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云山半岛中部的城市,曾是公理会的所在地。
【锚渔市】
位于云山半岛东部的城市,本来是个小渔村,因为地理位置在工业化浪潮中成为港口城市,以造船业和渔业闻名。
【梅花驿市】
位于云山半岛西北部的城市,是织女星近代改名潮中少有的未被更名的城市,亦是通往云山半岛中部的交通要地。
【烟横浦市】
位于云山半岛西北部,紧邻雪江西侧入海口。
【原木市】
位于云山半岛中部,以盛产木材著称。
【原木市第八小学】
一座完全由木质建筑构成的小学,世界大战期间被焚烧殆尽。
【白桦树镇】
原木市下属的小镇,因当地遍布白桦树而得名。
【‘木头人’车站】
原木市的车站,所有建筑均为木制,从高处看上去别具一格,就像一个躺在地上的木头人。
【纪念碑群】
又名‘无名纪念碑’,织女星科学院在战后于云山半岛原木市周边修筑的纪念雕塑,外观上是一堆长短不一的剑横七竖八的插在地上,但难得的是这些剑是一个整体,全部由一块巨石雕琢而成。
——那是‘剑’形状的死。
【九点钟市】
位于云山半岛西南部的沿海城市,虽然名字与十一点钟市很像,但命名原因却并不相同,因为这座城市的布局依托海岸线,东部海岸线与南部海岸线看上去很像九点钟的指针分布,因此得名‘九点钟市’。
【七十七枚子弹区】
九点钟市街区,与八十八枚硬币区隔江相望。
【‘最后的防线’桥】
位于九点钟市七十七枚子弹区的桥梁,原名‘短剑桥’,战前曾是当地重要的交通枢纽,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大半,只剩断桥,战后更名为‘最后的防线桥’,具备一定的纪念意义。
【‘短剑’桥】
世界大战后,在九点钟市最后的防线桥旁修建的新桥,外形与被摧毁之前的最后的防线桥一致。
【‘九点钟市保卫战纪念碑’】
伫立于九点钟市七十七枚子弹区轻舟江畔的纪念碑,上面雕刻着九点钟市保卫战期间织女星的布防图以及璇玑星的突破路线,你能依稀看到那赤红色的进攻路线击穿一道道防线,停滞在最后一道防线前。
——九点钟市保卫战是一场惨胜的战役,但对织女星却具有非凡的意义,织女星阻挡了璇玑星军队攻占整个云山半岛的脚步,打破了织女星公民心中对璇玑星的畏惧以及那赤色军旗下不可战胜的神话。
【五十五名老船夫区】
九点钟市街区。
【‘芸芸众生’纪念碑】
伫立于九点钟市五十五名老船夫区的纪念碑,是由近百个织女星公民雕像组成的雕塑群,有农民、工人、学生,也有船夫、士兵等等……雕塑群的上半部分是他们的形象,而下半部分则是灰飞烟灭、随风飘散的碎片……
——谨以此纪念碑纪念世界大战期间,那些为织女星而战的芸芸众生。
【八十八枚硬币区】
九点钟市街区,名字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
【巴枯宁大街】
位于八十八枚硬币区的街道,名字来源于织女星农业学家巴枯宁。
【蒲鲁东大街】
八十八个硬币区街道名,名字源于织女星经济学家蒲鲁东。
【‘负重之人’雕塑墙】
