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易所说的,正是由明朝洪武大帝朱元璋创立的锦衣卫,一个给无数现代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存在。
一身飞鱼服,一把绣春刀,曾令林易无比向往。
轻纱女子不解道:“为何要让暗……锦衣卫公之于众呢?”
“这当然是为了向所有人表明,他们是与皇帝站在一起的,他们是圣上的人,也是为了将其拉上台面。每当圣上御门听政之时,周围都是锦衣卫,处于其中的百官自会畏惧。”
正如衙门开堂之事,周围尽是手持杀威棒的衙役,犯人惊惧之下,不敢妄言。
“而相应的,也可设立一项刑罚,名为廷杖。”
“廷杖?”
林易一边回忆着关于锦衣卫的记载,一边说道:“所谓廷杖,便是把触怒圣上的大臣拖至午门杖打,由锦衣卫执行,由司礼监太监暗中传递杖打的力度,轻则行而不实,重则杖毙,以威慑群臣。”
明朝廷杖一刑,不知打死了多少大臣,在嘉靖时期更是有百人同时受刑的壮举。
轻纱女子愣住了,完全没想到还有这般残酷的刑罚,而且居然是针对百官的!
她皱眉道:“可这不是暴君行为吗?”
林易只是一笑付之:“没错,在百官眼里,是暴君无疑,但圣上要做的,是百官面前的贤君呢,还是无数黎民百姓眼中的好皇帝呢?廷杖虽然残暴,但也是有好处的,如今陛下刚登基不久,朝中权力分裂,正需要收权于自己,而廷杖,便是一个好手段……”
借助廷杖之刑,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大帝除掉了一些反对自己的臣子,也使群臣畏惧,将百官不敢妄言,自己的政令不会遭受反对。
当然,将明朝皇权推向顶峰的,是锦衣卫的另一职责。
(注:此处皇权指明朝前期锦衣卫作用,真正将皇权推向巅峰的,是内阁。)
轻纱女子若有所思:“还有这般妙处,倒是我浅薄了。”
她是个聪明人,很多事情一点就通,略微思考之后,很快就也明白了林易的意思。
“赵小姐是女子,生性柔和,想不到也很正常,不能说是浅薄,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锦衣卫的另一项职责——巡查缉捕。”
林易继续道:“在暗卫原有职责的基础上,锦衣卫的权力进一步扩大,他们根据自己级别,可以调查大部分官员,而若是有圣上许可的话,可以调查任何人。抓捕之事六扇门及各衙门需全力支持,锦衣卫有自己的诏狱,可以自行逮捕、刑讯、处决, 而这个过程不需要三司同意,三司也无权插手。
在特殊情况下,锦衣卫有权自行处决犯人或执行事务,而后才将事情上报。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踏雪无痕,锦衣夜行!
这就是林某所想的锦衣卫。”
说到最后,林易不禁有些心潮澎湃,锦衣卫的存在,虽然也有黑暗的地方,但雀食狂拽酷炫**炸天,对男人冲击力巨大。
轻纱女子听完这一番话,略有所思。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
她所思考的,自然是林易所说的这项举措所能带来的益处,以及其弊端所在。
一旁的梅道黎帮她问了出来:“你说的锦衣卫应该也有其不足之处吧,如此暴力且权力巨大的组织,要是长久以往的话,必然会滋生事端。”
“梅姑娘考虑的是,这锦衣卫,自然不是长久之物,只是初期为皇权扫清障碍、压制百官的手段,若是时间久了,其中必会产生诸多问题,如内有贪污、无中生有、滥用酷刑。所以,待时机成熟,便要果断将其解散,或是剥夺锦衣卫的权力。”
林易当然明白,凡事,有利,就有弊。
明朝锦衣卫,将百官权力压制,自己却有了莫大的权力,滥用职权、依势做宠,且有非法lingru、虐待囚犯的行为,又因权力缺乏限制,为了邀功请赏而罗织罪名,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后来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年废除了锦衣卫,但明成祖朱棣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重新启用了锦衣卫。
明初两代皇帝重用锦衣卫,其后,有明一代,此弊终难去矣。
林易不禁一番唏嘘,看似拉风无比的锦衣卫,其实只是皇帝收束权力的手段。
当然,其实他之所以提出用锦衣卫,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而且,锦衣卫只能为明君所用,使其快速集权,以实行政策,并让政令更好的实施,为百姓安生定下基础,甚至缔造盛世!”
正如洪武大帝,惩贪污,设三司,归耕垦荒,仪智兴农业,使亿民安生;如永乐大帝,兴水利,修大典,远汉迈唐,郑和下西洋,令万国来朝!
锦衣卫用在两位明君手里,才算有用处。
“而当今圣上,无疑是一代明君!”
轻纱女子一愣,梅道黎则是已经开始笑了。
“林捕头过奖了……”
“哪里过奖,林某只是实话实说罢了。”
“……”
“噗——”
一旁的梅道黎忍不住掩嘴轻笑,轻纱女子再度瞪了她一眼,梅道黎赶紧咳嗽一声恢复仪容:“林捕头所言甚是。”
轻纱女子暗暗记了下来,回过头来,不禁问道:
“你真的只是一个捕头?”
捕快,多是粗俗武人,捕头也好不了多少,就算再怎么样,也比不过那些文人,可林易这一番话下来,甚至比好些翰林院的博士都要厉害。
不仅语句通顺,用词颇妙,还处处在理。
着实惊到了轻纱女子。
林易挠了挠头:“林某虽是武夫,但喜好文雅之事,算是有所研究吧。”
“对了,可以动筷子了吗?”他心疼地望了望桌上的饭菜,已经有些凉了。
“林捕头请便。”
虽然面对两个女子,但林易还是放开自己大吃一顿,毕竟,实在是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