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 元嘉十六年 正月。

宋文帝刘义隆的弟弟,彭城王刘义康进位大将军、领司徒,南衮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进位司空。

而此时的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正在北方的定州。

当初宋武帝刘裕发布诏书,命令自己的儿子们都居住在荆州,临川王刘义庆就在荆州居住了整整八年。

刘义庆自幼才华出众,聪明过人,爱好文学。在诸王中颇为出色,十分得到看重。13岁时,受封为南郡公,后过继给叔父临川王刘道规,袭封临川王,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备受礼遇。历任左仆射、江州刺史。

刘义庆15岁一路来平步青云,其中任秘书监一职,掌管国家的图书著作,有机会接触与博览皇家典籍,对《世说新语》的编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7岁升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以前的副宰相),位极人臣。但此一时期,其堂弟宋文帝和刘义康的“主相之争”日益激烈。因此刘义庆也惧有不测之祸,29岁便乞求外调,解除左仆射一职。

刘义庆担任荆州刺史,颇有功绩。荆州地广兵强,是长江上游的重镇,在此过了8年安定的生活。

此时有一位名叫鲍照的人进谒临川王刘义庆,但因为以前两个人从来没见过面。

鲍照进而希望用贡诗言志的方法,在刘义庆面前展露自己出众的才志,却因此遭到了别人的鄙薄,被告诫说:“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这激起了鲍照的强烈不满。他勃然言道:“千载上有英才异干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

鲍照于是献诗,刘义庆觉得其诗奇异,于是赐鲍照二十匹帛,后拔擢鲍照为临川王国侍郎,鲍照遂作《解褐谢侍郎表》。在荆州期间,鲍照与僧人释惠休相往来,创作《秋日示休上人》、《答休上人》二诗。

枯桑叶易零,波客心易惊。

今兹亦何早,已闻络纬鸣。

回风灭且起,卷蓬息复征。

怆怆簟上寒,凄凄帐里清。

物色延暮思,霜露逼朝荣。

临堂观秋草,东西望楚城。

白杨方萧瑟,坐叹徒此生。——《秋日示休上人》

酒出野田稻,菊生高冈草。味貌复何奇,能令君倾倒。

玉碗徒自羞,为君慨此秋。金盖覆牙柈,何为心独愁。——《答休上人》

这两首诗都反映出了南朝诗歌创作靡靡之音的特点,不过这并不是故事的重点,这些仅仅是反映南朝社会风气面貌而已。

此时的历史大事件仍在北方,不过在那之前先把南方发生的事情说一下。

二月,衡阳王刘义季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

而二月份正式万物复苏的季节,所谓二月春风似剪刀。刘义季这个皇子本人也有自己的小爱好,那就是喜欢在春天这个好季节外出打猎,刘义季在打猎的路上看见一位正在努力耕种的老爷爷,而这位正在种地的老爷爷刚好挡在刘义季去打猎的路上,刘义季因为王爷身边怎么可能没有侍卫跟随,刘义季身边的左右侍卫立刻开始呵斥老爷爷挡路的行为。

老爷爷认为自己一农民在田里耕种土地属于天经地义的行为,怎么能因为王爷在这里经过就畏畏缩缩的呢!毕竟自己又不是不占理的一方,于是开始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利。

老爷爷于是开始反驳侍卫的呵斥:“盘于游畋,古人所戒。今阳和布气,一日不耕,民失其时,奈何以从禽之乐而驱斥老农也!”

刘义季一听到这一位老农民居然能说出如此一番大道理来,觉得这位老农民是一位人才,就开始制止身边侍卫的行为,停止了队伍的前进,坐在马上自言自语的道:“贤者也!”随后命令手下赏赐给这位老农民粮食。

这位老农民却坚持不接受王爷赏赐过来的粮食,反而王爷说:“大王不夺农时,则境内之民皆饱大王之食,老夫何敢独受大王之赐乎!”