位于伶仃丘的雕塑墙,是在伶仃丘地势较高的南侧斜坡上挖掘部分岩土后修建的,看上去就像是一座半掩埋在山坡上的‘巨型地堡’,几只巨手从‘地堡’中伸出,配合粗壮的肩膀与宽大的脊背托起上方的伶仃丘,而这些巨手的主人则是在地堡中则是操作机枪的战士们,他们有的眼睛上缠着绷带,有的则是倒在地堡边缘,大半个身子露在外面……还有的虽然端着枪,却已经化作白骨……
他们每个人伸出一只手,托起了上面的一切,伶仃丘上的一切。
【‘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
位于九点钟市的织女星医学院,世界大战期间曾一度迁走,战后重新迁回当地,在伶仃丘上重建了新校区。
如果从高处俯瞰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会发现,这座医学院在伶仃丘上的规划很像是一张并不精准的世界地图。
该医学院在织女星久负盛名,培养了诸多著名医学家。
【三十八日大楼】
位于九点钟市一座残破不堪的大楼,曾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医学院的主楼,在九点钟市保卫战期间一度成为这座城市坚守者的象征,在璇玑星的猛攻下坚持了38天。
虽然时过境迁,曾经的大楼如今只剩下这么不到四层的废墟,但墙壁上密布的弹孔与暴露在外的钢筋瓦砾依旧能够让人联想到曾经发生在这里的一场场血腥战斗。
这座建筑如今已经成为织女星的历史保护建筑,被视作世界大战期间织女星抵抗精神的重要标志。
【锦屏市】
位于九点钟市北部的城市,是九点钟市北部的门户。
【小苹市】
位于九点钟市西部的城市,是九点钟市西部的门户。
【小苹之死】
在小苹市火车站外不远的小广场上横卧的一座女性雕像,虽然披着衣服,身体却袒露着许多部位,有一些部位已经高度白骨化,另外一些部位则是有所缺失,或者说……像是被刀切割过……
而在雕像四周则是摆着一些栩栩如生的肉块雕塑,上面甚至还有血迹。
这种景象看上去就好像超市里经常可以见到的‘牛肉分割图’,只不过眼前的‘人体分割图’让人看上去不寒而栗。
这座雕像是为了纪念当地流传着一个叫做‘小苹’的古代女子的故事,甚至还被云山国古代诗人写进了诗歌中。
故事大概发生在云山国古代,那是战乱与天灾兼存的大饥之年,为了饥饿的丈夫,作为妻子的小苹把自己的肉割下来给丈夫煮汤喝,但后来却被丈夫杀死,只是为了能吃到她身上更多的肉……
雕像刚树立的时候曾引起了空前巨大的争议,但这座雕像如今依旧伫立于此,也就说明了这场争议的结果究竟如何。
雕像正前方是一块墓碑,上面写着一首字体颇为奇怪的古诗,那是云山国古代使用的‘缠体字’,脱胎于东帝国的炎文,只是笔画更加复杂,看上去也更加方正。
雕像正前面的地面上刻着‘小苹之死’,而更下方则是写着一行小字。
——是谁杀死了小苹?
【禾市】
位于云山半岛南部,织女星重要的农业产区,也是织女星推行农业集中化的核心区域,农田被转移到高层建筑内进行机械化种植,从育种、光照、浇灌、收割全部采用人工控制,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夷为平地。
——我们没办法把农场搬去河边,那么我们去把河水引到农场吧!
