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写这么一本书呢?可能缘于我当时无意间散步想到的。
(关于古代篇)
我想,古代君王真的都只有男子吗?其实不然,还有唐代女皇武则天,包括汉代太后邓绥,还有清代太后慈禧。
她们被评论的褒贬不一。
我想我也要创作出一个矛盾的人来,那便是现在的女帝陈毓。
就像那句“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大概就是陈毓与林甯的第一次相遇的真实写照,林甯彼时无痛无痒,只是蹲在台前就已经惊艳了陈毓许久。
说是选妃,实则是陈毓性取向喜欢女生罢了。
可是人总会有一些执着,陈毓就是那种偏执,又不喜欢饥不择食,随便一个女人就喜欢的人。可是,一见钟情,莫过于胜却人间无数。
玉露殿,也就是单独为林甯量身定制一样。
如果说林甯是带着目的接近陈毓的话,那么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林甯就是林父为他日的东山再起再次寻找契机,寻找出路。
恰巧代替宗室,碰上难得的大赦天下,林家得以安定。
就那么稳固了几年,林家终于以前朝皇室的旁亲宗室的名头入宫为官。
陈毓半信半疑地对林家多有猜忌,可几番下来,却始终对林甯有着一颗偏爱之心。
一见钟情是看上了那张清纯唯美的脸颊,那么相处下来,陈毓喜欢她更多的就是相同的爱好,相同的习性。
连喜好都一模一样,陈毓便渐渐放下戒备。
父亲说过眼前这个人恐怕就是当时揭竿为旗的异族,如今占领自己的国家,称王称帝,林甯每每睡在她身侧,都深感不寒而栗。
有过动心吗?有。喜欢吗?日久生情。
可是林甯是一个理智大于感情的人,陷进去也要费尽心思出来的人。
陈毓并不知道自己的枕边人也就是后来反叛的敌军头领。
两个人各有各的猜忌,却也各有的柔软。
我在写她们战争对打的时候,时常在想,如果陈毓真的放心的话,让林甯当了女帝,又或是归隐田居,大抵也不太可能。
自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江山与美人,对陈毓而言,也是权衡利弊。
于是在林甯一次次打到京都,第三次闯进大殿,差一点成功的时候,陈毓却也没舍得杀她。
林甯的将士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活着也是煎熬。
这是陈毓最后的一份温情,却也是在这里犯了糊涂,她又想着这是自己想要终身厮守的爱人,想要立其为后,一生一世一双人,岂不是更好。
她想要天下人都接受林甯作为王后的身份,除了自己爱林甯的那份心,剩下还有对大臣的忤逆心意。
她为异族,一直没有得到认可,如果不是林甯兄长无能,不能揭竿为旗的责任落到她身上。
所以,登基为帝之后,陈毓就是脱缰的野马,有时候就会不随他们心意,包括之前的男皇后被废一样。
从未爱过,陈毓也懒得去计较许多,以至于后期苏熙衡真的喜欢她,也没有真正意义上得到过她的人。
陈毓,陈靖瑶,苏熙衡三个人最终也是不欢而散。
生死别离是这一本小说的主题。
为什么那么说,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一切,就连陈毓与林甯也不例外,满宫的嫔妃被送入宫,孙玥她们一样,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既然不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也就多了许多常人不懂的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孙玥所喜欢的是那璀璨夺目的林甯,而林甯所喜欢的是时时刻刻亲切没有束缚感的自由。陈毓嘛,总是矛盾而又复杂的。
要说这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林甯跳下悬崖不是偶然,而是在自己不喜欢的位置上做了一次女帝的妻子,又是在破国后,无力反叛、惨遭灭门的酸楚落寞,她在靠近悬崖的时候,她已经后悔了,如果一切都是顺理成章该多好,她也想闭着眼睛,什么都不要知道。
可是风起云散,悬崖下百姓安居乐业,人间烟火使人动情,她都在思考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做错了生灵涂炭,成为了自己最恨的那个人。
可是世间没有后悔药,她做了这些年的培养血里的试验品,也想随风一样,做一回自己,再也不是什么北国王后,再也不是前朝公主,再也不是一切的附属品,而只是她自己。
陈毓搜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找到人的尸骨。
尸骨无存,徒留信件,摧毁了女帝心里最后一份柔软。
爱而不得,徒留衣冠,徒留伤心。
自此陈毓遣散了宫妃,只收养了一个女娃娃,她长的有几分林甯的性子,说来也是投机,无子无女,挺好的。
第二个女帝继承人由此开始了更迭。
时代在变,我们都在变。
愿我们都像风一样,爱的自由,爱的纯粹,无担无负。
(关于番外)只说最后几点,可能废话。
之所以没有写崔怡婷,是觉得没那么重要。
既然她自己回来了,也就没什么好去探寻别人往事的了。
每个人都应该过自己想要的,我也本能违背了当时想写的意愿,没有让她进入别的世界起到推动作用。
所以可能你们觉得两个故事毫无关系,可能这就是独一无二的结局吧。
因为我想让她们换一个人生,换一种生活。
可以明目张胆,光明正大的去爱。
无关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