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言说此刻的失望,但我还是像溺水之人抓住稻草,默默阅读这份后记。

——感谢各位读者能抽空阅读拙作……这句话我早就想说说看啦!

说来惭愧,这是本人创作十年来第一次写后记,指不定也是最后一次。

这篇后记是在本书尚未确定出版之际,更准确来说是在正篇完结的三秒后顺势写的。

明明还没得到任何人的认可喔?我仿佛听到了类似的吐槽。

说到底后记这种东西,不是只有确定出版了才有写的必要吗?

给无法过审的作品附上后记只会惹人发笑。

还是说想博取审核员的同情?

我觉得都不是,只是此时此刻,仅限于这本《只要有趣就好》——它需要一份后记。

付诸我十年来所有心血之类的废话,不说也罢。

但如果它也不行,那就可以坦然放弃啦。

此刻的澎湃感促使我写下这份后记。

……

仅仅是后记的开头,就令我陷入震撼。

我完全没想到《只要有趣就好》的作者,竟然花了十年都未曾出道。

正如古纤纤所评价的那样,这本书的成熟度极高。

仿佛吸收了市场上所有热销作品的营养,才能催化出这样一本书。

然而这本书真正的作者,却连出道都成问题?

而且说到底,这本书究竟为什么会落到我手上?

又为什么不曾在市场上出现?

带着种种疑惑我接着往下读。

——按照惯例,后记应该感谢一下为这本书,付出过时间与精力的人员。

那么首先当然是我的责任编辑。

说实话有点害羞呢哈哈。

就像是跟最亲密的朋友当面表示感谢,有种因为关系太近而显得客套的感觉。

你对我的帮助这些年来根本细数不清,所以果然还是那句话吧!

请你务必跟我结婚,很急!谢谢!

……

读到这里我开始感觉这作者脑袋果然有点问题。

哪有人会在后记里跟责任编辑求婚的?

而且听他的语气,这十年来都在创作,而且连这本书都不确定是否能出版。

那不就等于无业游民?真亏他说得出口啊!

——接着是指导过我创作的作家前辈。

其实我也不清楚你具体教过我什么,仔细回忆的话全是数不清的贬低与谩骂。

说不定我能坚持创作至今,就是靠着被你锻炼出来的坚韧神经。

尽管你的性格实在恶劣透顶!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你对我做的恶行!

但不得不说,我始终对你充满向往。

感谢你能在我最近的距离发光发亮,让我始终有个明确的目标,能够为之努力。

作为作家的你,值得我永远保持尊敬。

……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想到禾芮。

难道每个郁郁不得志的创作者,都会碰到一个性格恶劣的前辈作家?

这些人的存在与其说是激励创作者,倒不如说是在筛选能抗压的冤大头。

作为作家禾芮确实值得尊敬,但作为人,这家伙绝对不合格!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前辈。

非常感谢你扭曲又乐观的人生观,如果可以的话,真希望我们没有遇见过。

也不知道我俩之间究竟有什么孽缘,碰见你后让我对作家的印象一降再降。

你那说不完的抱怨,和自以为是的名言,实在让我苦不堪言。

但我俩在某些方面却如此可悲得无比契合。

我所应当经历的昏沉与清醒,都在你身上得到映照。

所以麻烦你尽早还钱,看在你介绍那么多高时薪兼职的份上,经常找后辈蹭吃蹭喝我可以不追究。

但借钱不还真的说不过去!

……

我逐渐察觉到不太对劲,无法再以无关者的心态看下去。

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会有这种巧合……

后记里的字句逐渐变得沉重。

——至于插画师,我都还没出版,当然还不知道您是谁啦!

而且会不会有插画师还另说,毕竟这本书还没确定出版嘛。

最后!