【六十一名工人市】
云山半岛西部城市,织女星重要的工业城市,因城市建造之初有六十一位工人在此伐木,因而取名为‘六十一名工人市’。
因为过去这里曾大规模开采矿业,因此留下了大批的矿洞,这些四通八达的矿洞经过修缮改造后与地铁、地下街等基础设施项链,形成了庞大的城市地下网络,世界大战期间,织女星民众曾在此开展城市游击战。
——战火之下,平民应有一方庇护之所。
【六十一名工人雕塑群】
为了纪念六十一名工人市的六十一位奠基人而树立的雕塑,共六十一座人形雕塑,世界大战期间被摧毁。
得益于织女星对个人档案的注重,这六十一人均有照片流传下来,因此雕塑的脸部完全按照片上的当事人复原。
【龙枭永生像】
六十一名工人雕塑群被摧毁后,璇玑星树立的龙枭雕像,高约30米,和璇玑星各地的龙枭雕像没什么区别。
——在伟大的雕像前,我们默默站立,崇敬死亡的英雄。
【‘云华’中学】
位于六十一名工人市云华丘的学校,拥有丰厚的教育资源,战前全校师生有上万人之多,实行十二年制教育,虽然名字叫做中学,但实际是小学至高中一体化,因为改组之前是单纯的中学,改组之后才成为十二年制学校,但名字始终没改,校内的学生主要来自六十一名工人市的工人家庭,教育设施齐全,教师水平很高,音乐系甚至还有专业的钢琴课程。
——云华中学所在的城堡最初是入侵云山半岛的西洋殖民者修筑的一座要塞,扼守着当地的制高点,这座工事经过数次扩建后,拥有了高耸的石墙以及数幢厚重的塔楼,随时代变迁最后成为了云华中学,一旦爆发战争,这里将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
【云华中学的云华娘娘像】
依托云华中学钟楼及一侧校墙建造的巨型云华娘娘像,从山丘顶部一直延伸至山脚,做工极其精致,你可以从中看到织女星当时的艺术水平乃至强盛国力,战争期间损坏严重,但并未坍塌,织女星收复六十一名工人市后,重新修缮云华娘娘像,因云华中学的英雄李湘陵被璇玑星处决后头颅悬于云华娘娘像上,特将云华娘娘像的面部修缮为李湘陵的面貌,将其姿势调整为‘手举长剑面朝北方,向一侧伸出手呼唤人们随她一同前进’的模样。
——跟随云华娘娘一起北伐!
【青鸟红绶】
云华中学校服上的装饰,有些类似于军队的单肩绶带,但无论样式还是佩戴方式都截然不同,外观为红色,末端的坠子为青鸟形状。
云华中学校服上本无此类饰品,在世界大战后为了纪念那些参加了世界大战的云华中学师生而增加这一饰品。
——仅以此饰品向那些在世界大战中舍生忘死的同校师生致敬。
【‘大碉堡’半地下建筑】
既六十一名工人市警局所在的建筑,看上去是一个半地下的大碉堡,地上露出的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位于地下,与地下网道相连。
原本是军事建筑,后归属警局使用,璇玑星占领六十一名工人市期间恢复军用,织女星光复六十一名工人市后重新改为警局。
——防御设施应该让袭击者为他们的鲁莽付出代价。
【金色鱼钩市】
云山半岛西部沿海城市,位于六十一名工人市西部,以渔业和水产加工为主要产业,名字由来和历史上一个传说有关。
——大海丰富的赏赐可令一个民族衣食无忧。
【金色鱼钩雕塑】
位于金色鱼钩市外围的城市雕塑,是在金色鱼钩市实行现代化捕捞作业后,用大量废弃的鱼钩熔铸而成的巨型雕塑,并非金色鱼钩市铸造,而是由全织女星废弃鱼钩铸成后赠予金色鱼钩市的。
【金色鱼钩市的赤绫军雕塑】
纪念赤绫军的雕塑,这样的雕塑在织女星有很多,金色鱼钩市的赤绫军雕塑无疑是其中最大的。
——因为赤绫军在历史上就是从金色鱼钩市上岸并在附近定居的。
【金色鱼钩市刻有赤绫帖的石碑】
树立在金色鱼钩市的纪念赤绫军之石碑。
【兰舟市】
位于云山半岛中南部,是一座多民族城市,世界大战期间沦为死城。
【装甲兵在战斗】
