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之上。
萧依然坐在龙椅上,看着下面的官员们,原本满满当当的大殿现在倒是显得空旷许多。
很多重臣的位子都有了空缺。
下面的官员一时间也是战战兢兢,一声不吭,生怕自己在这种时间点开口不慎,丢了小命。
萧依然也是表情淡漠地看着殿中众人,她的目光从每一个官员的身上扫过,最后停留在了站在最前面的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身上。
他便是当朝丞相,柳元甫。
“柳卿。”
萧依然刚一开口,柳元甫便直接跪在地上,叩首,颤颤巍巍地说道:
“臣在!”
“你身为丞相,应负统领百官之责,如今众多官员与景王结党营私,妄图谋反。
你这个丞相,该当何罪啊!?”
听到女帝的话,柳元甫心中不是惶恐,更多的是庆幸。
他在朝中少说也有20年了,从先帝一直到现在,这可不是因为什么运气好,肯定还是因为他有出色的阅读皇帝的语言的能力。
陛下所问之罪,是渎职之罪,这个罪名,对于他而言,最多就是免职,是不可能赐死罪的!
也就是说,虽然说陛下要拿自己开刀,但是自己其实是安全的。
现在,就是的一个态度问题了。
于是他赶紧叩首道:“微臣知罪!
臣身为丞相,理应为陛下分忧,监督百官,使朝廷安宁。
如今之事,是臣渎职之罪,难辞其咎!
臣恳请陛下免臣之职!”
柳元甫此话一出,全场哗然,随后,便有臣子赶紧跪下,为柳元甫求情。
“陛下,丞相一心为朝廷,如今他年老力衰,精力不足,也是情有可原!
恳请陛下念在丞相为大齐尽心半生的份儿上,宽恕其罪!”
一人求情,朝堂之上便有许多人纷纷跪下,为丞相求情。
毕竟丞相位高权重,对于很多官员而言,他的存在是不可替代的。
要是换了一个人当丞相,有刚好是自己的死敌,那不是亏大发了?
朝堂之上的众人一个个为丞相求情,但是当事人脸上却布满了黑线。
刚刚陛下才说结党营私,霍乱朝政,这么多人为自己求情,陛下会怎么想?
而且,还不知道这里面是不是有人和景王有所关联,要是真有,自己是跳进江里也洗不清了!
这帮小崽子,怎么一点规矩都不懂?
但是柳元甫没敢说话,毕竟现在没他说话的份。
萧依然不动声色地听着这些臣子的话,眼光却落在了另一个人的身上。
在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为柳元甫求情,就算不说话也会应和几声的时候,有一位重臣一直没有言语。
御史秦励。
“监察百官,不仅是丞相的事情,御史也有责任吧?”
秦励倒是没有像丞相一样直接跪下,而是拱手而对,道:
“陛下,此事臣确有失职!
臣为本应观察入微,发现诸臣之嫌,以报陛下,只是那景王所行,均是在皇宫之外,又是秘密而行。
故微臣难以察觉。
只是,臣以为,景王所为,恐怕早已为禁卫所知,陛下按兵不动,恐怕自有安排。”
秦励的解释倒是不慌不忙,一脸的胸有成竹的样子,说完,他还抬眼看了一眼皇帝:
“请陛下明鉴!”
秦励底气还算是足的,相比那些只能看见眼前利益的蠢人,他的认知倒是足够清晰。
与其给丞相求情,不如想想怎么保护自己吧!
他在朝中虽说时间不长,但是对作为上这位的脾性还是知道的,她并非那种蛮不讲理之人。
自己的处境其实并不是很危险,与其慌慌张张,不如坦然相对。
秦励的反应倒是与萧依然所想的有些差异,本来还想再拿他开个刀,问问罪的,不过他这样一说,有问题的反而成自己了?
不过,这些都是细枝末节,并不影响萧依然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她摇摇头,负手从那龙椅上站起来,走下台阶。
众臣见状,立马纷纷跪下,以示尊卑。
“唉,朕近日也是烦扰啊!
丞相为我大齐尽心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若是免职,未免显得朕不顾君臣之情。
而朝中官员,又是各有所思,难免有所分歧。
又刚好是这灾患之年,许多事情,朕不放心。”
萧依然在大殿之中踱着步子,皱着眉头,做痛心疾首状,继续说道,
“朕思来想去,还是要亲力亲为。
刚好,昨夜朕想了一个法子。
朕一人难免力不从心,想要选几位才识过人之人,组成内阁,集众人之力,帮朕分担一些。
事情也不复杂,有些朕拿不准主意的,让内阁辅臣来帮朕出出主意。
这样的也能减轻丞相的压力,无非是,朕多担待一点。
众爱卿看看如何?”
女帝话音刚落,跪在地上的众臣就开始交头接耳,不少人还在讨论可行性,但是身为事件中心的柳元甫则是沉默不语。
皇帝的心思,可谓是毫不掩饰。
所谓给自己分摊压力,不过是想要将自己的权力拿走一部分。
不过,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是肯定不能说不的,不然等待他的结局,唯有死路一条,还会祸及家人。
于是他只能带头说道:
“陛下体恤,臣感激涕零!”
说着,他又熟练地抹起眼泪:“臣罪之重,陛下还如此为微臣着想,微臣不知该何言以对!
唯有感激!”
说完他又朝着萧依然叩首。
那些臣子看见丞相如此,自然也没有反驳的理由,只好一个个开始说什么:
“陛下圣明!
陛下仁慈!”
萧依然对柳元甫的表现很是满意,说明他还没有到老糊涂的地步。
于是她走到柳元甫的身边,亲手将其扶起:
“先帝让丞相来辅佐朕,朕自然不会忘记丞相之功!
不必多言!”
说着,她有看向众臣:
“众爱卿都平身吧!
内阁之事,今日就算敲定了,至于人员,需要朕思考几日。
若是爱卿们身边有才德兼备之人,不妨举荐一二!”
萧依然说完,众臣子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
这对于他们而言,或许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