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今天这首词就是作者郑觉斋当时应和之作。
琼花真正名扬天下,都归功于隋炀帝。传说隋炀帝就是为到扬州赏琼花而下令开凿了大运河,王世充则因画出了琼花图被隋炀帝赏识,以此飞黄腾达。扬州后土庙的琼花,王禹偁早期赋诗赞美;后韩琦《后土庙琼花》赞曰:“维扬一枝花,四海无同类”,更赞誉了琼花的珍异稀少;欧阳修做扬州太守时,又在花旁建“无双亭”。
扬州琼花奇就奇在无法移栽,据宋朝周密撰的《齐东野语》记载,宋仁宗庆历年间曾从琼花观中将琼花移栽到开封,但后因逐渐枯萎而发回扬州,宋孝宗淳熙年间(一一七四至一一八九年),又把它移栽到杭州的皇宫禁苑之中,谁知逾年而枯,不久,载还扬州,却又枯木复苏,人们皆称琼花是有情之物。可惜,这一代名花终于在元代初年枯萎死去,从此绝迹。
二十年后,也就是元至元三十三年,有个道士金丙瑞,以“聚八仙”补种在琼花观,后人称琼花者,实是“聚八仙”。而琼花和聚八仙还是有明显区别,宋淳熙年间,扬州太守郑兴裔既见过真品琼花,也见过聚八仙。他在《琼花辨》一文中列举了两花不同者有三:
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渐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此外,琼花一花九朵,而聚八仙则一花八朵。因此,如今的琼花实则为聚八仙,并非琼花,而真正的琼花,则在宋亡后就已经香消玉殒,世人再无机缘得识真面目了!
先上赵词:
扬州慢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好了,今天的词:
扬州慢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沈水香球。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新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赏析
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既是琼花之莹洁,又是女子轻盈体态。女子新妆试罢.于香雾缭绕中幽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慢》一词为证。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虽然词人未作工细的描绘,但却传出了琼花的精神。
“记晓”三句,承上“迷楼”,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炀帝观赏的盛事。“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对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华不复的感伤。赵以夫原唱《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
“缇骑星流”,写出炀帝赏花心情之切,从侧面烘托出琼花之出众不凡。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词言琼花“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有梦魂。想象富有情致。
下片由“吹梦南州”一语点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似羞人、踪迹萍浮”。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了。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
秦观《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我欲”二句,写词人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缠腰骑鹤”,这里使用的是一个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说,话说一个人很贪婪,他既要腰缠万贯,又要长生不老,而且还要到风景秀美的扬州去玩儿;熟语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而在此词里,作者谓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重重慨叹交织在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
所以还是,欲知后词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