位于兰舟市一处草地上的雕塑,一辆璇玑星坦克侧翻在草地上,而一辆织女星坦克正从侧面的山坡上冲下来,履带压在璇玑星坦克的尾部,一名织女星装甲兵从炮塔顶部的舱门探出身子,拿起手枪射击,一名璇玑星装甲兵从侧翻的坦克中逃出,可他刚探出半个身子,织女星装甲兵的子弹便打在了他的背后。
这座金属雕塑所描绘的情景并非凭空臆造,而是真实发生的,就连这座金属雕塑本身用到的坦克都是原封不动的‘历史物品’。
在硝烟未尽的战场上,人们发现这两辆坦克的时候,它们便是这样的状态,连同双方装甲兵的尸体在内。
战后,人们于这两辆坦克所在的位置建起了这尊雕塑,只是将装甲兵原本的血肉之躯换成了冰冷坚硬的金属塑像,取名为‘装甲兵在战斗’。
【方圆丘】
位于兰舟市的一座不甚高的丘陵,之所以叫‘方圆丘’,是因为这座丘陵的外形非常特别,看上去又方又圆。
丘陵的顶部被人为削平,变成了一座方形的广场,而丘陵山坡部分则是修建了环绕丘陵四周的环形广场,从空中俯瞰犹如一枚内方外圆的古代铜钱,因此得名‘方圆丘’。
从方圆丘的下面出发,需要先到达半山坡的圆环广场,然后才能继续爬台阶抵达最上面的方形广场。
这里的一切并非战后修建而成,而是战前便已然如此。
原本只是供当地民众休闲散心的场所,世界大战期间因为其地理位置的关系,曾被璇玑星当做固守兰舟市的高地,但最终也没有挡住织女星进攻的步伐。
战后这里得到了妥善的清理,因战火而受损的广场也得以恢复,成为了兰舟市一处具有纪念意义的场所。
——如果人们说起‘方圆广场’,那指的便是这里的两座广场了。
【无名战士的咏叹诗】
织女星战争纪念景点,位于兰舟市方圆丘。
每一级石阶上都写有一句炎文,如果从最下面的一阶向上读去,连起来似乎是一首诗歌,台阶上镌刻的一行行诗句随着如卷轴般铺开的台阶向着方圆丘顶部蔓延而去。
这首诗很长,足有上百句之多,读来朗朗上口、荡气回肠,富有韵律且饱含凄凉之意,足见写诗之人才华横溢,心中悲愤到了极点。
这位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璇玑星涂炭织女星的愤慨,认为璇玑星极端民族主义的卑劣行径侮辱了炎族数千年的美德,决心誓死与这群不共戴天的侵略者战斗到底。
这首咏诗歌出自一位被捕的织女星无名战士,在其被囚禁的地方找到了刻在地上的这首诗,织女星几经查证也没有找到这首诗出自何人之手,只能确定这首诗的作者曾是一位被囚禁的游击队员,至于这位游击队员最后的命运究竟如何则无人知晓,十有八九是死在了璇玑星手中。
出于对这位战士的尊重,没有在炎文旁以其他语言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就文字而言,这位写诗的战士很可能是织女星炎族,但这不妨碍他成为璇玑星的敌人。
【苍茫下的荒芜地】
位于兰舟市东北部的织女星纪念馆,说是纪念馆,其实看上去就是一大片光秃秃的废墟,行走在这片废墟上仿佛身临末日与死亡。
在兰舟市重建的时候,按照织女星与璇玑星在兰舟市拍摄的诸多废墟照片,将位于城市各处的废墟等比例还原于此,成为了一座独特的废墟纪念馆,被称之为‘苍茫下的荒芜地’。
这个词虽然冗长,但却非常的贴切。
这座露天的废墟纪念馆占地面积极大,举目望去尽是断壁残垣,明明头顶是苍茫的蓝天,脚下却是荒芜的大地,这种强烈的反差也确实当得起‘苍茫下的荒芜地’这一名字。
这里还原了一些历史照片上的画面,这在比例上是一比一还原,很多人像弄的栩栩如生,几乎难辨真伪,也正因如此,看上去才让人不寒而栗。
——幸福是短暂的,一切都逃不开战争的摧残。
【凄凉坡纪念碑】
在青兰谷的南面的山坡上,有着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混凝土长方体,看上去好像一口口棺材,举目望去足有数千之多。