刘义季听到这位老农民如此高风亮节,而且能够说出这么一番大道理,可以说是德才兼备了,于是开始询问老爷爷的名字,这位老爷爷说出这番话,原本就是为了据理力争,维护自己的权利,根本就没想过要和王爷这样的大人物搞好关系,所以并没有透露出来自己的姓名,而是选择以一位无名之人的身份潇洒自在的走开,继续他的田园生活。

而随着二月份的结束,三月份的到了,时间线正式进入北朝视角。

北魏雍州刺史葛那带兵攻打上洛郡,上洛太守镡长生面对葛那的进攻,不犹豫的选择了36计的走为上策,立刻收拾行李跑路,至于上洛郡守不守得住对于准备逃命的镡长生来说,这根本就没自己的小命重要。

而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此时从定州回到自己的宫殿,随后就得知一个消息,那就是杨保宗和杨保显兄弟二人投奔北魏,拓拔焘大喜过望,立刻任命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在上邽地区,同时还把北魏的公主嫁给杨保宗。

弟弟杨保宗得到了待遇好,哥哥杨保显得到的待遇也不错,拓拔焘任命杨保显为为镇西将军、晋寿公。虽然官爵不如弟弟,没有娶到公主,但这个待遇也绝对不低。

而此时的北凉政权的统治者河西王沮渠牧犍与自己的嫂子李氏产生了不该有的感情,这位李嫂子更是得到了兄弟三人的轮番宠爱,而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的正牌妻子却是北魏的公主,这身份可不是一般的尊贵,我是让这位公主知道李氏与她丈夫的奸·情,那绝对会吃不了兜着走。

李氏左思右想得出了一条最不靠谱的方法,这条方法甚至成了北凉灭亡的导火索,那就是毒死这位北魏公主,至于毒死之后会有什么后果?李氏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而且执行效率极高。

不过只靠李氏一位人还是办不到的,于是李氏找到了另外一个人帮忙,这个人在北凉国内身份也是很尊贵,她就是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的姐姐,北凉的长公主,李氏就以嫂子的身份说动这位北凉公主一同帮忙执行这个计划。

计划执行的特别顺利,北魏公主很快就中了李氏和北凉公主下的毒,但是这个计划还出了一点小瑕疵,那就是没有毒死北魏公主,而北魏公主在北凉国内中毒的消息很快就传入了北魏国内,甚至传入了北魏皇帝拓拔焘的耳中。

拓拔焘立刻派太医进入北凉国内,救治这位中毒的北魏公主,值得庆幸的是这位太医的治疗水平那是相当的高,很快就把这位北魏公主从鬼门关救了回来。

但北魏公主在北凉国内中毒这件事情还是打了北魏的脸面,拓拔焘认为必须要严惩这位胆敢向北魏公主下毒的凶手,所以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

拓拔焘要求北凉国主沮渠牧犍立刻交出李氏,但沮渠牧犍毕竟与这位嫂子感情深厚,所以坚决不愿交出李氏,但又因为国力弱小,不得不讨好强大的北魏,就决定选择一个折中的办法。

沮渠牧犍派在使者带着丰厚的礼物去向拓拔焘道歉,以此来祈求原谅,至于交出自己的嫂子,那是不可能的,让自己的嫂子安安心心的在酒泉居住。

但是这样真的可以平息北魏的愤怒吗?当然是不可能,拓拔焘随后多次派使者要求交人,但就是不交。

沮渠牧犍身边的侍卫跟北魏使者说:“我君承蠕蠕可汗妄言云:‘去岁魏天子自来伐我,士马疫死,大败而还;我擒其长弟乐平王丕。’我君大喜,宣言于国。又闻可汗遣使告西域诸国,称:‘魏已削弱,今天下唯我为强,若更有魏使,勿复供奉。’西域诸国颇有贰心。”

北魏使者回到北魏国内就把自己听到的话如实上报,拓拔焘听完之后,并没有立刻决定讨伐北凉,而是派尚书贺多罗出使凉州观虚实。

多罗回来之后,就对北魏皇帝拓拔焘说:“沮渠牧犍虽外修臣礼,内实乖悖。”

拓拔焘就此下定了攻伐北凉的决定,五胡十六国的最后一场战争即将爆发,这场战争将是五胡十六国最后的尾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