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陆】
位于泱大陆以东,西北部隔冬日海峡与北大陆相望,西南部隔丝绸海峡与南大陆相望,在八块大陆中面积排名第三,也称东洲、东土。
【盈洲】
既‘狄境’,主要指东大陆西北部非炎族的地区,后指东大陆东北部盈族故土,其范围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普遍视作位于连山东部至海岸的广阔区域。
【丰洲】
既‘戎地’,主要指东大陆西北部非炎族的地区,其范围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普遍视作位于剑渡山脉北部、连山西部至海岸的广阔区域。
【充洲】
既‘夷域’,主要指东大陆东南部非炎族的地区,其范围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普遍视作位于仙江南部南部至海岸的广阔区域。
【沛洲】
既‘蛮疆’,主要指东大陆西南部非炎族的地区,其范围历朝历代均有所不同,普遍视作位于剑渡山脉南部至海岸的广阔区域。
【朔方边垣】
为防范北戎,从大昌王朝便开始修筑的北方工事,至大顺王朝时已延续1800年。从东海岸的御东关至西海岸的镇西关,中间婉蜒曲折共4万余公里,在古代是炎族与北戎的分界线。
朔方边垣修筑的最初目的是将北方的游牧民族挡在连山之外,保护东原大地不受外来威胁,如今它虽然已经没有了防御的用途,却仍是一道令人震撼的景观,充满了传奇色彩。
——天命帝玺只能算是宝物,朔方边垣才能称得上奇迹。
【御东关】
朔方边垣的起点,位于盈洲东南部。
【镇西关】
朔方边垣的终点,位于东洲西海岸。
【北军十六镇】
东大陆自大襄王朝起,为防范北戎,不断在北方边境增设边塞,至大顺王朝已增至十六镇,史称北军十六镇。
【护戍堡】
护戍堡指的不是某一个堡,而是连山及连山以北许多军事堡垒的统称,虽然古时候东洲王朝在连山驻扎重兵防范北戎入侵,但为了更好的防守连山一带,东洲王朝会在连山一线以北的前沿地带修筑军事堡垒,既护戍堡,一旦北戎入侵,护戍堡就可以优先被北戎军队针对,进而为连山的东洲王朝部队集结出发争取时间。
北戎军队不可能允许自己攻击连山一线时后方存在护戍堡这样的钉子,但如果攻击护戍堡则必然会分散兵力,给东洲王朝部队将己方各个击破的机会。
——护戍堡虽然以军事为主,平日里也承担着集市榷场之类的作用,比如历史上曾让大重王朝折戟的大胜堡就是一座最有名的护戍堡。
【武安关】
位于河间道的古代关隘,曾见证过历史上诸多事件。
【黄云关】
位于东洲连山以南的关隘,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
——尸骸堆过黄云关,英雄埋葬背阴山。
【三山五岳】
位于东洲大地的名山,其中五岳没有争议,即钊山,杉山,淼山,炘山,坤山,而三山则始终存在争议,但如果以东洲大地上实际能够找到的山来说,自然是光荧山、宣朗山、腾射山。
【五湖四海】
位于东洲大地的水域,其中五湖为东原最大的五座淡水湖,既天珠湖、地泽湖、玄商湖、黄音湖、钟楚湖,而四海则是对周围海域的统称,既东溟海、西溟海、南溟海与北溟海。
【朔江】
位于三江道北部的河流,盈洲的最北方边界。
【两界山】
连山北部的一座山,山间有峡谷,是易守难攻的地方。
——这座山两侧的岩石材质有所不同,以至于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因此得名两界山。
【封离谷】
位于两界山附近的山谷,自古相传,这里封镇着一只法力无边的妖怪。
【生死关】
位于两界山的隘口,除了此隘口便到了北戎地界。
【危岭】
位于东洲中部,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三叠川】
位于东洲西南部危岭的山川,山势有丽,水绕峰环,彼此错落有致,好似三条布带交叠,因而得名三叠川。
【千绝山】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大山,常年被冰雪覆盖,人迹罕至,非常危险。
【万灭岭】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千绝山,地势险要,就连野兽都难以生活。
【乱秋渠】
位于东洲中部的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王土时代的襄国能最终夺取天下,乱秋渠带来的水利灌溉可以说功不可没。
【长庭山】
位于东洲东南部。
【长庭关】
位于长庭山关隘的一处险关,历史上著名的‘长庭之难’便发生于此关。
【铸剑山】
位于东洲东部,历史上曾有许多铸剑大师的逸闻诞生于此。
【铸剑关】
古代关隘,位于东洲东部的天畿道铸剑山,依山傍水十分险要。
——十年磨一剑本必胜,奈何人生苦短,又有几个十年能去铸剑?