这座山坡本来无名,因这里受战火摧残而变得草木荒芜,战后被命名为‘凄凉坡’,这里的混凝土建筑群也被称作‘凄凉坡纪念碑’。
共计大小不一的4549座混凝土棺材,以纪念世界大战期间在青兰谷被璇玑星杀害的约454900名织女星人。
这里的混凝土棺材从公交车上一眼望不到边,有的棺材足有两人高,而有的则不足小孩的身高,但都是一样的漆黑如夜,透着难以言明的冰冷与悲凉。
强烈的震撼让人根本说不出话,仿佛无形的威压扼住咽喉,难以言明的恐惧感弥漫在每个第一次见到这些混凝土棺材的人内心深处……
【兰舟大屠杀受害者纪念馆】
位于青兰谷的纪念馆,这座纪念馆并非完全位于地上,而是有相当一部分位于地下。
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关于受害者的物品,从衣服到饰品应有尽有,而在纪念馆的一处展厅,周围的墙壁上贴满了受害者写在各种东西上的遗言。
炎文、汐风文、云山文、盖亚文、法苏文……
那些字体扭曲且内容残缺的遗言让人见之心中悲怆,却又一时间难以释放。
纪念馆的骸骨厅内空无一物,就连最基本的陈设都没有,四周均是透明玻璃,就连脚下也不例外。
透过玻璃向四周看去,周围尽是堆积如山的骸骨,相比之下,这座骸骨厅也显得过于渺小。
这不是某种空间认知错位,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这座骸骨厅是建立在一座堆积着无数受害者骸骨的深坑中,眼前的这些骸骨并非仿制品,正是织女星从青兰谷收集的数十万受害者骸骨。
只有亲眼见到这些,人们才能意识到璇玑星究竟在青兰谷杀了多少人……
454900从来不是一个需要所有人记住的干巴巴数字,在这个数字背后是和所有人一样的……活生生的人。
【兰舟大屠杀受害者纪念馆入口的人像】
越过凄凉坡便是青兰谷,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山壁上写着的一行血字——兰舟大屠杀受害者纪念馆。
在这行血字下方有着许多人像,他们背靠在一起,有的蹲着,有的坐着,也有的站着。
这些人像有老有少,有男有女,他们表情各异,但都与后面的山壁融为一体。
而在雕像一旁是青兰谷的入口。
【灵泉市】
位于云山半岛中南部,是一座人口密集的工业城市,世界大战期间沦为死城。
【噬命剑痕】
位于灵泉市东部的巨型战争纪念碑,由枫叶大学建筑工程系设计。
这座雕像足有数十米高,看上去是一条人的手臂握着剑划过地面,而地面被划开的裂缝里埋葬着废墟与尸体。
由于握剑的手臂与地面并非垂直,呈现出倾斜的姿态,仅依靠剑刃与地面固定并不可靠,因此这座雕像周围有许多固定索,避免雕像倾倒。
地上的裂缝并非真的存在,而是精巧的手法雕刻在地面上的图案,只不过在视觉上呈现出错落有致的空间层次感,给人一种以假乱真的错觉,既这柄剑真的在地面上划出了一道很深的裂痕,无数的房屋被劈开,许多尸体倒在其中,还有一些手臂向外伸出,试图从裂缝里挣扎着爬出来。
与其说手臂是这座雕像的主体,倒不如说这只是起引导作用的装饰,其目的是为了将观众的视线引向作为‘承上启下’作用的长剑,而长剑下的裂缝才是这座雕像真正要表达的东西,其本质是借助立体化的高大雕像将焦点引向平面化却又呈现出立体空间感的地面雕刻。
这座雕像的初稿并不是这样,而是一个完整的人形雕塑拿着剑,雕塑明显参考了璇玑星的军服样式,但因为花费甚多加之各种各样的考量,主要是觉得这样的方案会有喧宾夺主的感觉,甚至还包含了许多让人误解的成分,比如让人误以为这是一座突出璇玑星军人形象的雕塑等等,总之最终造出来的雕塑就是目前这个样子,只保留了手臂,去掉了躯体部分。
——我们聚集在一起,缅怀那些我们再也见不到的人并铭记我们可能会失去的面孔。
【帝女陵】
位于灵泉市珍宝丘的陵墓,是一位远嫁云山半岛的东大陆公主的陵墓,这位公主途中感染风寒,抵达云山后便离开了人世,云山国君主通禀东帝国后,将之厚葬于此。
