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的人情世故依旧不是少女能懂的,为什么给了钱,派了粥,会导致未来有那么多人死亡?

这又是个什么逻辑?

她无法理解。

对于山海关小旗所提到的救人之法,她同样没听明白。

什么叫‘不在你我’?

有金银财宝不就能买到想买的东西么?大家肚子应该饿了,用金银珠宝买粮食不就行了吗?

山海关小旗陷入了痛苦的犹豫之中,他没想到仙长这么天真洁白,就像是还没被污染的白纸。

若是把这其中的弯弯道道解释清楚了,感觉会杀死一个人的纯真。

他在犹豫到底该不该说,最后还是决定隐瞒。

“那些流民都是好吃懒做的人,你越是给他们送东西,他们越是会聚集在这里。而这里经常打仗,敌人来了可不会等那些流民逃跑,会连着他们和我们一起杀了。”山海关的小旗撒了一些谎。

少女依然没有把黄金收回去,把山海关小旗的欲望都快钓出来了,他觉得这是仙长对他的考验,便继续忍耐着,时不时瞅两眼,来回在少女与黄金之间飘游。

少女指着下面那些人做起了手势,在表达着什么。

由于少女不肯讲话,喜欢用肢体语言,山海关小旗只得靠猜测来理解她的意思。

花了许久总算明白了,少女希望能把外面的人放进来,那不就能防止敌人伤害他们么?

“放不了,这是杀头的罪。”山海关小旗可不敢干这事。

平时偷偷放点人进来,大家就当做没看到。要是真把这全部的人都放进来,里头必有别朝探子。

除了探子的事,这些流民窜到其他乡镇县里也是个巨大的隐患。

他不得不和少女继续解释了起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话来与她交流。

最后请少女再次逗留两天,这期间山海关小旗也告知了卫所的文官,文官毕竟墨水多,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少女非要出钱救人,也行,这事可以办成以工代赈。

什么意思呢?

就是出资修路,请这些流民干活,既安顿了他们,又可以给他们工钱,自然也就救了他们。

这件事不能山海关出面去做,可以让距离山海关的关外两日路程的一个叫做瑞州的地方来出面,也就是广宁中后所的地方。

少女听懂了个大概,只是没明白为什么要绕那么大一个圈子。

明明可以直接拿金子去买粮食,然后做粥分给那些流民吃,很简单的一个事。她不明白为什么要让瑞州拿着她的金银来请人去修路,然后再发给那些流民工钱。

总之,既然这件事能做成,少女也就点头答应了。

并且还打算在山海关这里住一些时日,看着他们把这事给办了。

由于这事事关重大,山海关这里特意组成了一个特殊小队来办这事,收下了金子以后再采购粮食,兑换金银,现场施粥招人,这些全都是这个小队去办的,做得很仔细,也没有贪墨。

一开始听说要招工,很多人都十分害怕,在这个小队再三解释这不是徭役之后,才慢慢有人报名。

招工很顺利,修路的事就这么开始了,打算再次修整山海关到瑞州这段路,还要连通四周的一些小村落。算是个不小的工程,少女给的这些金银姑且还够。

据卫所的文官所说,以这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些流民的问题,形成什么她听不懂的循环,那些金子能管用一年以上,甚至可能一劳永逸解决这一批流民。

至于明年以后怎么办?

山海关小旗没继续说下去,展望不了那么长远的未来。他还记得卫所的文官所说的话,一年以后,要么流民更多了,山海关和瑞州需要额外掏出一笔钱养着那些流民,要么,可能要见血。

也可能诞生出一个更美好的局面,人们在瑞州附近安居乐业。

这些不好的局面并未告知少女,只提到了好的。

少女这些天看着流民被喂饱,然后让他们修路,再发了他们工钱,他们也能用自己的工钱买粮食自给自足,做到了承诺的。

此时的少女正沉浸在做了一件大好事的喜悦之中。

叨扰多日,他终于与士卒们告了别,离开了这里,通过山海关朝着秦皇岛去了。

守关的士卒和小旗都松了一口气,总算把这尊难伺候的大仙给送走了。

少女一路西行,在冬季到达了唐山。

先去书肆看了看,没发现特别的书,想补全的也没有。

她开始犹豫下一个目的该去什么地方,是西行往京师?还是南行下苏州?

突然听到书肆的掌柜闲聊的一句话:“哎,可惜这里不比那金陵,金陵那才是书商大兴之地。”

哦?金陵?

下一个目的地就这么决定了。

她现在已经知道了有一种东西叫做‘小说’,也有人叫那东西为‘传奇’,都是一个东西。

像《三国志通俗演义》和《忠义水浒传》都是小说,她看得津津有味。

按照唐山书肆掌柜的说法,金陵的书籍文化是这里的百倍,那里可以找得到几乎所有的书,连未成的书和未刊的书也能找得到不少。

她来兴趣了。

在唐山的书肆买到了民间允许贩售的粗地图,她看着地图认路。

找了许久才在地图上找到,金陵在很南的地方,需要路过江北区域。

她又想起了商队的领队,那人就是在江北区域,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少女对这一趟行程充满了期待。

临行前又拿着地图,用手指着金陵,书肆老板明白了她的意思,给她指路该怎么走。

有三个选择,要么走陆路,要么走水路,也能混合一起走。

如果有点本事,还有第四个选择,那就是走海路。

少女没去深入了解海路的事,打算混合走线,又从唐山一路搭顺路马车到了天津,花了许多天,已经是深冬。

少女想要低调到达码头,却没法低调,这里的所有人都认识她。

发现她的到来,立刻又是热烈的欢迎。想吃什么就吃,想喝什么就喝,没人会收她的银子。

突然遇到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是医治过商队领队的那个大夫,他匆忙跑了过来,叫住少女,说了些话。

少女眉头一皱,记下大夫说的话了。

她溜得很仓促,当天就到了码头找船,南下的大船很多,轻而易举就找到,上船走了。

天津官府的人和老富绅都还没来得及迎接,她就走了。

少女也是第一次坐大船走大运河,大运河可要宽敞得多,大船也舒服得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