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过,阳华什么都不缺,就是缺人。一个会说流利的大顺官话的人,哪怕这个人是个土著殷人,只要愿意干,在阳华也能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

虽然这看上去十分美好,但就像二战前法国充分就业的debuff一样,代表着阳华的人力成本高于这个时代的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隔壁的合众邦,你花几个便士就能要一个年轻力壮的小姑娘给你工作几天;在大顺的某些乡村,一个身强力壮的长工的一天的工资无非是两餐饭加几枚铜板,而在阳华,尤其是沿海的大城市,你一个月没三两白银就想雇老娘?做梦去吧!

(当然了,你雇佣野外的殷人部落给你干活,象征性的给点钱币人家就感恩戴德了。)

正因如此,杨文秀看着眼前的豪宅乃至行走的仆从,不由得有些感慨。在这种阳华先民登录的地方地价可谓寸土寸金,而光他见到的杂役就有百来个人,这笔费用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只能说,不愧是郑家这个阳华第一世家。

没错,杨文秀现在正在郑家的大院里,正是应了郑白筠或者说郑家的邀请。

“怎么样,这郑家的庭院和寻常王侯家比起来怎么样?”郑白筠在一旁问道。

今日的郑白筠既没有穿着橙色的常服,又没有穿着杨文秀见过的那套蟒袍和服,却是穿着一件红蓝相间的长袍——说起来这两种颜色并不搭配,但很显然经过高人的精心设计并不刺眼,只是看设计的样式,杨文秀觉得十分眼熟。

“和我在长安见过的王侯之家差不多。”虽然对郑白筠的穿着感到十分疑惑,杨文秀还是回答了她的问题,“不过老实说,若不是太宗时期分封下来的豪勋,还是比不过你们郑家的。”

郑白筠也看出了杨文秀的疑惑,轻笑着开始解答“你若把这蓝色的部分给遮住,只看红色部分,像是什么?”

依照郑白筠的话语,杨文秀后退了几步,仔细打量着眼前的少女,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睁大眼睛说道“这,这不是前明时期的官服吗?”

除了没有乌纱帽,加上了些许美化和蓝色处理,这不就和他在书上乃至上个世界看过的电视剧了的明朝官服一摸一样吗?

“我家的首任家主给自己的女儿挑了个前明的皇子做她女儿的丈夫。”郑白筠理了理自己的衣服,像是在讲述他人的故事一般说道。“虽说这事太祖也默认了,但随着太祖和郑家首任家主的离去,这位前明皇子,或者说我的太姥爷逐渐把持了郑家。那时他便下了规定,在家里必须得穿前明官服。”

“......这和造反有啥区别?”哪怕是杨文秀这样的现代人对这种行为艺术一时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呵,造反?”郑白筠轻笑了一声“后来这事传到了太宗的耳朵里,太宗只是评价了一句‘好看,但得加点我们大顺的元素。’”

杨文秀又是一阵无语。若是他这些天没有恶补本朝历史的话还会以为这太宗是个多么开明的人物。问题是在书上这太宗以雷霆手段击碎了效忠太祖新政的集团后,速度差手下带兵平掉了那些支持新政的地区,尤其是唐甄发迹的申扈,相当一部分团练被屠杀殆尽,团练的家人三代之内不能做官。

这么一个人,会是一个面对几近造反行为还开玩笑的皇帝?

“你是不是觉得这句话不符合太宗皇帝的身份?”郑白筠一眼便看出了杨文秀在想些什么,“你以为太宗这个在太祖去世一年前才被召回长安的皇女多么合太祖的心意?为什么她能够不过两年就斗倒了托孤四大臣?还不是靠了以郑家为首的勋贵们?别说穿前朝衣服了,就是在家穿龙袍,李过那小崽子也只能乖乖忍受。”

哪怕是直呼了当朝太宗的名讳,周围的郑家仆从依旧在低头忙着自己的事情,仿佛习以为常。而杨文秀却是对郑家的豪横有了新的观点。

“不过嘛你也知道,咱阳华的郑家.......倒是和本土乃至其他地方的郑家有些区别。你也知道,这几任家族都挺,额,守成的。”郑白筠像是在说笑话一般,嘴角裂开些许幅度。“所以我的姐姐对你很感兴趣。若是你的那三条举措能够进行下去,有朝一日阳华郑家也能想本土那样成为第一家。”

杨文秀听明白了,这么看郑家却是在这方面和他有着共同的利益。他又看了看有些事不关己的郑白筠。之前他寄出来的信已经成功表明眼前的女子对这个郑家并无好感甚至有些厌恶。不过有了引荐他这份功劳,也许郑白筠以后在郑家也会好受一点吧。

在郑白筠的带领下,杨文秀又穿过几处庭院,最终来到了一处别致的小楼前,自有仆人前来接待二人。很快杨文秀便在一处充斥着檀香的房间里见到了郑家的现任家主,郑白筠的姐姐郑白箜。

郑白箜看上去不过三十岁左右,用杨文秀那个世界的标准来看也是一个美人,只不过比起郑白筠的美艳和淡然从容,郑白箜却显得有些疲惫,哪怕细致的妆容依旧挡不住神情中的疲倦。在杨文秀看来,这郑白箜倒有些像他那个世界已经工作十来年的OL。

郑白箜只是扫过了一眼坐在郑白筠,便看着杨文秀道“杨掌柜这些日子在荣津府,却是出名了。”

“哪里哪里,能够来到郑府,在下也是与有荣焉。”杨文秀微微低着头说道,表现得很是诚恳。

虽然像郑家这种臃肿的世家贵族在他以后肯定要狠狠得捏住,好好放干油水,不过现在他还是得好好讨好人家的。

先说了些场面话,郑白箜话锋一转,却是转移到杨文秀的那三条举措来。“我观杨掌柜的三条举措,似乎是支持朝廷放权地方的。”

“自是如此。”

“但杨掌柜可曾想过,若是放权地方会造成地方势力尾大不掉,形成唐末乱象?”郑白箜的语气稍稍得重了些。

“哪怕是唐朝末年,边军依旧可以打得外族求饶。”杨文秀一本正经的说道“在下觉得,汉末唐末比起两宋末年,却是好上一万倍。”

郑白箜又看了杨文秀一眼,露出了一丝微笑“我在殿下面前,亦是这样说道。”

说开了以后,屋内气氛顿时松快了不少。又聊了几句具体措施,郑白箜看了看屋外的景色,对着杨文秀说道“时辰不早了,杨掌柜且在我家吃完晚饭再走吧。”

“那在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