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句闲话,并非正文。

原本笔者是以为,倘若让作者自己来解读自己小说的结局,那未免有吹捧的嫌疑,但鉴于结局的突转与朦胧,以及笔者自己更新的拖沓,思来想去还是打算稍微讲几句不得体的谬论。

首先解读结尾,关于上官凌带墨棠秋去精神病院检查的那段。

事实上,在很早之前笔者就有提及这个结局,大概是在前面一段墨黛伊莫名坐在公交车上哭的描述中提到。(不信可以去翻找)另外还在上官凌带墨棠秋去体检那部分略有提及,关于墨棠秋莫名被治愈的的先天性心脏病。

由此不难推断整个剧情脉络的发展,年幼的棠秋出生后,其亲身父母得知他患有先天性的心脏病,无力承担医疗费用,最终弃养,被墨黛伊捡到。为了给棠秋治病,筹集巨额的医疗费,且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墨黛伊只好做起了来钱快的肉体交易。在此期间,她患上精神疾病,同时成为不少客人口中的“公交车”。

说完了墨黛伊的部分,便顺便提及本书其他女主的结局。

首先是上官凌,棠秋最终是留在了她的身边,可惜灵魂早已不见。大脑的保护机制让他忘却了自己之前所受的苦,可他也潜意识地与上官凌分隔开来,以冷漠对待,甚至在她面前与江望亲昵,这大抵是棠秋一种幼稚的报复。

其次是江望,故事的最后她成为了自己所梦寐以求的“普通人”,只是失去了视力。但以上官凌的财力势力,倘若想要让她重见光明,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归根到底还是在于她自己和墨棠秋的意愿。墨棠秋大抵是喜欢她的,只可惜,在再一次的失忆后,在那样的环境里,他对江望的爱再也无法纯粹。

之后是墨梨夏,故事的结局,她被迫打掉了腹中的胎儿,同时接受着墨棠秋又爱又恨的报复,时而像幼稚的哥哥般与她拥抱,时而像仇人般凌辱。

黎落。最后,墨棠秋在她面前所弹奏的僵硬的钢琴曲,印证了一切。十几年前,在机场教导她,领她打开钢琴世界大门的白月光,正是这位已为她默默付出许久,放弃尊严的少年。

纳兰满月,这位可怜的老师,最后算是得到了一个不痛不痒的结局,鉴于前文中她不再对男主有所伤害,反倒一心忏悔,所以不再多加笔墨。

言毓秀和言钟灵,事实上,这对姐妹在本书中并不占如何重要的地位,最显著的作用也只在开篇和后篇之中有所体现,原本是读者喜闻乐见的百合向展开,但最后还是变成了心有灵犀般的“分享”同一位恋人。除了江望,这两位对墨棠秋产生的实质性的伤害大抵排得上第二第三了。

关于结局末尾,

“夜深人静,月满西楼。

路边烛火夹着夜风,映在哆嗦着身子的海棠树上。虽是人间四月,可树下的行人还是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墨棠秋揉了揉沉闷的脑袋,目视前方静谧小宅,却越发觉得脑中记忆凌乱。”

这一段是否有些似曾相识?当然,在本书开篇就有过这样的一段话。

“夜深人静,月满西楼。

幽光夹着寒风,打在一片海棠树上,惹得树下行人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揉了揉沉闷的脑袋,目视前方静谧小宅,墨棠秋暗自比对着脑中凌乱的记忆。”

所以,最后一章名为海棠依旧,虽说是一个总结性的章节,可这么一想,大抵就不突兀了。

棠秋的故事以失忆开始,又以失忆结束。

回到本书自身,笔者自己其实是有三个遗憾,又或者是三宗罪状。

其一便是书的后半段与标题不甚相符,大抵会扫了读者的兴,不符期待。

其二是截止到完结,本书仍有三章处于屏蔽状态,即便几经修改,也未能放出。

其三便是这结局,个人是觉得,可能会不符合读者的预想与期待,那么便再次一并谢罪。

当然,以上的谬论大抵有自卖自夸的嫌疑,所以您也可认为是笔者单纯在无病呻吟或是卖弄曲高和寡的附庸风雅。

新书的话,想必没有多少读者会想看一个天天拖沓更新的作者,大抵也不会有什么期待。但还是不得不提一点,之后笔者大概率不会再写这种类型(致郁向,纯逆推,男主始终处于下风,性格偏软弱)的文了。毕竟读者似乎也不怎么爱看。

另外,如果有从开始一路追读到现在的读者,那么一定不难发现,从一开始,本书便已经经历过一次大改。(原因是当时人气低迷,男主人设出现两边不讨好的情况,具体不再赘述)

那么,就到此为止了,感谢阅读,感谢那些为本书投票,打赏,以及订阅留言评论点赞的读者朋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