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清秋说着,便出门去拿药,说起来,符清秋总感觉,自己最近给人送药的频率有点多啊。
符月怜没什么表示,罢了罢手道:
“知道了,去吧去吧。”
去到厨房将熬制好的药汤端回来后,符清秋便将药递给叶忘忧道:
“那么忘忧小姐就先把这碗药给喝了吧,能够调节你体内所积蓄的内伤。”
“好的,谢谢清秋公子……啊不,现在应该称清秋师父了。”
符清秋并不是很在意道:
“虽然忘忧小姐你今后名义上是我炼药一道上的学生,但是也不必这么严谨,我还真不习惯别人这么称呼我,还是直接叫我清秋就好了。”
叶忘忧乖巧地点了点头:
“好的,清秋师父。”
符清秋:“……”
好吧,他能说什么呢?
……
“哇,既然都已经这个点了啊,那我就先回去了,忘忧小姐明天见。”
三人聊了一会后,符月怜见天色已晚,便先一步跟两人告别。
看着离去的符月怜,此时的房间里便只剩下符清秋和叶忘忧两个人。
符清秋看着叶忘忧,叶忘忧也悄悄看着符清秋,但两个人谁都没有率先开口说话,于是房间里一时陷入了短暂的沉寂。
符清秋虽然想询问关于修仙相关的问题,但是考虑到叶忘忧的伤势以及两个人之间并不熟,因此并没有将想问的问出口。
“明天我会带基本炼药方面的基础书籍过来,虽然不知道忘忧小姐到底对炼药师这一职业到底感不感兴趣,但还是看一点为好。
那么,忘忧小姐好好休息,我就先离开了。”
叶忘忧很快反应过来道:
“啊,好的,清秋师父。”
符清秋点了点头,拿起一旁叶忘忧刚喝完的药,转身打算离开。
不过就当符清秋打算推开房门离去的时候,叶忘忧突然开口道:
“清秋师父……真的不是巫阙山的山神?”
符清秋推开房门,凉爽的空气灌入房间,今天的夜晚并不明亮,繁星与月光都被一层层的乌云所遮挡,他看向夜空,直白地回答道:
“不是。”
“那当时出现在那里,同清秋师父的外貌一模一样的存在是……”
符清秋没有否认,转身看向叶忘忧道:
“你没看错,不过那时候我也并没有承认自己就是所谓的山神,对吧。”
见符清秋坦诚得这么干脆,叶忘忧愣了一下:
“那么说来,难道关于巫阙山的山神传说也是假的了?”
符清秋笑着摇了摇头道:
“忘忧小姐应该能够感受到那个被你戴在头上的绿枝发簪中所蕴藏的特殊能量吧。”
看着陷入沉默的叶忘忧,符清秋悠然道:
“虽然那时出现在你们面前的是我,而我确实不是山神,但这并不意味着巫阙山的山神是虚假的。
那时候山神正附在我的身上倒是真的,忘忧小姐应该也已经发现了,现在的我与在巫阙山里时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并不一样,对吧。”
叶忘忧点了点头:
“好像确实,该怎么说呢,那时候的清秋师父身上似乎多了一种淡然的神性,而不像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符清秋颔首:
“那便是山神附体时所产生的效果,毕竟忘忧小姐口中的山神,本质上并非具体的生物,而是巫阙山本身的灵性所化之实,只有巫阙山才是山神的本体。
因此在巫阙山被山神附体,自然会给人一种暗合自然,超凡脱俗的感觉。
不过山神似乎很喜欢你,不然也不会主动出手救下你,那根绿枝发簪便是山神所赐予你的礼物,同时也是一种加护。
有了这层加护,下次你进入巫阙山中,便不用担心有野兽会伤害你。
甚至于若是有人想要在巫阙山加害于你,山神也会得知情况来保护你,等时机成熟了,也许山神便会真的出现在你的面前。”
没有想到那个发簪有如此作用的叶忘忧先是感到一丝惊讶,随后似乎想到什么道:
“难道清秋师父会在那里遇到我,也是因为那位山神大人?”
“可以这么理解吧,毕竟那时候我恰好在山上睡觉,就顺手来处理这件事了。”
符清秋说着,抬手打了一个哈气道:
“好了,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叶忘忧思索了一会,最后摇了摇头道:
“没有了,师父。”
“那我就回房间了,你好好休息,我就在隔壁的书房里。
对了,有事的话可以拉一下床里头墙壁上的绳子,绳子的对面就是隔壁书房的一个铃铛,我听见了铃铛的声音就会过来了。
当然,前提是我睡醒了,或者人还在书房里。”
叶忘忧乖巧地点了点头:
“我知道了,师父再见。”
“嗯。”
符清秋点了点头,转身离开了房间,并随手关好门。
看来至少今天是不能跑到后山睡觉了。
符清秋遗憾地想着,走入一旁的书房。
本来院子里还有一间客房的,但是由于老早之前符清秋便一个人住了,也没有人会大晚上闲得没事干跑到他的院子里住一宿,干脆将客房当成杂物间用来存放杂物了。
现在重新整理也已经来不及,所以就在书房里凑合一下,反正书房里有沙发。
书房的摆设不多,两个书架,一张长桌,两把椅子和一张沙发。
长桌上放有笔墨纸砚,一盏照明用的烛灯,以及一本被砚台压着的书。
符清秋坐到长桌后面的椅子上,点亮蜡烛,拿出口袋里山鬼送的那枚戒指开始研究了起来。
可是无论怎么瞧怎样看,符清秋都没有看出其中有什么门道,感觉就跟普通的戒指没什么两样。
“唉,所以这个戒指到底是干什么用的,竟然还存在特殊的封印,虽然已经被山鬼姐姐破除了,但果然还是看不明白啊……”
捣鼓了一会没捣鼓明白,符清秋果断放弃了对戒指的研究,打算找个时间回后山找山鬼一起研究。
重新收好戒指后,符清秋看向被随手压在砚台底下的书,封面上写有书的名字,《清灵洞微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