——陵墓远不止石头堆砌那么简单。
【三泉纷丽】
灵泉市当地闻名数百年的奇景,三座数百平米的池塘彼此相隔不过数十米,四周被各种巨石围起来,防止有人不小心掉下去。
每座池塘中的泉眼正向外喷涌着泉水,看上去就像池塘下面潜伏着一条吐水的大鱼。
这三座泉眼喷吐的泉水颜色均不尽相同,分别呈现赭红色、青蓝色与墨绿色,看上去颜色纷呈、亮丽非凡。
——现代研究表明,泉水颜色有异和地质环境以及矿物成分有着紧密的关系,虽然古代曾有人饮用泉水并对其赞不绝口,但织女星再三告诫参观者不要饮用泉水,以免影响健康。
【‘圣婴降世’礼拜堂】
西洋人修建的一座礼拜堂,距离‘噬命剑痕’大约两公里左右。
虽然叫做‘礼拜堂’,可经过历史上几次翻修,已经成为云山半岛最大的梵米利昂教建筑。
在织女星建立后,这座宗教建筑得以保留,就和其他宗教的建筑一样,成为了一座具有展览性质的文化建筑,仅保留少量宗教功能,比如祷告以及唱圣歌之类的。
后来因为这座礼拜堂因为工作人员擅自散发具有宗教性质的传单而遭到织女星官方的封禁,就连仅有的宗教功能也被取缔,最终成为了一座为市民提供服务的文化剧院。
在尽可能保留建筑整体风格的情况下,歌剧、戏曲以及各类舞蹈在这里相继开幕,来这里的观众络绎不绝,甚至比过去祷告的人还要多。
直至世界大战爆发后,这座礼拜堂被璇玑星一把火烧成了白地,只剩下一座残破的钟楼伫立于此,钟楼上面还残留着半截指针,但最上方的尖顶已经不知到哪里去了。
【鹤亭市】
云山半岛北部城市,靠近雪江。
【庆余亭】
位于鹤亭市郊外的一座宽大亭廊,是古时候云山国送别东帝国使团的地方。
——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炸毁。
【玄壁市】
云山国迁都云京之前的国都,曾是云山国的权力中心,千年古城。
——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摧毁大半。
【玉锦宫】
位于玄壁市的宫殿,曾是云山国君主的居所和朝会所在。
——坚固的宫殿始于稳固耐用的地基。
【青凤宫】
本是历史上为东帝国公主修建的行宫,因东帝国公主病逝便一直空缺,后始终作为最受宠的云山国君主之女的住所。
【阿兰寺】
位于玄壁市的寺庙,是云山国历史上第一座寺庙,属梵教青莲部,后在灭佛事件中一度没落,混入了许多当地的传统信仰,以至于风格上和其他的梵教青莲部有了很大的差距。
【天龙大日神像】
在灭佛事件后混入了当地传统龙王信仰的佛像被称作天龙大日神,随着后来梵教的再度兴起,拥有天龙大日神像的寺庙已经是屈指可数,阿兰寺的天龙大日神像是云山半岛内数一数二的存在,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切割后掠夺。
——改变世界的并不是神,而是人。
【云京市】
历史上的云山国国都,虽然历史不及古都玄壁,却远比玄壁繁华。
——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摧毁大半。
【云垂宫】
云山国的宫殿群,是云山半岛著名的历史景点,整个云京市都是以此为中心修建的。
——建筑需要旷日持久且挺拔不倾。
【云起观】
位于云京市近郊,是一座具有东大陆风格的道观,据说历史上‘浮云真人’东行时曾在此修道,从风格上来看,和绝大多数云山半岛的混合风格的道观不同,更具有传统的炎族早期道观风格,据说在这里祈福非常灵验,当地人对之笃信如斯。
——虽然在世界大战遭遇战火洗礼,但所幸只损毁了一半。
【浮云剑】
供奉在云起观内晶莹剔透的玉剑,做工非常精致据说至今已有千年,相传是浮云真人的配剑,但织女星经过技术手段鉴定后证明其历史仅有数百年,比云起观短的多,显然和浮云真人没什么关系,但即便如此,其历史价值依旧只得肯定,这柄玉剑在制造材料及工艺上体现了制作者高超的水准,正因如此才会被视作宝剑受人供奉。