我想感谢我自己。

……

深吸了一口气,怀带某种预感,我继续滑动触控板。

——历经十年,我最终写出这本书。

果然,说这种话很有写出传世著作的感觉啊。

虽然还没有得到任何人的认同,但我确信,这已经是我所能达到的极限。

作为凡人的我付出了所能付出的一切,或许真正的天才依旧会对它不屑一顾。

回顾这十年,我感到无比的空虚,却又无比的充实。

时至今日,我依旧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小说。

像是上面那个欠钱不还的前辈,经常感慨自己除了写小说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做。

对于能够坚定地说出这番话的他,我感到艳羡不已。

摒弃自己所有的可能性,坚信自己能成为作家——光是拥有这份自信就已经是种才能。

但我却时常质疑自己,并非只是质疑自己能否成为作家,也质疑自己是否真有那么想成为作家。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对于创作心怀恐惧。

我害怕被人知晓自己的浅薄与无趣。

因为我的人生本就是这么一回事。

我无法像那些天才一样,从乏味的事物当中,提炼出发人深省的观点。

说到底,我写小说只是因为无聊罢了。

尽管我试图在这漫长岁月里,给自己的创作强加一些浪漫色彩。

但依旧无法掩盖我的初衷。

我曾认为自己对于创作有所执念,后来才逐渐发觉,有所执念的是自己仅剩下了创作。

之所以会死死攥住不肯放手,只是因为沉没成本过高,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放手就会沉溺的地步。

明明最初,用来打发时间的事物,只是刚好选择了创作而已。

……

仿佛刀刃朝着胸膛奋力劈砍而来。

血淋淋的心脏任人剖析,最终成为这样一篇类似研究报告的产物。

仅凭共鸣两个字,根本无法形容这灵魂颤栗的感受。

就连自己都难以描述完整的本我,正一丝不挂地裸露在文档之中。

强烈的冲击令我失去思考能力,眼球麻木地追逐着文字。

——然而,我又很感谢那时候的自己,刚好选择了创作。

我从小不擅长绘画,也不懂音乐,体育更是弱项,就连看的书都不是很多。

没有拿得出手的兴趣爱好,游戏也玩得马马虎虎,对于任何事物都没有强烈的喜好。

尽管如此,在无聊之时,我还是选择了创作。

恐怕那便是我距离命运最近的时刻。

明明一直过着乏善可陈的人生,我却开始拥有叙写故事的权利。

创作令我发生了改变。

细微而确切的改变。

沉浸在自己创作的故事当中,我逐渐忘却自己的人生。

说是逃避也没关系,我拥有更多值得我投入的世界。

最初是纸笔,后来是键盘,通过这些媒介,大部分时间的我,都居住在另一个浪漫之地。

那里有着无穷无尽的邂逅,一切都令我心潮澎湃。

我偶尔是故事里的主角,偶尔是故事的观测者。

感受到创作带来的快感后,连现实中的空气都令我身心焦灼。

随着吸入肺中的空气变多,年岁也无法避免增长,我被迫感受到现实的重量。

某天吃饭时,我忽然察觉到人无法独自生活。

可供我逃离现实的故事,实际上是由父母在供给营养。

如果无法靠自己供给,总有一天那个世界只能成为空想。

能够支撑我继续创作的方法,只有成为作家——大概就是从那一瞬间开始,现实渗入了我的故事。

我不再为故事本身而创作,而是为了能够继续创作而创作。

如此一来,我失去了真正能够与那个世界连接的媒介。

现实中的一切都令我焦头烂额,我在现实中苦苦挣扎,呕心沥血的创作时常令我呕吐不已。

这样的岁月过了一年又一年,回过神,我已经到了不得不供养自己的年纪。

啊,供养自己?

我是怀着这样的目的而创作吗?

我摄入的食物和水分,只是为了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运作吗?

那就算不是创作,也没有关系吧。

在创作之余,我开始接触各类兼职零工。

比起创作,我竟然感觉单纯的体力劳动会更轻松。

所以到头来,我究竟还剩下什么?

审视自我,原来躯壳里早已空荡无物。

我的一切始终留在那个世界。

……

眼睛变得模糊不清,剩下的文字无法成像。

无论怎么擦拭都源源不绝。

眼泪的源头,是痛彻心扉。

想要发出哀嚎,阻塞的咽喉却无法吱声。

无从宣泄的悲伤只能独自咬紧牙关承受。

我倒在酒店的床铺上,死死攥紧被子的一角。

原来没有所谓的共鸣,什么好像、仿佛之类暧昧的字眼,从来都不存在。

《只要有趣就好》——真切地寄宿着我的灵魂。

这篇后记,正是我的灵魂在痛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