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我们是比小学期我们正常无课休息的入睡时间略早一些,周日上午还有蔡老师邀请的小公开课,后半段还有班级轰趴,吃喝玩乐一条龙,各种精力的消耗,可不敢凌晨补番、装杯玩游戏,狗命要紧……

被提前设好的闹铃叫醒,算好一点提前量的,所以稍微赖了十来分钟……也不是没睡饱,困意未消,睡眼惺忪,没能起来,然后睡过头的意思,虽然这人员名单,蔡老师没法课前点到……

换衣服、洗漱,早点就懒一波,带两个真空包装的小蛋糕,等会路过三食堂的时候,下车买袋奶,就着吃好了。

“……你的脑回路有时我也是想不明白。”坐我车后座的思语说道,“反正今天没法赖床,我又答应了你,和你一起去听课的,只要你刚才在宿舍给发条消息,提早一点出发,我们坐在食堂里吃个早餐又不是不行?”

本来如果我骑车,后座上无人的话,我完全可以慢悠悠地蹬着,双手各自都拿着早点,路上就三下五除二解决垫肚问题。但现在后面坐着镜水的小女友,小女王敢坐,我也不敢这么操作啊……

“坐教室里吃,有种营造教学周赶时间吃早点的即视感,但等会在场的老师不止蔡老师一个,我们同学也互相认识的不少,见我都好好的,身边的镜水却在啃小零食的蛋糕……”

“会觉得你这女友当得不够好?”

“……主要想的应该是你我明明一起来的,为什么吃饭不同步的问题吧?”没能把脖子扭得幅度那么大,但能听出思语带着嗔怪的语气,轻轻捶一下我后背,“其他副产品也不排除有可能产出,但在你这里说出来,有点想打你的冲动。”

你不是已经打了么……当然这吐槽我还是有基本的求生欲,不会说的。

“说起来你的确没见过我吃东西不镜水的亚子吼?”我依旧没转头,一只手离开把手,举着朝后挥了挥,“放心好了,等会让你康康饿死鬼投胎的镜水会是怎样一副模样,区区两块小蛋糕?嘁,不进教室就给你干没了,信不信?”

我最近喜欢提前猜想思语怎么回应我的发言,刚才就是这样,我脑补小女王用略带嫌弃的口吻,但表情没有做得很认真——带点若有若无的笑意,嚷嚷着现在下车,跟我有个先后顺序差的结果,别让别人看出自己和我挺亲密。我是万万没想到啊……听到的重点压根跟我表达的重点不在一个频道上。

“死鬼镜水我都没见过,你就直接跳段要给我看饿死鬼,你也太高看你的小女友的心理承受能力了吧?”

???

我脑内瞬间出现了一堆“黑人问号”、“懵逼不解”的表情包——坐我后座的是我女票吗?她的变化怎么这么快?这么破的路她也能开得了车吗?

“你也挺高看你的小先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我俩最后以开怀大笑结束这段从中期开始就偏离轨道、逐渐无厘头的闲聊。

还没开始上课,蔡老师也不是踩点到的教室,我们算是小小重温一把去年上思修课,第一节课课前,和课间,我们一小群愿意跟老师聊天、收获一点课余知识的学生,今天基本都来了,只是之前都四散分布在大教室里(哪怕我喜欢听蔡老师的课,我也习惯性坐在偏后排的位置),现在集中一点,我……并没有把简单的早点狼吞虎咽地吃完,嘬着milk问问题。

“今天是讲哪一课啊?”

“树立正确的三观。”蔡老师今天由于是有其他老师听课,穿着比先前更正式一些,小西装黑长裤,不是没见过她穿得这么正式,次数少罢了。我们还没来得及接嘴,老师还补上一句,让我还有点……该怎么说?情绪复杂?

“我还大概记得,章启轩,你在教学周的那堂课的课上发言……”蔡老师说道,“怎么跟你描述呢……你当时说的挺直白,也有点偏激的意思,但就是听不出你有偏左的情绪波动,只是很单纯的课上自由讨论,表达看法,没有负面情绪,那种状态挺奇妙的。”

“我这次选题不是不经意间想到这段回忆,但的确现在一看,是种巧合、机缘……这半年不见,希望能让我看看镜水先生比上学期成长了多少。”

嘶……这担不起,我也记起蔡老师说的“直白”、“偏激偏左”是啥意思了。主要讲三观这个大章之前,大家侃的就是爱国主义,蔡老师就把爱国情怀跟价值观、世界观拢到一起讲了一会。

华夏人的爱国情怀,直接想到的就是八年抗战了。虽然我们国人从古至今,有着儒家文化的深远影响,“五常”的仁义礼智信啊、“八德”啊……但也可能是我个人理解的确会有偏激的部分,我偶尔会想这种问题:是不是华夏民族古往今来,都会把“儒”和“奴”弄混?