——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掠夺。
【云骑台】
位于云京市近郊,是云山国君主点将阅军的场所。
——趁着战争号角还没吹响之时加紧练兵才对。
【八十八神骏】
雕刻在云骑台四周的八十八幅壁画,为了纪念云骑军建立之初的八十八匹战马。
世界大战期间被璇玑星切割后掠夺。
——神骓骁骏当配稀世英豪。
【天末古亭】
位于云京市的一座古代亭台,就是一座看上去很寻常的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亭子,但云山国的末代君主在此自缢身亡后,这座亭子便有了自己的名字。
‘天末’古亭中的‘天末’便是‘天运之末’。
——云山国的封建制度终结于此。
【世事市】
云山半岛西部城市,位于六十一名工人市东部,人口稠密,曾是织女星在云山半岛的行政城市,在织女星近代改名潮之前的名字是‘林关市’。
【一家五口大楼】
指的是位于世事市的‘永远的7’学院、‘知识源泉’图书馆、‘少女的约定’歌剧院、‘星期日’百货大楼、织女星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总设计院大楼,是当地最高最大的五栋建筑,世界大战期间遭到严重损坏。
【‘知识源泉’图书馆】
织女星面积排名第二的图书馆,位于世事市,以‘一家五口’之一作为主楼,收藏着织女星从全世界各地收集的书籍刊物、资料文献乃至影音图谱,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
——图书馆是全体人类的记忆,在这里,知识与哲学使灵魂充实。
【‘少女的约定’歌剧院】
位于世事市,以‘一家五口’之一作为主楼,虽然名字叫做歌剧院,但实际上只有底层是歌剧院,除此之外还集合了其他功能,包括电影院、美术厅、戏曲院、博物馆、艺术学校等,综合性很强,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
——音乐与诗歌当永驻文明之城。
【‘永远的7’学院】
战前位于世事市,以‘一家五口’之一作为主楼,织女星精英教育的重点学府,集学前教育至高等学府为一体。主要为织女星培养各行业顶尖人才,其成员毕业后必定被送往相关专业机构,其教育体系非常严格,任何未达标的学生会被无情淘汰,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后迁往蜃市。
作为高等学府和汇聚了海量文献的学术中心,这里专为那些有地位有财富的人,亦可以说是有价值的人准备。它吸引了学者和科学家前来辩论、研究、记录,并最终将他们的知识汇集在专业院校的围墙内,这里甚至吸引了远自世界其他地区的学生来此就读。
——精英不一定会选择永远的7,但从永远的7出来的必然是精英。
【‘星期日’百货大楼】
位于世事市,以‘一家五口’之一作为主楼,织女星面积最大的综合商业体,品类齐全,你可以在这里买到你想到的任何东西,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
——商品要保证齐全一直都是零售业的宗旨。
【织女星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总设计院】
位于世事市,以‘一家五口’之一作为主楼,是织女星科学院负责城市规划与建筑工程所有项目的总部,世界大战期间毁于战火,后迁往螺市。
——好的建筑展现了城市的自信和人民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