【荡寇关】
古代关隘,位于东洲南部。
【破虏关】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关山道,是扼守西北的门户,历史上古代王朝在此驻扎重兵防范北戎来犯。
【龙庭关】
位于东洲东北部的雄关,历史上是抵御盈洲地区边疆民族入侵的门户。
【跋喀揦延山】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山脉,属于高寒地区。
【土革塔瓦罕草原】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草原,部分地区呈荒漠化。
——草原上的规矩很严厉,但也很公道。
【腾格拉里林区】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林区,其中溪流险滩不计其数。
【尸坨岭】
东大陆西北部的山岭,又名‘失脱(Shto)岭’,也被叫做‘石头’岭,历史上大顺王朝为了惩罚‘奶头山’之战中为法苏效命的西北边疆民族,将许多人驱赶至此,这些人在身着单衣的情况下被冻成了冰坨,由此得名‘尸坨岭’,后世的北极星与摇光星也曾在此进行过一场大战,北极星电影《血洪雪柏》与摇光星回忆录《伤心海》曾讲述过这场战争。
——那些尸体在风雪中冻成了一块块冰雕,我们不得不把他们从山路上推下去,为后续的部队腾出通道,那些冰雕落在山崖下摔成了一坨坨混杂着碎肉的冰块……
【悬棺山】
位于东大陆西南部,这里在古时候有着悬棺而葬的习俗。
——古时候没有先进的机械,人们是怎么把棺材放到近乎垂直于地面的山壁上呢?
【无念峰】
悬棺山山峰之一。
【无言峰】
悬棺山山峰之一。
【卡拉奇大草原】
位于连山以北的大草原。
——贫瘠的土地孕育着绝望之人,大草原也不例外。
【东原】
广义指仙江与神河之间的地区,狭义指以河间道为中心的平原,自古以来便有‘东原定,天下宁。东原在手,天下皆有’的说法。
——江河拥入怀,山海未曾改,三祖会盟地,东原自此来。
【化骨原】
位于东大陆连山以北,历史上是人迹罕至的绝地。
【屠森坡】
东大陆地名,位于西北部,本名‘野狼坡’,因木氏三煞在此遭戮,后更名‘屠森坡’。
【稽神山】
东大陆地名,位于南部,是古代方士炼丹修道之地。
【阆风巅】
稽神山的主峰,据传古代曾有仙人在此授道。
【通臂山】
位于东大陆东部,因看上去好似人的手臂,因此得名。
【擎天峰】
通臂山最高峰,看上去就像一个擎天巨人,因此得名。
【纸鸢岭】
位于剑渡山脉东部的山岭。
【琼华山】
位于东大陆东北部,终年积雪。
【泣血江】
位于东大陆东部,仙江以北。
【漂橹荡】
位于泣血江的港汊。
【天水湖】
位于仙江南部的湖泊,东大陆第三大湖泊,由仙江支流醴觞江、沅芷江入水湖泊西部,然后经湖泊东部泪娑江、湘竹江汇入仙江。
——城可三日无粮而乱,不可一日无水而亡。
【云麓岛】
位于天水湖上最大的湖心岛,古代称之为‘橘洲’。
——江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春风知我意,吹梦到橘洲。
【麓山】
位于云麓岛的一座小山。
【紫石潭】
位于麓山的一处石潭,潭中多紫石,因而得名。
【西风水上楼】
位于云麓岛上的古代建筑,历史极其悠久,可以追溯至赤玄乱世时期。
【蜉蝣泡】
东大陆地名,位于璇玑星西北部,曾是璇玑星历史上流放犯人的地方。
【孑孓地】
东大陆地名,位于北极星东北部,曾是北极星历史上流放犯人的地方。
【九霄山】