我本身还只是个大学生,没有经济自立能力,对步入社会的未来也是连个大概的方向都没有——专业跟事业不对口的情况多了去了,何况老妈的指示还是“起码考上研究生”呢,我也视这为挺顺其自然的要求,完全没抵触心理。但话题转回来,问题的关键在于我的依赖心理,我各方面能力不算强,说难听点是“够用”都谈不上,那还怎么敢带着义愤填膺的感觉——有点像键盘侠,站在道德制高点上一顿叭叭?

刚才老师的反应才真实嘛,我去年课上,说“民族劣根性”这类发言,她说没有听出对自己所在的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包括人,没有以偏概全,置身事外的双标概念,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认同感,给了我一份自信。现在也是一样,我要想想等会课上,怎么组织语言,回答范围挺大,但具体未知的问题——总不能蠢到让老师直接泄题给我吧?

所以直到正式上课前,师生聊别的时候,我基本都没参与乐呵,都在发愣思考——是啊,这半年来,抛开自己装杯的东西,相比之前可能真的直到刚才都不会重新考虑的、大到观念的问题,自己有没有新的补充认知、理解?

一个很好说明的道理:个人的认知能力、认知范围、外界相关因素的不断变化……整体像是一个向外延展的角。角的度数拓宽哪怕一度,因为角的两边是不断延伸的,越往远处走,就算与原点的距离一样,相隔的距离(认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是我在某一天想到的份量足够成为我自创名言的一段,不过比起跟老师分享这个,参与她这节课,为她这次良好的课堂效果出份力,显然是更重要的事情……

“好,我们准备上课。”

“起立。”

“同学们好。”

“老师好……”

“请坐,很高兴能在教室里再次见到你们,不光是你们对我这个思修老师,即便课程已经结束了,还有一个较高的认同度,有机会,有这一次比较正式的时间,我们用老话题,可能碰撞出新火花,这绝对是宝贵的经历,对大家,互相之间都应该说声谢谢的……”说着,稍微躬了躬身,也很容易就博得了这堂课的第一波掌声。

“今天我们要探讨的是第三章,三观的话题……”我们有人是把上学期的书,在寒假的时候放到家里了,有人就习惯看ppt,加上隔了半年不带思修课本,所以起码一半以上是桌上空空如也,只是把人带来,脑子、耳朵、嘴巴在线就够用了。

话说如果有人真带了课本,翻到最前面的目录,第三章的检索,你会发现蔡老师选择讲这章的小心机:第一小节的标题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人的本质”,而我们下学期学的政治课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于一开始就给了蔡老师拓展空间的机会,很棒。

而课上到中途,需要我经过前面王宣、王捷、茅沁谊的交流讨论,我听蔡美女的提问也知道:是给我准备的问题。

“人的三观是相当重要的,外界的人和事,相对我们个人来说足够大,影响到个体相对容易,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也能影响身边的个人。”蔡老师换张ppt说道,“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随着我们的成长,阅历的丰富,遭遇的困境、顺风……不断调整的,但要聊到世界观,可能一开始会觉得模糊、陌生吧?”

“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这能体现的挺明确,而且调整的幅度?大多数较长时间都是难以改动的……”

ppt上的图片列了米军在中东地区的战后场景,像是4套国际频道的新闻照片,然后蔡老师还皮了一下,把国足的情况也发出来了……比起狂热球迷的痛心、谩骂,我能感受到的还是无奈、内部腐败的冷眼吧。是的,从镜水开始,都不太记得具体什么时间点了,我都不对国足表示怒其不争了……

然后马上切回到历史上,跟中华民族息息相关,曾经有过切肤之痛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相信我们从小就开始了解这场大型、持久、艰苦的反侵略战争。”蔡老师说道,“但时代在进步,时间不等人,我们绝大多数国人都认可这一点——自己是身处和平年代。”

“而和平、安逸……时间一长,似乎就容易模糊自我的认知概念。”

“有人会说,宽以待人,战争受苦受难的总是无辜人民,错的是侵略的执政党,要向前看。那每到抗战胜利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庆……总能比较容易唤起大家的民族认同感,民族尊严不容轻贱。”蔡老师顿了顿,“个人相比自己的世界观,因为差距太大,有必要树立,还得树立好,难度大得会不会半途而废呢……来,章启轩,你对此有没有什么看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切换电脑版  返回顶部↑