讲的是四月的衣服已经做好了。“冠者”、“童子”,指的是雩祭伴奏、跳舞的人。“浴乎沂”,讲的是涉过沂水,象征从水中出来的龙。

“风乎舞雩”,“风”是讲唱歌。“咏而馈”,是讲唱着歌用酒食雩祭,歌唱咏诵而祭祀。解说《论语》的人,认为浴是在沂水中沐浴。风,是吹干身上。周历的四月,是夏历的二月,天气还在寒冷,怎么能沐浴后让风吹干身体呢?由此说来,是涉水而不是沐浴,雩祭是确实的了。

水调歌头

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寄语功名余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

这首词以深沉的历史笔触,描绘了严陵(严光)的超然风骨与淡泊情怀,同时对那些热衷于功名利禄、醉心于权势地位的人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判。

开篇“汉事正犹豫,足迹正跫然。”以凝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历史画卷:大汉王朝的国事正处于举棋不定、进退维谷的微妙阶段,而严光的足迹却在这纷繁复杂的世事中独显其清冷孤傲,仿佛每一步都带着深远的回响。这两句词将历史背景与严光的形象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为后文的铺陈奠定了基调。

“严陵老子,当时底事动天顽。”“严陵老子”是对严光的尊称,以其隐居严陵滩而得名。此句点明主题人物,强调其在汉代时曾以非凡之举震撼天地,引发读者对严光壮举的好奇与期待。“动天顽”形象地描绘出严光行为的力量,仿佛能够撼动冥顽不化的天意,暗示其行为具有扭转乾坤的影响力。

“曾把丝纶一掷,藐视山河九鼎,高议凛人寒。”此处详细描绘严光的壮举——丝纶一掷。丝纶,古代指皇帝诏书,此处象征权力与地位。严光曾毫不犹豫地抛却皇恩,视如敝屣,展现出对权势的极度蔑视。他不仅轻视世俗的权力象征——山河九鼎,更以高瞻远瞩、冷峻犀利的言论令人心生敬畏,寒气逼人。这三句词生动刻画出严光超凡脱俗、傲骨铮铮的形象。

“竹帛非吾事,霄汉任腾骞。”竹帛,古代书写用具,此处喻指功名利禄、青史留名。严光明确表示,追求功名并非自己的志向所在,他宁愿翱翔于霄汉之间,追寻内心自由与精神的超脱。这两句词进一步揭示严光淡泊名利、追求精神独立的高尚情操。

“问云台,还得似,钓台巅。”云台,指云台阁,汉代封侯拜将之地,象征功成名就;钓台,即严陵滩,严光隐居之处。词人以设问形式,将云台之荣耀与钓台之清幽相对比,暗示严光选择的是远离尘嚣、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此句引发读者深思:云台的功名显赫与钓台的宁静淡泊,究竟哪一种生活更值得向往?

“几年山下,使人犹识汉衣冠。”尽管严光已隐居多年,但人们仍能从其遗风遗韵中辨识出汉代士人的风采与气质。这句词赞美严光虽隐居山林,但其精神风貌、人格魅力却长久留存,影响深远。

“寄语功名余子,今日成尘何在,百战亦多艰。”词人以严光为鉴,告诫那些仍在名利场中追逐的“功名余子”,昔日的辉煌终将成为尘埃,即便历经百战,赢得一时荣光,也难逃历史长河的淘洗。此句词对功名利禄的虚无与人生的艰难进行了深刻揭示,引导世人反思人生价值的真正所在。

“一笑桐江上,来往钓名船。”结句以桐江上的笑谈与钓名船只的往来作为对照,凸显严光淡泊名利、笑看世事的豁达态度,与那些忙于钻营、汲汲于名利之人形成鲜明对比。词人借此表达对严光超脱人生观的赞美,同时也对世人的浮躁心态进行了辛辣讽刺。

综上所述,这首词通过对严陵事迹的深情回顾与艺术再现,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傲骨嶙峋的隐逸高士形象,以此警醒世人勿沉迷于功名利禄,应追求内心的自由与精神的超脱。词中既有对严光风骨的颂扬,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词人深厚的历史人文关怀与卓越的艺术表现力。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