位于东大陆东部,九霄宫的所在地。因九峰一峰高过一峰,好似九重天阙,引而得名‘九霄’。
【灵璧山】
位于神河以北。
【玉女涧】
位于东大陆神河以北的灵璧山。
【入云山】
位于剑渡山脉东南部。
【白云峰】
位于入云山的一座山峰。
【白云峰头寺】
位于入云山白云峰的一座寺庙,因为正好位于峰头悬崖之上且毗邻云海,由此得名。
【越山】
位于剑渡山脉西部的支脉。
【盘龙山】
位于剑渡山脉东部,入云山北部。
【积金台】
盘龙山的一处平台,乃是古代帝王祭祀所修建。
【平丘山】
位于剑渡山脉东部,盘龙山西北部。
【仙江】
位于东大陆南部的河流,东大陆第一长河,发源于剑渡山脉。
【神河】
位于东大陆北部的河流,东大陆第二长河,发源于连山。
——一条河流的水流往正确的地方,可以创造许多财富。
【天授山】
位于东大陆‘阳朔道’,地形复杂蜿蜒,传说历史上三祖会盟便是在此。
【万壑岭】
位于天授山东部,地势复杂,九曲十八弯。
【峻极峰】
天授山的山峰,即为高大险峻。
【君临台】
峻极峰顶的一处天然形成平台,辰龙帝便是在此祭天称帝,此后历朝皇帝均会来此祭天祈福。
【神女山】
位于东大陆东部东海道,根据当地传说,司掌兴云降雨的神女就隐居在这座山中,因而得名神女山,故山中总是云遮雾绕,细雨连绵,关于这位东海神女的传说极多,据现代地理研究表明,这里经常起雾降雨的原因其实和地理环境有关,而非神力所为。
【云雨湖】
位于神女山中,是一座云遮雾绕的岛屿,经常细雨连绵。
——任何不注重水价值的人都是没经历过缺水的。
【鸾凤岛】
‘蠃皇会神女’传说的发生地,既位于云雨湖中心一座天然而成的小岛,传说蠃皇东征至此,曾在此见到鸾鸟与凤凰腾空飞舞,将之视作吉兆,因而得名鸾凤岛,而御风神女与行雨神女的身影在岛上若隐若现,两位神女邀蠃皇登岛合欢共寝。而另一个说法是蠃皇在此祈求风调雨顺,而神女应蠃皇之祈求在此兴云降雨。现代学者普遍认为无论哪一个说法都是为了表明蠃皇对此征服的正统性,因为两个故事的核心均是当地被征服者的神祇为征服者服务。
璇玑星建立后,该岛被龙家私有化。
【神女馆】
位于鸾凤岛的庭院,本是古人修建的祭祀御风神女与行雨神女的庙宇,历史上多次毁坏,后被古代商贾大户改建为民居。
【化龙池】
位于神女馆内的池塘。
【冥观室】
位于神女馆内的密室,收藏有诸多武学典籍。
【大青山】
贯通南川道与剑东道,但因为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历史上并没有在当地进行过大规模开发。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东竹】
东大陆西南部地名,位于大青山。
【青峰顶】
东竹一处山口的制高点,因山路螺旋上升至山顶可俯瞰四方而得名。
【连山】
位于东大陆北部的山脉,几乎横贯大陆东西,连山在古代被视作北戎诸民族与炎族领土的天然分界线。
——连山是一道天然屏障,是难以逾越的天险。
【剑渡山脉】
位于东大陆西部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环境地势复杂,多有险峰深涧阻隔,几乎纵贯半个大陆,北部与连山相望,自玩家出现后这里更是有怪兽出没伤人,危险无处不在。
关于这条山脉名称的由来可谓说法甚多,因剑渡山脉地貌在地图上酷似一柄宝剑,故众多说法之中以‘仙人掷剑’一说流传最广。
民间自古流传,古时两个部落比邻于此,相互交战长达数十年之久,战火所过之处生灵涂炭,真可以说得上是哀鸿遍野、干戈满目,民众苦不堪言,大地遍布疮痍。
