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当中有记载一位叫友的发家史:友担任司徒一年,周幽王因为宠爱褒姒,王室政治腐败,有些诸侯不服从王室的领导。于是友问史伯:“王室多难,我应该怎么样才能躲避灾难?”
史伯心里明白,友问他的,是一旦周王室这棵大树倒下,他和他的族人该如何在这即将到来的乱世之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仔细考虑后,史伯很郑重地回答道:“恐怕只有雒邑(周朝的都城)以东、黄河与济水以南的地区符合您的要求吧。”
接下来友和史伯的一番对话,堪称春秋版的“隆中对”。史伯分析说,雒邑以东、济水以南的那片地区靠近虢国、郐国,这两个国家的国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很贪婪,喜欢占小便宜,百姓不亲附他们。
“如今您身为王室司徒,位高权重,百姓又拥戴您,您如果要求居住在那里,虢、郐两国国君见您在朝中当权,也会同意将土地分给您。那样的话,不用过多久,虢、郐两国的百姓就变成了您的百姓了。”
友听从了史伯的建议。他向周幽王请求,将自己领地上的百姓东迁至雒东。畏于他的权势,虢、郐两国果然献给他十座城池,就在那里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郑国。
不久之后,友的担心变成现实,犬戎大举入侵王畿,一举攻破周朝的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和他的儿子伯服,俘虏了周幽王的宠妃褒姒。值得一提的是,友虽然早就准备好了逃生之路,在关键时刻却表现出无比的忠义,为了保护周幽王,战死在乱军之中。被找到了乐子啊,真玄。
瑞鹤仙(和丁基仲)
画楼帘卷翠。正柳约东风,摇荡东霁。缃桃雨才洗。似妆临宝镜。脂凝铅水,云遍髻子。坠钗梁、羞看燕垒。最堪怜,锦绣香中,早有片红飘砌。
间记。琴弹古调,曲按清商,旧年时事。屏山画里。江南信,梦中寄。感春浓怀抱,午酲初解,浅酌依然又醉。傍阑干、犹怯馀寒,倦和袖倚。
瑞鹤仙,又名一捻红,词牌得自一个号紫姑神的女仙,周权任婺州守时,为参加方粢的宴会,请紫姑神为他预作一词以助宴席雅兴,并限定词牌韵令,命用“瑞鹤仙”调咏一捻红牡丹,且以捻字为韵,这并没有难倒紫姑神。
《夷坚志》云:“吴兴周权巽伯,……通判方粢宴客,就郡借妓。周适邀仙,因从容求赋一词,往侑席。仙乞题,指屏内一捻红牡丹,令咏之。又乞词名及韵令,作《瑞鹤仙》,用捻字为韵,意欲因险困之。亦不思而就,其语云:‘睹娇红细捻,(下略)’。”
《瑞鹤仙》有十六体,双调,有一百字、一百零一字、一百零三字之别,前后段句数不等,押韵句不一。本首用一百零二字,前段十一句,七仄韵,后段十一句,六仄韵体。借一捻红表自己(周氏)心意,确实难得。
赏析
上片写景。开头“画楼卷帘翠”一句,点出词中人物所处的典型环境。全词所描绘的春景,均在画楼卷帘时所见。一个“卷”字,写出女子在画楼内的动作,也暗示了她的盼春、惜春之情。“翠”字是卷帘后所见春景的第一印象。
“正柳约东风,摇荡春霁”是人在画楼内所见的春风骀荡,杨柳依依的景色。这里运用拟人手法,将“柳”与“东风”都赋予生命,似乎杨柳邀请徐徐东风,吹出了一个春的世界。“摇荡春霁”是东风把春天摇荡得云消雾散,天和日丽。“霁”本指雨晴,后引申为风雨晴,云雾散。
“缃桃雨才洗”三句,写春雨淋春花。那绵绵春雨洗涤着绿树红花,好像美女在宝镜前巧梳妆匀黛粉。“缃桃雨”写雨散在红花绿叶上,分外鲜艳明丽。“缃”本为桑,引申为嫩叶的黄绿色。“云偏髻子”三句,写画楼中女子仰看双燕入巢的情态与内心活动。她仰看双燕入巢,云髻偏了,头钗坠了,可见仰视梁燕时间久长而入神。
“羞看燕垒”描写女子内心情感:燕子尚且双栖双飞,而自己却独宿画楼,这怎不令人“羞”杀!“梁”是物居中而拱者,这里指发钗别棍。“最堪怜”三句,说在姹紫嫣红的春天,台阶上早有落红片片。这既是写春雨后红花飘落的景色,更是自喻。词人是丁宥小妾,另居别室,当然有红粉自怜之叹。
下片“闲记”二字,引出回忆。当年他们一起“琴弹古调,曲按清商”过着欢乐的生活,而现在早已不复存在。“旧年时事”四句,词人感慨说:过去美好的回忆,都成了屏风中的画,可望而不可即;思念夫婿的锦书,也只能“梦中寄”了,这平淡的话语带出多少寂寥忧郁。眼前虽是一片浓郁的春色,然词中人也只能感叹不已了。
“午酲初解”二句,写画楼女子只好以酒消愁,然而酒醉刚解,再浅浅一酌依然又醉了。“依然又醉”几字,突出了内心忧闷。“酲”酒醒后所感觉的困惫如病的状态。结句与词中人依傍阑干,怯寒倦懒的百无聊赖之状,从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物内心苦闷怅惘之情。
全词以铺叙手法揭示主旨。上阕主要写景,下阕写人事。上阕以春风骀荡,杨柳依依,春雨如醪,燕燕于飞的盛景,层层铺垫,为词中人物的孤寂、惆怅起了很好的反衬作用。而“片红飘砌”的景象,又与词中人物作了类比、映衬。下阕主要写人事,既有往事的回忆,又有眼前饮酒消愁,醉倚阑干的情状描写,这些铺叙突出了人物,加深了主旨。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