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菊集谱》成书于淳枯二年至十年(一二四二至一二五零),是一部关于菊花品种、种植栽培、故事典实、诗词文赋的集大成之作。书中搜集周师厚、刘蒙、史正志、范成大、沈竞、胡融之《记》和《谱》,还述及沈庄可、文保雍、马揖三种《菊谱》,及自撰之《谱》凡十种之多,集诸谱于一书,故名“集谱”。
远比陈景沂《全芳备祖》之《菊花》所述详备。尤其是卷六收入史铸本人咏菊诗六十一首,多为吟咏品菊之作;还附有同时交游冯发藻等人的诗作十九首;后又收史氏集句菊诗四十首。《补遗》卷收录马揖(字伯升)《晚香堂题咏》二十首(原为百咏,选录二十),又收马揖《鞠先生传》及邢良旱《黄华传》。
刘蒙的《菊谱》(一一零四年)是最早记载观赏菊花的一本专著,记有菊花品种二十六个。范成大菊谱记载有三十五个品种,其中的“合蝉”、“红二色”是管瓣出现的最早记载。其后,花色又出现了绿色的“绿芙蓉”和黑色的“墨菊”。在栽培上对菊花的整形摘心、养护管理和利用种子繁殖获得新品种等都有了进一步的经验。
《致富广集五记》记载:“临安园子,每至重九,各出奇花比胜,谓之开菊会”。《杭州府志》中记载:“临安有花市,菊花时制为花塔”。可见南宋时的首都临安有了花市、花会。流传至今的菊花会是在南宋时杭州开始的。宋末史铸的《百菊集谱》记载有一百三十一个菊花品种。
南北朝的陶弘景将菊花分为“真菊”和“苦薏”两种。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作羹食者为真菊;青紫而大,作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非真菊也。这对菊花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唐朝菊花的栽培已很普遍,栽培技术也进一步提高,采用嫁接法繁殖菊花;并且出现了紫色和白色的品种。如李商隐诗:“暗暗淡淡紫,融融冶治黄”。白居易诗:“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等就是明证。这时,菊花从中国传到日本,得到日本人民的赞赏。之后他们将菊花与日本若干野菊进行杂交,而形成了日本栽培菊系统。
瑞鹧鸪(咏桃花菊)
底事秋英色厌黄。喜行春令借红妆。谢天分付千年品,特地搀先九日香。
陶令骇观须把酒,崔生瞥见误成章。蜂情蝶思兼迷了,采蕊还如媚景忙。
在深秋的时节,为何那秋天的英华会呈现出如此令人厌倦的黄色?然而,令人欣喜的是,春天的脚步临近,大自然借着这红色的妆容为我们带来了新的生机。这红色,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和奖赏。
为何这秋天的英华会呈现出如此的黄色呢?也许是因为季节的更替,光线的变化,或是某种难以言说的自然法则。然而,当春天的脚步临近,大自然便开始着手为这片乏味的黄色世界添加一抹红色的妆容。这红色,如同一场盛大的庆典,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和奖赏。它象征着新生,象征着希望,象征着一切美好的事物。
在这场大自然的盛宴中,那些曾经枯萎的植物也仿佛得到了新生。他们挺直了腰板,昂首向着太阳,尽情地吸收着大自然的养分。此时此刻,他们不再是那曾经枯萎的黄叶,而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红色画卷。
陶渊明在看到这一幕时,定会惊叹不已。他可能会放下酒杯,驻足欣赏这大自然的美景。这美景仿佛是一首美妙的诗篇,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而那些路过的行人,也会被这红色的世界所吸引,纷纷驻足观赏,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在这红色的世界中,那些蜂儿和蝶儿也开始忙碌起来。他们在这片花海中穿梭,寻找着那最甜美的花蜜。他们的身影在花丛中若隐若现,仿佛是在为这红色的世界增添一份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这片红色的世界中,也有一些迷茫和困惑。那些蜂儿和蝶儿有时会因为贪恋这美丽的景色而迷失方向。他们不停地寻觅着,试图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而那些采摘花朵的人们,也在这片红色的海洋中忙碌着,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
在这红色的世界中,我们也仿佛看到了大自然的智慧和力量。它用最简单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了最美好的景色。这景色不仅让我们欣赏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魅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
有终,眼前还。
为什么秋天的菊花颜色讨厌黄色,喜欢在春天里借着红色装扮自己?感谢大自然赋予菊花千年的品质,特别在重九时节散发香气。陶渊明看到菊花惊讶不已需要饮酒,崔护因为看到桃花才写成《题都城南庄》(啊,指桃为菊,错了,是咏桃花菊)。蜜蜂和蝴蝶也被菊花的美丽所迷惑,忙着采摘花蕊,仿佛在媚景中迷失了自己。
这首词通过对菊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菊花不随季节而变,在秋天依然能够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展现了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作者将菊花与历史上的文人墨客相联系,强调了菊花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最后,作者通过描写蜜蜂和蝴蝶对菊花的喜爱,表现了自然的美好和生命的神奇。
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菊花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悟和赞美。仔细想来言无定可,一切都有迹可循,还是在一步一步走向命中注定之亡。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