有一日,一仙人从天而降,相传此仙为天帝身边执剑之臣,其不忍民众为此不义战火所吞噬,便在此交战区域掷下宝剑,剑锋化作山脉将两大王朝东西分隔,令两大王朝东西不能相见,又恐天帝降罪,即罢兵休战,从此战火不起,民众安居乐业,深感上苍神祇之德,遂称此山脉为‘剑渡’。
这个故事流传千年,其版本至少有数十个之多,然岁月变迁,很多事情根本无从考证,仙人掷剑之说更是天方夜谭,不能尽信。
【无竹峰】
剑渡山脉的一处山峰,地势险峻,壮丽奇绝,虽然叫做无竹峰,但山下到处都是方竹。
这无竹峰和周围的环境大为不同,这些方竹在无竹峰周边都有分布,但无竹峰上却是一根都没有,即便将其移植到无竹峰上也会很快死去,因山上的竹子无法存活以至于一根竹子都没有,故此得名‘无竹峰’。
【无所山居】
谭星垣修建的一处宅院,屋舍众多,颇有古意,内有机关消息。
【苍古崖】
无竹峰的一处山崖,虽然宽阔却巍峨险峻,令人自下而上望去心生畏惧,站在上面可眺望远山。
【无争台】
苍古崖上的一处平台,非常平缓。
【太乙山】
东大陆辰教名山,太乙灵墟门所在。
【千岩山】
位于枫都东北方的低矮环形山,数亿年前曾是火山口,地势较为平缓,怪石嶙峋层出不穷,远远望去就像一堆石头镶嵌在山上,堪称一大奇景,因而得名‘千岩山’。
【狼山】
东大陆北方山脉,经常在古代诗句里提到,比如‘不破胡虏誓不休,不达狼山终不还’。
实际上,从特定角度来看狼山名不符实,因为狼山无狼。
【泰赤乌峰】
狼山最高峰,海拔6636米。
【天柱山】
位于东洲北部的沿海高山。
【地维谷】
位于天柱山的山谷。
【锁云天门】
位于天柱山的一处奇景,一座天然生成的岩石拱门横跨山谷两侧,高耸入云,几千年来未有坍塌。
【鸣金山】
位于东洲西部的山。
【擂鼓峰】
鸣金山主峰。
【栖凤山】
位于未央道枫都附近,山上遍布枫树。
【染枫江】
经栖凤山穿过枫都的河流。
【洗墨江】
东大陆中西部河流,位于剑渡山脉以南,和仙江同源。
【浣纱江】
东大陆东部河流,仙江分支。
【珍珑山】
位于东大陆中部,‘弈女破四圣’故事的发生地。
【夔山】
位于东大陆东海道。
【千古峰】
夔山最高峰。
【礼义峰】
位于夔山,方子曾在此传道授业,为门徒答疑解惑。
【背阴山】
位于东大陆中部,古代许多帝王陵寝所在之地。
【赤贯山】
位于东大陆南部景云道,由于独特的地质地貌,狭长山体呈红褐色,因此得名‘赤贯山’。
【雁不归】
位于赤贯山南部的山谷,终年云遮雾绕,环境复杂。极易迷失方向,号称连大雁进入都有来无归,因此得名雁不归。
【渡泸关】
剑渡古道上重要的隘口,具有重要的军事意义。
【天龙大运河】
大坚王朝的末帝梁庆在位期间发掘的一条贯通龙津道与天畿道的大运河,耗费空前,虽然有利于后世却导致令他因此亡国。
——水流以意志为转移,这是何等的力量。
【剑渡古道】
也称‘盐米路’,历史上负责将东大陆西海岸的盐、米输送至内地的山道,为此历朝历代开凿剑渡山脉将其中的山道打通,断断续续用了九十余年,动用了近百万人力,这才形成了这横穿剑渡山脉的道路网,随着时间推移,来自南大陆朝贡国的贸易品以及各方商旅都开始经过这条商路穿梭于剑渡山脉,历史上除了用于运输盐铁等物资外,还包括借此实现军队的东西调度,在许多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盐以勺量可增鲜,盐以仓储可致富。
【奶头山】
位于东大陆西北部,至于名称由来则是和两大标志性山头的形状有关……历史上著名的‘奶头山之战’发生地。
【冬骨山】
位于东大陆西北部。
【塔塔河】
位于东大陆西北部,冬骨山西南部。
——水是生命之源,必须得到尊重。
【马拉犁山谷】
位于冬骨山西南部。
【金沙湾】
位于东大陆西部,紧邻北极星首都星河市,随着近代北极星的崛起而变得繁华。
——新鲜捕获的鱼可以在城市里卖个好价钱。
【汉泽平原】
指东大陆中部由仙江支流汉河与泽河冲积而成的平原,汉北道与汉南道中的‘汉’指的便是汉河。
【灵台山】
东大陆梵教名山,梵教青莲部十六宗之一的‘天音宗’发源地。
【阳盈山】
位于东大陆中平道,古时候曾是方士道人炼丹的圣地,历史上多位皇帝也曾遣人至此炼制长生不老药,至于结果……他们要是成功了就不会躺在墓里了。
【九曲岭】
位于宝衡道,因地势九曲十八弯而闻名。
【八门峰】
位于九曲岭,因山势陡峭复杂而闻名。
【万花谷】
位于东大陆太平道,谷内四季如春,终年百花盛开。
【雾笼山】
位于东大陆云岭道,林木茂密,常年烟笼雾绕。
【朝阳半岛】
位于东大陆东部的半岛,东海道的所在地。
【踏沙湾】
朝阳半岛北部的海湾。
【朝阳山】
位于朝阳半岛东北部的山脉。
【朝阳江】
发源于朝阳山并最终汇入辽阔海的河流。
【半壁山】
位于朝阳半岛东部的山脉。
【握日峰】
半壁山的主峰,历史上‘握日传说’的发生地。
【青空山】
东洲南部的一座高山,自古便是世外之人隐修之地。
【杳然峰】
青空山的主峰。
【孤鸿台】
位于杳然峰的一处天然平台。
【云藏山】
东洲南部的一座高山,自古便是行客云游之地。
【风约溪】
位于云藏山中,景色极其秀丽。
【水合山】
位于西陵道的山峰,因是两条水流交汇之处,因而得名水合山。
【朝云峰】
水合山主峰,林木茂密,非常秀丽。
【奇门山】
连山分支,怪石嶙峋,地势极其险要。
【万古窟】
奇门山的一个洞窟,内部四通八达。
【观妙山】
位于东大陆南部,历史上曾是辰教道士炼丹之处。
【问天谷】
位于观妙山的一处山谷。
【寒山】
位于东大陆北部,属狼山分支。
【凌寒峰】
寒山主峰,终日积雪不化。
【天风谷】
位于东大陆北部,万载传成名之地。
——血色照烟霞,落日尽浮华,看百年风流,剑神名天下。
【一梦江】
位于东大陆西部。
【铁钩山】
位于东洲东北部的山。
【银画雪原】
位于东洲东北部的茫茫雪原。
【甘茂岭】
位于东大陆南部,因甘茂岭战役而闻名天下。
【龙空山】
龙空派的所在地,古代盛传此地有真龙现世。
【隐龙峰】
龙空山主峰。
【腾龙涧】
隐龙峰的一处山涧。
【锁龙洞】
腾龙涧下方半山腰的一处洞穴。
【聆风峡】
位于东大陆西部的峡谷。
【鸣雨坪】
位于东大陆西部聆风峡中的一处地势平缓的地方。
【天元山】
东洲北部一座终日白雪皑皑的山。
【地极谷】
位于天元山中的山谷,蕴含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温泉。
【天关山】
位于东大陆西部,地势异常险峻。
【孤竹峰】
天关山的主峰,山上遍布竹子,不知为什么叫做孤竹峰。
【屏岩谷】
位于东洲中部,一座岩壁光滑犹如屏风般的山谷。
【崃亭山】
位于东洲西南部。
【池池河】
位于东洲西南部的河流。
【不动山】
位于东大陆南部的大山。
【盘古峰】
不动山的主峰。
【雄凤山】
位于东洲西部,据说历史上有凤凰现世,是历史上大昌王朝的发源地,山上盛产各种药材,吸引着许多古往今来的采药人。
【大圣峰】
东洲名山,相传古时曾有圣贤大能于此收徒传道,故而得名大圣峰。
【渡川江】
东洲中部的江河。
【留蟠岭】
东洲中部的山岭。
【子夜谷】
东洲中部的要地。
【四坂坡】
东洲南部的山地。
【三省岗】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一座山岗。
【冶琴冰洞】
位于东洲西北部的一座山洞,是‘冶琴先生’修炼武功的洞府,洞内终日严寒,结满了厚厚的冰霜。
【鹏北海】
虽然名字里有‘海’,但实际上是位于狼山的一处高山湖。
【干将山】
东大陆中部名山,自古便是铸剑圣地。
【莫邪谷】
位于干将山中,传说中的‘雷火剑’便是诞生于此地。
——百炼宝刀生玄光,千锻名剑飞寒芒。
【抟土山】
位于东洲北部,造型奇特,仿佛人手捏成一般,因而得名‘抟土’。
【炼石谷】
位于抟土山,温差变化极大,非常特别。
【浴日池】
位于炼石谷的一处湖泊,对于修炼某些武功大有裨益。
【日沉阁】
位于浴日池上的楼阁,至虚纯一门的所在。
【六奇山】
位于东洲西北部,以山、水、云、石、草、木六色奇景为人称道,故名‘六奇山’。
【三清谷】
位于六奇山中,古代曾有隐士在此悟道。
【丹砂泉】
位于三清谷的一处泉水,呈现诡异的赤红色。
【虹梁山】
位于东洲南部的山,由于特殊的地质结构,山体呈现彩虹色,因此得名虹梁山。
——著名的‘虹梁地貌’就是由此得名。
【霞缕瀑】
位于虹梁山的瀑布,犹如彩虹悬挂山壁,非常漂亮。
【赤熛丹洞】
位于虹梁山最大的山洞,也是虹梁山中天然形成的一系列山洞的统称。
【雪满湾】
位于东大陆北部的海湾。
【砥石川】
位于东大陆西部的一处地名,四围都是高山,中间是狭窄的平原。
【太始冈】
砥石川的一处山冈。
【乱云渡】
砥石川的一处渡口,地理位置非常险要。
【飞熊山】
位于东洲南部,曾是古代的兵家必争之地。
【卧龙谷】
飞熊山的一处山谷,古代曾有名士在此隐居。
【重华山】
位于东洲东部的的名山。
【清瑶湖】
位于重华山中的湖泊。
【嘉月岛】
位于清瑶湖的湖心岛。
【六指山】
位于东洲南部的一座大山,因为山脊酷似六根手指,因此得名。
【帝休岭】
位于六指山的山岭,古代曾有多位帝王流亡至此最终身亡,由此得名‘帝休岭’,被视作极为不祥的地方。
——古代皇帝不会来这里视察的,别问为什么。
【灵棋山】
位于东洲北部,属连山分支。
【乐道峰】
灵棋山主峰。
【神女洞】
乐道峰一处石洞,内部有着许多五光十色的石头。
【静珠宫】
依托神女洞建立的洞中建筑,是‘华音浴天教’的所在。
【乾元神室】
静珠宫深处的一座宽阔的石室,内部极为高大,灵气浓郁,非常适合修炼。
【坤极华池】
乾元神室中央的小湖泊,有着和乾元神室截然相反的灵气。
【仙翁柱】
坤极华池内一处奇异的景色,看上去是一根直冲云霄的粗大石柱,但这石柱外形酷似鹤发童颜的拄杖老人,因此得名‘仙翁柱’。
【彼苍轩】
修建在仙翁柱内的楼阁,非常狭小,是依托内部结构的缝隙修建的。
【跃鲤溪】
位于东洲南部的一条溪流,因为溪中多鲤鱼,由此得名。
【鸣玉清溪石】
跃鲤溪中的一块大石头,仿若玉石般光华白净,伫立在水中已经千年之久,只要有水流过,就能听到清脆的声音,仿佛玉石相击,东洲古代诗人墨客对此多有描述。
——现代研究表面,这块石头之所以会发出声音,与长期被水侵蚀的石头内部结构有着紧密的关系。
【雷动山】
位于东洲西北部,常年雷声阵阵。
【雨回谷】
位于雷动山,终日暴雨倾盆。
【弋阳溪】
位于东洲北部的溪流,历史上著名的‘弋阳之盟’便发生于该处。
【桂河】
流经东洲西南部的河流。
【大明河】
流经东洲西南部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